(梦里江河根据中新网、人民网、新京报、北京日报等媒体和青少年科技网的报道整理)
以“体验•创新•成长”为主题的第30届安捷伦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9日在京拉开帷幕,5名北京中学生获得第八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另有5人获得提名奖。副市长黄卫为10名获奖的同学颁发了由郭金龙市长亲笔题名的证书。

黄卫副市长与10名获奖选手合影
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是北京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最高荣誉。该奖项于2003年设立,每年举办一届,每届评选出5名获奖者。自2008年起,每届增设5名“市长奖”提名奖。它要求参赛科技作品须具有创新性,同时候选者曾获国际类似奖项或曾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或者曾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其后,经资格审查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查,再由两院院士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和终评,最终确定获奖者。“市长奖”对激励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获得本届市长奖的5名学生(按姓氏笔画为序)
参加此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初赛活动的学生有28万余人,经学校推荐、区县评审,共有1268项优秀作品参加市级初评,初高中有164个项目参加终评答辩。

101中学学生在布展
大赛期间按13个学科进行公开展示和答辩,由40余名各学科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分为5个评审组,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参评项目进行分类评审,现场评出各类奖项。各专项奖品和奖学金达24万余元,而获得国际专项奖的选手将在暑假中被邀赴国外进行科学交流活动。

答辩在展位进行
据介绍,获得西澳大学“生命科学领域研究项目奖”的选手将在暑期赴西澳大学进行为期两周的科学交流研修活动;获得韩国科学创意财团“韩国科学创新奖”的选手将参加韩国青少年国际科学工程营活动。

人大附中学生在布展
为使更多优秀选手脱颖而出,本届大赛设立了的国际专项奖,将首次对参选项目的选手进行外语测试。

德国学生在布展
本届大赛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科委共同组织,活动规模大、层次高,历时3天,注重环节策划和贴近民生,体现青少年对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的关注。例如冬季节能冰箱、汽车停车减排小助手等项目。

人大附中的同学在为观众做“直升机非水平地面降落高度差补偿装置”的演示。
展现本市青少年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的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30年。昨天下午,市委书记刘淇,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来到通州台湖学校,出席科技创新大赛主题活动。刘淇强调,要把科普教育与培养后备人才和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行动计划结合起来,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为代表首都创新型城市形象的知名品牌。

丹麦学生在布展
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工程学等十三个展区汇聚了许多优秀参赛作品。绿色荧光蛋白在猪链球菌侵染细胞模型中的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智能跟踪装置,根据传感器判断土地干湿程度的自动浇水系统,基于空气放大器原理的家电微风发电系统……光从这些项目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其科技含量之高,简直让人难以相信它们都出自中学生之手。刘淇、郭金龙边看边笑着说,这个展览不但普及了科学知识,还演示了许多高科技产品呢!

参观的人们来了
北京四中初三学生郑界涵发明了一种基于安全U盘的智能博客锁,用于保护网络隐私。“普通U盘加上我设计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安全保护功能,成本比工商银行保护网银客户安全的U盾低,功能一样强。”郑同学认真地为市领导演示,刘淇、郭金龙仔细听、仔细看。人大附中李子赫同学发明的是直升机非水平地面降落高度差补偿装置,“汶川地震时,救灾直升机经常难以找到平坦的着落地点,这个发明可以帮助飞机在坡地上顺利着落。”市领导饶有兴趣地看着飞机模型的降落装置,随着坡度的变化不停地自动调整。北京25中学秦臻同学设计的海浪浪泳零排放发电平台利用波浪上下运动,将动力通过连杆传到发电平台的直线发电机上进行发电。市领导亲自上前帮助秦同学搅动水池制造波浪,演示发电过程。

北京25中学秦臻同学设计的海浪浪泳零排放发电平台
参加大赛评审工作的匡廷云院士、房建成教授、陈香美院士和高福研究员多年来一直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投入了大量时间参加北京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专家们反映,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水平一年比一年高,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全国大赛中总成绩一直名列第一。刘淇向他们表示感谢,并关切地询问科技人才早期培养情况。刘淇说,我们要把培养科技后备人才和落实国家人才计划、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结合起来,使之走上正规化轨道。

报告会
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有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等11个国家的70余名青少年和教师参与了本次大赛。在国际项目展示区,刘淇、郭金龙饶有兴趣地观看了部分科技项目的演示。在科普互动区,市领导和小学生们一起体验有趣的科技装置,并了解本市统筹资源,创造条件,让更多青少年接触科学、体验科技等情况。

答辩现场
市科协负责人汇报说,为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本市实施了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加快建设户外科普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等计划,全面推进首都公众科学素质建设。
刘淇强调,要把科普教育与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结合起来,将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纳入正规培养渠道,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视野,不断扩大培养规模,为提高市民的科技素质打下坚实基础。要把科普教育与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行动计划结合起来,使人文、科技、绿色的理念深入社会各阶层、深入人心,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充分利用首都优质科技资源聚集的优势,与中央科研院所紧密联系,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为代表首都创新型城市形象的知名品牌。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大力支持科普教育活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

丹麦学生在解释
第八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结果
2010-3-19
阅读次数:9次
第八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以下简称“市长奖”)评审委员会对初评推荐的10名“市长奖”候选人的材料和获奖项目进行了审阅,并对他们进行了面试、问辩等综合评定,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差额选举出5名“市长奖”获得者。他们是(按姓氏笔划排序):
1.王满强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2.李天予
北京市第五中学
3.吴因佥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4.郑宜婷
北京市第四中学
5.赵中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出5名“市长奖”提名奖获得者。他们是(按姓氏笔划排序):
1.王昊昱
北京市第一O一中学
2.承
旭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3.范逸临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4.贾润东
北京市第五中学
5.熊泓宇
北京市第四中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