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大附名师精妙点评各地作文题(2009高考,于树泉)

(2009-06-08 00:48:13)
标签:

作文题

半命题作文

人大附中

于树泉

北京

高考

语文

分类: 大学名校招生政策攻略

梦里江河引言:

  2009年全国高考的语文考试结束才几个小时,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就口吐莲花,对各地作文题目作了精妙点评,同时结合语文教学写作和文化修养讲了很多方法和技巧,并对未来趋势作了预测,因此,值得各个年级的学生、老师和家长细读深思。

  

于树泉点评各地高考作文:千姿百态 色彩纷呈

http://edu.QQ.com  2009年06月07日 腾讯教育  

 

  腾讯教育讯 2009年高考第一日结束,腾讯教育第一时间邀请人大附中的特级语文教师于树泉老师做客腾讯点评高考作文,为广大考生答疑解惑,以下是访谈实录:

 人大附名师精妙点评各地作文题(2009高考,于树泉)

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做客腾讯

(感谢人大附中对本次访谈的大力支持)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整体很活,利于考生发挥

 

主持人:于老师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每年都会作客腾讯点评一下语文作文试题。刚刚我也给您看了我们全国各地作文的命题,您觉得总体上来说,今年作文命题的水平怎么样?

于树泉:这个作文题我是刚刚拿到,也是第一时间刚看到,所以谈的都是第一印象。总之我的感觉今年的题还是用几个字来说,就是“千姿百态”,“色彩纷呈”,题目都很有个性,整体而言,我觉得各地的题都有自己的特点,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很活。

 

北京作文题:既有开放性,又有限制性

 

主持人:您刚才说谈谈第一印象,您觉得这几十道题目里,您对哪一道题看了以后印象比较深刻?

于树泉:印象比较深的首先就是北京题了,《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因为北京题我见到的稍微早一点,其他的题我刚刚看到,而且有的我还没有看到。我觉得这个题比08年的题更理想,08年给的是一个广口瓶里面装上沙子、石头、水让学生写文章,这种文章有的时候学生把握不好,因为它涉及到好几种东西,瓶子、沙子、水怎么写不好把握,今年北京这个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的指向很明确,学生不用猜题,一眼就看出写什么。

主持人:不用猜命题人的意图在那儿。

 

于老师对于北京作文的几个惊艳立意

 

于树泉:一眼就看出来了让你写什么,翅膀是一个比喻或者说是象征,学生写的时候首先应该找到这个翅膀的本体,什么是翅膀。比如说理想,梦想、追求、目标,“隐形”说明它是抽象的,看不见的,这都是一个限制,同时开放度又很明显。高考作文比较理想的就是说,它既有限制性,又有开放性,那么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们首先说它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写作的内容太多了,他们有广阔的施展才华的天空,他们可以尽展才情,可以选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去写,而且每个学生都可以写。

 

  但是能不能写好呢?这个限制很重要,比如说“我”,我觉得这是第一重限制,而且这个“我”本身它既有限制又有开放,这个“我”,我是这么理解,不一定对,因为这是最后评分标准,那是高考阅卷组来制订的,但是我看到这个题我的感觉,这个“我”,它可以写实在的“我”,也可以写虚拟的“我”,比如说这个“我”实际上是带引号的我,它是一个虚拟的。比如说咱们随便举例,上来就这么说,“我有庞大的体积”,我体积究竟有多大,有5.9乘10的21次方吨,这个质量是这么重。那么有800多亿立方千米,我这个庞大的体积,我这么的重的重量,但是我能在太空飞行,为什么呢?因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个翅膀是什么呢?万有引力,所以我就坐地日行八万里,我46亿年在天上不停的飞,一刻不停的飞,孕育了春夏秋冬,孕育了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万世万物,以至于高级生物人类,鸟语花香。

 

