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大格局中,高中教育地位重要。高中教育好比一个人的腰,腰间无力,什么事也难干好;高中教育又好比足球比赛的中场,中场不好,进攻和防守都成问题。因此,要将高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加大高中教育改革的力度。
高中教育虽然地位重要,但境遇尴尬。向下,享受不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向上,享受不到高等教育的政策;向左向右,也享受不到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政策。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左右无所依傍。从事高中教育的人,常常找不到感觉,常常心中茫然。
高中教育的政策盲区,既是困惑所在,也是机遇所在。建议将高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加大高中教育改革的力度。
人的素质如何,高中阶段的养成至关重要;高中阶段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让学生通过高考进入他应该进入的大学。高中教育面临素质教育和高考的双重压力。高中教育是人生选择的重要关口。因此,高中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任务是在素质教育和升学的兼顾中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有关高中教育改革,人大附中进行了一些尝试,这些尝试主要体现在五个“打通”上:
一是打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之间的关节;
二是打通信息、知识、智慧、能力之间的关节;
三是打通严格考试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节;
四是打通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之节的关节;
五是打通感情凝聚和制度管理之间的关节。
教育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人大附中在高中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我们为学生开设的选修课120多种,其中外语开设了8种,英语学科课程18种,并编写了部分教材,许多课程的开设与高考无直接关系,但我们是真开,学生是真上。我们开设选修课的数量,已和世界名校在同一个平台上。
人大附中的尝试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同,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果。一方面,人大附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好,在国际中学生科学与工程大赛,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在国际文艺、体育比赛中,年年都有项目获得世界金牌、银牌;在社会活动中,年年都有不俗表现;另一方面,人大附中的高考已连续四年在北京市名列榜首,今年有176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
人大附中的实践证明,只要大胆改革,思路正确,我们就能够走出一条素质教育和升学兼顾之路。高考可以看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建议鼓励品牌高中在本地区甚至在更大范围内设立多个校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效益。
建议扩大公办高中的经费来源,在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基础上,允许公办高中在社会上适度融资,鼓励企业家以个人名义在高中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
建议给部分品牌高中校长一些办学的自主权,在上级领导的直接关心、理解、支持和指导下进行改革实验。
高中教育的体制改革是个新课题,也是个大课题。只要大家认为这个课题可做,全国广大高中校长肯定能想出很多好办法,把这个课题做成一篇好文章。
原文为《对中学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作者为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刊登于2006年《教育家》第十期。小标题是梦里江河所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