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校长:老师要读学生喜欢读的书
(2009-09-20 10:23:32)
标签:
教育人大附中读书活动书本刘彭芝 |
分类: 人大附中教师传奇录 |
梦里江河引言:
带着书本上路,人生会变得无比精彩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廖琳
刻,又是什么,最能平息那些痛苦?凝神而思,我想,答案,唯有书。为人一世,要带着书本上路。
西班牙作家卡洛斯说:“你看到的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不但是作者的灵魂,也是曾经读过这本书,与它一起生活、一起做梦留下来的灵魂。”读书的幸福就在于它是灵魂与众多灵魂间的对话。如果有一天,能坐下来静静地捧读一本好书,我们也能感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内心,慢慢开始改变。在自己内心深处,有那么一个角落,开始变得宁静,变得空灵,那是零距离贴近一个个高远灵魂带来的震动。真正有益的阅读就好像思想的朝圣,可以让心灵崇高,让人格独立。
书本对人的影响,不是天动地坼的巨变,而是流水一般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固然也能让你偶尔嗅到生命的奇香,但只有用心的品读,只有把读书化为一种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浸润那永恒的流水,久而久之,才能如久居芝兰之室,体香如兰,芳且持久。
选择做一名教师,就必须选择读书。
选择做一名语文教师,更必须选择读书。
每次接一个新的班,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都要告诉同学“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愿意自己读书,更愿意带着学生一起读书。我喜欢看孩子们阅读经典时的欣然有得,也喜欢看他们引经据典时的快然自足。在书的世界里,我们有着心领神会的默契。有一位女孩鼓励我说:你对一篇篇文章发自内心的欣赏,让我也深深地爱着语文。感谢书,感谢阅读,让我有机会和这些年轻的心灵进行交流,让我们在悠远墨香的熏染下成为知音。
经常去听老教师的课,每一堂课都充实和厚重。厚重里面有他们的人生积淀,更有他们的满腹诗书。他们用最自然的姿态阐释着一个真理——有了文化作为底色的生命,即便宁静如水,亦有掩不住的绚烂。所以我常常告诫自己,即使再忙也要永远把读书当作自己永远的信仰。
日出、日落,上班、下班,生活的忙碌常常让我们感到疲惫,而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去拥抱书本。车水马龙中,只有流去的光阴,独上高楼时,才能觅到永恒的智慧。
感谢有这样一次活动,让我们又沉静下来,思考读书的意义。阅读支撑生命,因为阅读可以让我们体悟无边的人类忧思和生命意义的升华。带着书本上路,人生会变得无比精彩。(标题为编者所加)
教师需要通过读书补充“源头活水”
——在“阅读支撑生命”大型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刘彭芝
今天,非常高兴参加这次“阅读支撑生命”大型读书活动的启动仪式。首先,请允许我向教育科学出版社和《人民教育杂》杂志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带给人大附中的老师这样一次接触经典、阅读精品教育图书的机会。
当教师的人们都听过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好像现在不这么说了,因为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时代,老师有了一桶水,学生可能有好几桶水了。所以我想,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的杯里应该拥有一片大海。作为教师,需要随时补充“源头活水”。
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过去,老师们经常埋头备课、批改作业,非常疲劳,如果老师们在每一天忙碌的工作中,安排出一定的阅读时间,是一件比埋头于作业、分数更有意义的事。现在时代发展这么快,信息网络的面非常宽,老师一定要抽出时间不停的学习,通过阅读从书本上学习。阅读好像思想的朝圣,可以洗涤人的灵魂。当我们虔诚地伏下身子,安静地聆听先贤的召唤,我们的视野得以拓展,心灵得以丰富。
提升教师的境界,需要在教师中间形成读经典的好风气。高尔基曾言:“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读书,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灵魂与书的思想生命的一种不期而遇。阅读精品,阅读经典,这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意义的行为,是丰富和充盈教师教育生活的最重要的方式。
人大附中的老师都有着积极的进取精神,都特别善于学习、善于研究,老师之间习惯于相互取长补短,有一股极强的向上的合力。我们相信,这次“阅读支撑生命”的读书活动,一定能够受到我校老师的欢迎,一定能够给我校老师带来丰富的精神营养,在人大附中掀起一次阅读经典之潮。
希望这次“阅读支撑生命”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标题为编者所加)
希望有更多的书香校园呈现在中华大地
——在“阅读支撑生命”大型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人民教育》副总编辑 喻让
很高兴出席今天这个大型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之一的《人民教育》编辑部向与会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祝此次活动进展顺利,成果丰硕。
让读书成为习惯是《人民教育》编辑部的一句口号,也是对我们采编人员专业成长的具体要求。在当今这个多元社会,选择能力已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必备能力。不会选择,你面对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会茫然无措,无所适从。怎么才能学会选择和掌握选择能力呢?读书是一条必由之路。
在座的各位恐怕都已经读了十几年、几十年的书,对读书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多说了。我想说的是,读书在今天,已不仅是社会进步、个人成长的台阶,而是一种重要的人生感悟,是实现每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为社会做贡献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时间中,当你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后,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对于读什么样的书,我个人认为要读有用的书和有益的。现在的出版社很多,出版物也很多,就教师来说,最有用的应该是和教育教学紧密相关的书了。在世俗社会,人们对教师的评价最多的还是他授课水平的高低。这也不能说不对。一个老师课都教不好,怎么能说是称职的呢?而要教好课,必须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跟踪学科前言发展方向,一句话,要以不断的输入来支撑你每节课上不断的输出。这就要读书,读有用的书。
除了有用的书,我认为还要读有益的书。有益的书在你提升你人格品位、人格魅力、为人师表方面是非常有利的,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有益的书还可以帮助你葆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强健的体魄,美好的仪容,美好的气质,使你在学生心目中可亲可爱。