  这些都是因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还将继续飞下去,而且这个立意太新了,文科生地理知识比较熟,完全可以写这么一篇,这是妙文,这个“我”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还可以写小我,也可以写大我,小我是我,大我是国家的,民族的,我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马上就60周岁了,你要说我叫“中国”,我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有多少个民族,我这个国家有多么深久,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能够经历各种内忧外患,但是依然能够以利于东方民族之林,因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个隐形的翅膀是什么?就是深厚的民族文化,所以就能屹立千年不倒,这都完全可以写的,我觉得这都成立。

 

  所以我觉得北京这个题很好。作为一道高考题,它相对于08年应该说是一个超越,而且那个比喻,比如说这个“翅膀”,考生如果写文章的时候光是贴上一个翅膀的标签,我觉得是不行的。翅膀既然是一种比喻,一种象征,它应该找到它的本体,就是写出翅膀的内涵和特征,而不是简单贴上一个标签,只有这样,然后形成一个类比的关系,你所写的内容和这个翅膀构成一个类比的关系,当然文体不限了,议论文、散文、小说什么都可以,文体不限,但是这种关系一定要把握好,要非常切合题意,所以我认为这篇文章作为考场作文,它是学生作文水平比较高的会出彩的作文,也就是说它会有很好的区分度,有的学生会写出非常漂亮的文章,因为比喻类比类的文体本身就益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而且“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又带有形象的色彩,带有描述的色彩,利于学生抒情和描写,所以学生会写出个性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会写出个性,或者是写出真我,或者是写出文采,甚至写出诗情,我认为这个区分度好恰恰是高考作文,因为他要选拔人才,所以区分度好,选拔性考试,所以对选拔人才很有利,对中学教学也有利,因为中学教学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张熊先生说过,语文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联想能力,而这篇文章恰恰就是从这一块切入的。这个题我感觉它是很好的。

 

主持人:它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信号。因为这个题目本身是一首非常流行的歌,也是告诉学生们,我们的命题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课本,可能我们平常听歌,我们平常做一些其他的业余爱好也能获取一些写作的这样一些信息,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于树泉:对,我觉得你还挺有见地。也就是说,这个文题因为它来自生活,而且它贴近学生的生活,老师可能不知道这首歌,但是学生这个歌都熟,这样他有这种生活,有这种感觉,所以他审题上他没有难度,另外贴近生活以后他便于联系自己所能联系的内容来写,所以这个导向也是好的。

 

立意一般也能拿高分

 

主持人:您刚才主要是分析了我们这次北京作文题的命题,现在我想我们现在电脑前很多的网友和家长他们很关心,我写的究竟是不是能够打动阅卷老师,接下来我就想请您分析一下我们的考生一般会从哪些方面,就是绝大多数考生而言,一般会从哪些方面切入这个考题,这些切入点,您觉得它的优劣在什么地方?

 

于树泉:我觉得可能写的最多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他想到的是理想、目标、追求,就这些,我觉得写这个的会比较多,因为我有了理想,我有了目标,有了追求,有了信念,然后我有隐形的翅膀我就去追求,就去奋斗,然后我就能够飞翔,我就能够展翅蓝天,一般的同学我估计想到的是这个问题。但是他想到这个问题,但是写好写不好,我刚才说区分度好,关键是你通过什么内容来和隐形的翅膀构成这种类比关系,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切合的是不是非常协调,非常紧密,而内容是不是充实,你的情感是不是很真挚,你的文笔表达怎么样,你的结构是不是清楚,同时它是有一个整体的感觉,所以还是要从整体上评价。

 

主持人:不一定像您刚才所说的那几种很惊艳的角度去切入,从普通的角度切入同样可以拿高分。

于树泉:完全也可以拿高分,比如说这个,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除了理想、信念,学生的生活里面都可以去写,生活里,比如说一种向善的,生命的一种理想,从这个角度来写,比如说有个人的爱好,比如说书法或者是绘画或者是音乐,或者是舞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都给自己一种向善的引导,一种飞翔的助推,隐形的翅膀,我的这种爱好,我的这种书法,我的这种绘画就带我去实现我的梦想。我觉得这完全可以。

 

今年高考作文易犯的几个错误

 

主持人:那您觉得对于这个题目来说,我们考生容易犯哪些错误?

于树泉:实际上这篇文章,我们平时学校像类似的训练都有,实际上就这个题我可以把全国的题都可以带上,因为咱们全国的题爱出比喻、象征类的,给一个寓言故事。

 

主持人:今年全国的题就是一个寓言故事。

于树泉:去年是一个小乌龟爬上岸上,一只老鹰飞过来,一个猎人把老鹰赶走。07年一只老鹰捕获了羊羔,都是带有寓意的,比喻象征色彩的材料,寓言性材料,实际上咱们全国还有很多题也属于这个类型,写好这个作文我认为最要紧的是你所写的事物实际上他给你的这个翅膀只是一个喻体,重要的是你找出恰当的本体和它构成这种类比关系或者是比喻关系,把它翅膀的特征,它的内涵充分的通过你写的事实把它这个特征和内涵揭示出来。它对人是一种向上的引导,是一种飞翔的力量,把这个写出来,我觉得这是核心。但是很多学生我估计这一点处理得不一定很好,就拿人大附中平时我们练过很多很多作文,实际上都可以临场一转换。

 

主持人:套到这个题目下。

于树泉:不是套,而是应变能力,因为一个司马迁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上来认识他,我们从坚持,从忍辱负重,从要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星火永传这种抱负和责任感,我们从很多角度都可以用,你临场看了这个材料以后你有没有应变能力,这是一个能力。就是说把学生平时的积淀,他的材料库,他的知识,他的积累,在临场看到这个题的时候瞬间做一个调整,做一个转换,转化。然后和这个材料融合,这绝对是一个能力,而不是生搬硬套的问题,生搬硬套,平时背两篇作文,比如说一看这个题不分青红皂白把这两个题就搬过去了,这样的作文是失败的。对于会转换的同学,我们对他这种能力是持肯定态度的,这是一种能力。你刚才出的那个问题很多同学会出什么问题,也就是说,他不能充分挖掘隐形翅膀的内涵,写不出翅膀的特征,他所写的事物没有翅膀的特征,没有翅膀的内涵,翅膀是什么?助人飞翔,引人向上,他写不出这个,而是简单的,生硬的,机械的给他所写的事贴一个翅膀的标签,就是贴标签式,实际上它没有翅膀的特征和内涵,我觉得这个题要是这样写,我觉得就不十分合体。

 

主持人:也有可能在“隐形”这个问题上出错误,像您刚才说的,它必须是一个抽象的东西。

于树泉:抽象的或者是不易察觉的,对于自己的飞翔,有的时候他不易察觉,但是它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是这个问题。

 

全国I卷:能选的点很多,找准一个切入

 

主持人:刚才您主要是评析了我们北京的高考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刚才给您的卷子,这是全国的一卷的作文,也是一个寓言故事。

于树泉:这个是兔子学游泳。

 

主持人:但是它学不会。

于树泉:学不会,培训教练就说了,成功的90%来自汗水,让他加油,但是无论怎么加油,他还是学不会游泳,所以下面有评论家的话,青蛙的话“兔子擅长是奔跑,为什么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角度。培训班教练逼着他去学游泳,这也是一个角度。我认为这是一个角度,但是这个角度是错误的,是讽刺的,就是说他违背规律,我觉得这是一个角度。青蛙大发感慨,他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角度,就是因材施教,人有特长,就像我们说刘翔,原来他也不是百米跨栏,他后来转到百米跨栏,他是转过来的,原来那个就不是他的特长,最后转过来发挥特长他就创造了奇迹。

 