还有一种,我认为也是要读的,那就是杂书。所谓杂书,就是看起来与教育教学不沾边的书。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要读一些杂书。因为在多元社会,信息来源很广,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无所不有。当他们对所见所闻产生困惑时,总免不了要向老师求教。面对学生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你就可以用从杂书中吸取的知识与学生对话,为他们解疑释惑,这可能对他们人生道路的选择会有所帮助。
至于怎样读书,我的建议是不动纸笔不读书。人的思维中有灵感的说法。灵感是稍纵即逝的东西。我们在读书时,会有灵感闪现。当我们把一个一个灵感记录下来,在适当的时候把这些思维的珍珠穿成一串,你便可以理性的看待身边的事物,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会得以提高。
大家都是读书人,我和大家讲这些,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我参加今天的这个活动确实很高兴。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推动教师读书,进而以“阅读支撑生命”,使课堂更精彩,生活更精彩。
我们可以对教育科学出版社寄予厚望。他们有雄厚的编辑力量,有丰富的出版经验,有辉煌的历史,有丰硕的成果。相信他们今后会为读者,特别是为教师奉献更多的优秀书籍,为教育改革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可以对人大附中寄予厚望。这里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有优秀的领导班子,有优秀的学生群体,有辉煌的办学业绩。相信通过这次活动的举办,有助于人大附中的教育教学水平继续攀升。
我们人民教育杂志在这次活动中,将为大家提供两个平台。一个是优秀读物的推介平台,一个是优秀读书人物的推介平台。
让我们祝愿随着这次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的老师有更多的好书读,我们的老师有更深的读书感悟,我们有更多的书香校园呈现在中华大地。(标题为编者所加)
两篇文章来自:www.jyb.cn 2009年09月19日
“阅读支撑生命”——大型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会场。
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9月18日讯 “感谢有这样一次活动,让我们又沉静下来,思考读书的意义。阅读支撑生命,因为阅读可以让我们体悟无边的人类忧思和生命意义的升华。带着书本上路,人生会变得无比精彩。”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廖琳在今天启动的“阅读支撑生命”大型读书活动上的发言,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读书人。
本次读书活动由教育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杂志社和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举办,旨在借助品牌图书、品牌学校和品牌媒体三方的优势,通过精品图书的滋养,权威媒体的拉动,达成书与人的深度对话与交流,让阅读充盈教师的知性生活,让阅读成为教师生命价值提升的基本方式。
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辑李东在启动仪式上向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赠书。
据了解,为了突出读书活动的长效型,三方将联合建立“读书月”、“读书节”等制度,邀请作者、文化名人或教育专家、学者面对面沟通,共同分享读书的经验与收获。教育科学出版社将定期向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推荐优秀教师教育用书,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也将作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好书评选的重要发布窗口和专业推荐力量。《人民教育》杂志也会开辟专栏,长期对此进行跟踪报道。
中央教科所所长袁振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人民教育》副总编辑喻让、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所广一分别在启动仪式上发言。仪式上,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辑李东向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赠送了新近出版的200本教育理论书籍。(张贵勇 周玲玲)
刘彭芝:教师需要通过读书补充“源头活水”
当教师的人们都听过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好像现在不这么说了,因为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时代,老师有了一桶水,学生可能有好几桶水了。所以我想,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的杯里应该拥有一片大海。作为教师,需要随时补充“源头活水”。[详细]
喻让:希望有更多的书香校园呈现在中华大地
在座的各位恐怕都已经读了十几年、几十年的书,对读书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多说了。我想说的是,读书在今天,已不仅是社会进步、个人成长的台阶,而是一种重要的人生感悟,是实现每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为社会做贡献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时间中,当你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后,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详细]
所广一:三方携手共同推进“全民阅读”事业
我们这次活动有一个响亮的主题——“阅读支撑生命”,它意在携手出版人、传媒工作者和学校三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全民阅读事业,这在知识统领发展的今天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推进多元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是全社会的理想,也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作为出版工作者,我们联合志同道合的朋友,公心为上、热心为盟,通过《人民教育》权威媒体的拉动,在人大附中理想的教师阅读群中,开展形成各样的阅读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浸润教师的心灵成长。我相信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是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详细]
廖琳:带着书本上路,人生会变得无比精彩
读书的幸福就在于它是灵魂与众多灵魂间的对话。如果有一天,能坐下来静静地捧读一本好书,我们也能感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内心,慢慢开始改变。在自己内心深处,有那么一个角落,开始变得宁静,变得空灵,那是零距离贴近一个个高远灵魂带来的震动。真正有益的阅读就好像思想的朝圣,可以让心灵崇高,让人格独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