你比如说让奥运会拿8块游泳金牌的菲尔普斯让他去举重他肯定不行,就是发挥他的特长,他的腿长还是胳膊长有游泳天赋,就像我们说姚明,姚明让他去做健美操肯定不行,但是打篮球就可以,所以兔子本身他的基因,地球造它的时候,它就是适合跑,所以你要发挥它跑的特长。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树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兔子学不了游泳,学奔跑可以,它有奔跑的特点,你还可以挖掘它能够发挥的特长,比如说打洞。松树也善于爬树,你就训练它爬树就可以了,这也是一个因材施教的问题。

 

主持人:其实在教育方面这是一个究竟是取长补短还是扬长避短的问题。

于树泉:这个实际上就和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它说的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影射的都是现实,就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人才的培养,是这个问题,怎么认识人的特长,扬长避短,你刚才说一个是取长补短,一个是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我觉得自己有短处,别人有长处,把别人的长处学来,来取长补短。比如说我的作文,两个同学,一个是数学好,一个作文好,相处一补充,两个人就都好了,这样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这说的又是一个问题,扬长避短说的是高考作文善于写议论文,在高考上我就写议论文,我就不写小说,有人擅长写散文,写不了议论文,包括北京这个题,我就很容易把它写成一篇出色的散文,这叫扬长避短。

 

主持人:具体到咱们的寓言故事所写的作文,您觉得我们最好的立意应该在哪里?因为您刚才也说了,可能有好几个点可以切入。

于树泉:我认为这几个点都可以,这个材料没有靶心,你就说最佳立意就是靶心,比如说哪个立意是直接瞄准十环了,而这个立意,教练的话,青蛙的话,仙鹤的话都不是靶心,都是自成道理,都有道理,所以你选其中任何一个角度写都可以,但是你不能一会儿站在游泳教练的角度,一会儿又站在青蛙的角度,我觉得一篇好的考场文章,800字左右,它应该角度小一点,这是我一贯讲的,角度要小一点,而且内容要集中一点,你不能这个角度说几句,那个角度说几句,最后你这篇文章就散乱不堪了,杂乱无章了。

 

主持人:您觉得类似于寓言式的命题对于考生的发挥包括对考生犯错误都有什么样的一些影响?

于树泉:我来跟学生,我和人大附中的学生都是这样讲,所谓寓言,你说老马识途,南辕北辙,龟兔赛跑,你寓言故事包括成语,所有它说的都是现实,也就是说你看到寓言故事以后寓言故事是远距离辐射现实,马上想到现实和它什么能产生一种对应,然后就来写现实生活,这样把内容写得集中一些,我刚才说挖掘深刻一些,这样就可以了,内容新鲜一些。

 

湖北作文:半命题作文关键在选取角度

 

主持人:您刚才说了我们北京的作文题,然后全国卷的作文题,全国一卷的作文题,我们这里还有一些作文题我可以给您介绍一下,因为您也刚拿到这个材料,比如说湖北的作文题叫“站在什么的门口”,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刚才我们讲了前面两个都属于给材料的,我们现在这儿有一个半命题作文,您能不能分析一下这个作文。

 

于树泉: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它属于命题作文的一种,命题作文它有它的好处,比如说我们就关注了人大附中的高考复习的时候,我们就关注了命题作文,比如说我们练了《滴水沧海》,这个题我就觉得挺有品味的,我们还练过一次《风景这边独好》,像这样的题也可以出成半命题作文,比如说我们还练过一次半命题作文,也是一条下划线,然后是需要智慧。

 

像“什么需要智慧”,我觉得和这个题拿来一比都是半命题作文,有共同的特点,半命题那个地方最能体现立意者的匠心,他空的那个地方是给你留出了选角度的空间,看你会不会选角度,比如说什么需要智慧,那么我们很多同学就会想到,什么需要智慧呢?有的同学想到转身需要智慧,生活中在自己的奋斗中,有的时候是要适当调整方向,方向要是不调整,一条路走到黑很可能碰得头破血流,什么收获也没有。就是转身需要智慧,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角度。

 

还有的同学写“幽默需要智慧”,“化干戈为玉帛需要智慧”,有的同学写“踏荆棘为坦途需要智慧”。有的同学讲何必需要智慧,还有的同学写“大脑需要智慧”你这个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个题也是给了同学选角度的这么一个空间,也就是说,看你会不会选角度,角度选好,一个考生他就可以写出一篇好文章来,所谓好角度,我认为这个角度首先是小的,是一个小巧的角度,第二,这个角度是新的,第三,这个考生是有积累的,他选了一个很新的角度,他写不出文章来,写不出内容来这个角度绝不是好角度,他有这方面的积累,他有生活的积累,而且有认识的积累,他能写得深刻,内容能写得真实,我觉得这才是好角度,小、巧、新,同时又生活积累和认识积累。站在——的门口,比如说站在成功门口,成功就在里边,你能不能把这个门打开,这就完全可以写,要展开想象,比如说湖北,这是一个高考大省,我觉得角度相当多了。

 

江西作文:要就事论事,不能脱离材料

 

主持人:刚才半命题作文您又分析了一下,我特别想让您分析一下今年江西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一个给材料作文,有关兽首拍卖的。您应该知道我们前一段时间圆明园的兽首在法国进行拍卖,国人非常关注这个事,因为本身是我们的国宝。我们就有一个华人出最高的价钱拍到了这个兽首,但是他并没有付款造成了这个兽首的流拍,造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个华人是维护我们民族的尊严,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个事是不遵守规则,这是前一段时间比较热点的一个新闻事件,而且就是前不久的。您觉得这样一个跟热点时事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这么一个题目出现在我们高考中,您有什么看法?

 

于树泉:我觉得这个属于高考命题的另外一种类型了,它不是刚才咱们说的命题作文或者是半命题作文,也不是直接命题作文,它也不是全国高考的兔子学游泳的寓言式材料作文。这个我这么看,我觉得它是一篇时事评论文,而时事评论文我们在高考前,我好像接受过你们一次采访,你们问我高考会考什么题,我说第一可考的是带有比喻象征色彩的材料文,就北京说,我又说对了。

 

主持人:其实今年很多这种题目。

于树泉:这个题有它的优越性的,有它的长处,这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它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同时它很开放,同时又有限制,是这样的,学生容易出好文章,出个性文章,而不容易所谓套作等等。这篇文章我刚才说的第二个文题就是高考前,高考可能考到的就是评论。

 

主持人:这个规定了必须写成议论文。

于树泉:它倒是没有出现评论的字眼,但是里面有这样一条,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合,必须和这个相合你不能谈别的,这个跟刚才谈的兔子学游泳不一样,你不能脱离材料内容,你要联系现实生活,谈如何发挥特长,人才如何培养的。让你揭示出寓意来联系现实生活,而这个现相当于我们眼前的水杯,他就让你评论的是这个水杯,这个水杯到底好在哪儿。叫时事评论,也就是说它的做法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有的人这么说,有的人那么说,有的人认为……,也就是说众说纷纭,你认为这件事好还是不好。你如果认为好,那么你说你的观点,你认为是民族英雄,你得说,为什么他这种做法他就称得上是民族英雄,你如果认为他不行,有一种观点是违反游戏规则了,可能它另有隐情,可以去猜测了,你选一个自己认定的一个合情合理得那么一个说法,就是一个观点,然后你就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完了,你说他是民族英雄,他怎么就是民族英雄了,实际上这样的题我们也是比较重视的,因为我们这个寓意材料类的各个学校差不多,主要的训练的类型。

 

还有一个是评论类,我们是不会忽略的,我们就练过这样的类似的题,比如说我们就练过传统节日,国务院把端午节几个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有的同学说,好,这是对民族文化保护能起重要作用,而有的同学就提出自己的质疑,就提出疑问,说这么做未必就有很好的效果。怎么谈都可以。07届北大有一个学生,他叫高健,北大毕业以后光华管理学院毕业,金融系,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专业毕业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之后他就在北大三角地贴出来一个帖子他要以陪聊为职业,和别人聊天,你有什么困惑我帮你解决,你要是找不到工作我也可以为你排忧解难,然后收一点费,这就是众说纷纭,就像这件事似的,有人说他好,也有好的理由,现在很多考生,很多毕业生,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很难,找不到工作也得吃饭,怎么办?回家了,那叫啃老族,就靠父母养活,在家里不出门,那要跟这样的比,所以我刚才说高健,这就是自主创业,这完全可以肯定,而且可以放下重点大学毕业生的那种架子来。

 

主持人:也就是说,特别是人大附中还是做过有关这方面的时事评论的这种练习的。您觉得我们的学生在应对这样的题目的时候,是不是对某些学生来说会有一些困难?因为毕竟他不像是那么一个寓言或者是一首歌那么容易理解,它毕竟是一个众说纷纭,就是说我们一些专家学者都没有一个定论的这样一个事情…

于树泉:这个倒不是说学生需要什么专业的知识,这就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就是你从学生的这个高度、认识水平和阅历,你怎么看这件事,你怎么看,你就怎么说。但是写的时候一定要就这件事说这件事,如果你要展开联想的话,你像写兔子学游泳那样,一下子跳开谈别的去了,去谈什么“神七上天”,谈这些事情,那你跟这个就没有关系了,你要联系现实生活,你谈的必须也是为评论这个材料来服务。

比如说刚才高健那个,你比如说我以那个为例子来佐证,比如说你说他做得好,这是一个自主创业,你怎么证明他好呢?然后你就可以说,川大有三位学生是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毕业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三人合伙开了担担面馆,川大也没有担担面专业,三个人学了经济管理,管理得非常好,生意非常火,一下子开起来连锁店,三人成为这个连锁店的总经理了,所以你用这个来佐证,虽然高健不是陪聊专业毕业,谁知道经过多年努力我们这个社会有心理困惑的人那么多,有那么大的广阔的市场,谁知道他将来的事业不会红红火火,他的陪聊最后发展成为中国陪聊集团,他成为陪聊集团的总裁,你这么说也可以。

 

主持人:你就是说我们可以展开联想,可以引用一些材料,但是不是为了这个事服务。

于树泉:为了你的观点服务,为了他的正确与否,为你的观点服务。

 

广东作文:可供考生去写的东西很多

 

主持人:我们再来找一个作文聊一聊。网上有很多网友对我们广东的作文题比较关注,广东的作文题是“谈谈对常识的认识”,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通行,有的时候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的时候常识需推陈出新,这样一篇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常识在你生活中的经历或者是你对常识的看法。我们现在有很多学生一心扑在学习上,其实对我们生活中的常识性的东西或者是生活窍门或者是生活的技巧或者是技能这样的东西是有点忽略的。

于树泉:我觉得这个题又不一样,这个就是我说的高考可能考到的第三类题型,第一类是比喻类比类的,寓意类的材料文,像北京这一类比喻象征色彩,或者是全国的兔子学游泳这是一类。第二类是刚才说的评论类,第三类就是说,它是带有话题色彩,对于常识的认识,就是谈常识,实际上常识就是话题,以谈对常识的看法,我觉得这个口开得非常大,这个选材范围非常广,因为生活常识铺天盖地到处都是,你选一个常识谈对它的看法就可以了。

 

主持人:而且他也给了两点,常识虽易知而难行,还有常识需推陈出新。

于树泉:下面是省略号,常识有的是,比如说我们生活常识里边常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是常识。

主持人:或者有时候我们说“红灯停,绿灯行”这也是一个常识,但是有的人就是做不到。

于树泉:对。比如说“知和行”的关系,陶行知是著名教育家,他原来由“知行”改为“行知”。

主持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于树泉:读书对人太重要了,一个人如果不读书,人就要退化,现在学生普遍作文能力差了,为什么?都不读书了,有点空读读图或者是玩玩电脑,所以不会写文章,怕阅读,另外字写得越来越不象话,每一篇作文你几乎找不到没有错字的,话不通,大量的网络寓言,似通非通,不光语文受影响,数学、物理、化学,理科的,文科的,政史地审题问题,老师一说起来都是语文的问题,不读书,但是真正能落到行动上,经常去读书,有一点空就见缝插针就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现在的学生不读,想找捷径,往往很难如愿。也就是说对于常识你知道是一回事,真正能做到又是一回事。我觉得可写的东西很多。

 

江苏作文:结合生活,谈自己的体会

 

主持人:其实江苏的作文也挺有意思的。“品味时尚”,就是说我们追求时尚,但是其实并不是我们真正喜欢他,而是大多数人都在追求这个时尚,所以我们也跟随大流去追求时尚,以这样一句材料然后以品味时尚为题写这么一篇作文。

于树泉:这个题也是很宽的,它可以和刚才的常识归为一类,带有话题的色彩。因为时尚太多了,我们生活中每天都有时尚在出现,每天也有时尚的消失,所谓时尚、时尚,它随时而来,随时而去,就是来的快,可能消失得也快,比如说今年穿衣服流行色,比如说流行黄色,那么就到处一片黄色,那明年又流行黑色了,那又变了,色彩、服饰,生活一些习俗等等,它随时都有一些时尚在里边。

主持人:包括现在语言的时尚,流行语。

于树泉:比如说PK,好像谁不说PK谁就不行了,实际上时尚我觉得可以一分为二谈这个问题,它有的是挺好的,就是你怎么看,有的可能是跟风,就是刚才说的是跟风,他也不知道到底好在哪儿。

主持人:不是说你真正喜欢它,觉得它好,觉得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

于树泉:比如说有一个词叫老公,其实这个一说可能会引起一些女同志的反感,“老公”这个词它应该是从南方来甚至是从广东甚至是从香港或者是从台湾什么地方来的,原来内地不这么叫,称自己的丈夫,那就是丈夫或者是爱人,顶多到先生,但是南风吹过来了,一下子变成时尚了,全国人都老公来,老公去了,有的人听着很不习惯。

 

未来作文命题:越来越贴近生活,越来越个性

 

主持人:您觉得看了今年的作文题,您觉得我们今年作文的命题的趋势,您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因为毕竟我们今年的高考语文已经结束了,很多考生即将升入高三的考生非常关注以后我们的作文会怎么样命题,您觉得刚才您总结的那几大类类型的这种作文题是不是以后还会按照这几个类来进行命题?

于树泉:我觉得命题的时候并没有这个类的意识,只不过提出了以后我们按照这个来分析,给它归归类,实际上人家并没有说我这是话题类,我这是什么类。就北京而言,从2010年高考那就是新课标了,全国很多地方已经事先实行新课标了,这样命题会越来越活,越来越有个性色彩。

主持人:各地的命题会像您说的五彩缤纷。

于树泉: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今年的命题很多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它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它淡化文体意识,有的你看不出来它是写什么,所以它是这样的一个趋势,要说趋势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能够让学生的表达能力,认识思考能力得到真正的展示。

主持人:每个人都有话可说,而且又能像您说的能拉开差距,有区分度。

于树泉:因为高考毕竟它是在选拔人才,我觉得真正的高考文题实际上,高考以前是科举考试,多少年了,这个文章不会有什么颠覆性的变化,你好文章到什么时候,现在学古人的文章也是好文章,它都要求你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要有真实的情感,要有非常好的结构层次,要有很好的立意,要有很好的角度,我觉得这是一个普适性的规律,不管文体怎么出,我觉得这些东西是离不开的。到什么时候《岳阳楼记》也是好文章。

主持人:回到我们刚才说对常识的认识,其实这也是一种常识。大家只有踏踏实实的读书,打好自己的基础。

于树泉: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感悟,然后多练习,多动笔,养成良好的动笔习惯,以前人都讲写日记,现在学生字都懒得写了,就敲键盘,所以写不出东西来,这是最大的危险。

 

篇幅所限,梦里江河略有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