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们为何不得感冒?

(2009-06-23 10:48:44)
标签:

杂谈

分类: 探寻

近日读博友JENNY的一篇博文《医生,你是救人还是害人?》,里面有不少真知灼见很受启发。其中谈到感冒,如今不是禽流感就是猪流感,时不时出来吓唬人,大家都被弄得神经兮兮的,很是搞笑。这里我们再次谈谈这个问题。

之所以起这个题目,不仅是因为很多人谈“感冒”色变,而且关键的是:我周边很多人已经不受感冒和诸多疾病的困扰。他们是一群跟感冒已经绝缘了的人。其中奥妙何在?是不是大家都会关心?如果你不想经常受那些抗生素的危害,也不想浪费纸巾,那就一起分析一下吧。

 

大家都知道抗生素曾经在人类对抗病毒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曾经让人类坚信找到了一种对抗疾病的方法,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事实恰恰相反,人类陷入新的更深的困境中,病毒的不断变异和耐药性,使我们的抗生素变成毒害自我身体的废物了!

 

古人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曾经非常想不通这个道理。难道说道永远胜不了魔?在疾病领域,人类永远无法战胜病菌?

其实睿智的祖先还教给我们一句更重要的:邪不能压正!以感冒为例,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古人是如何的聪明。

 

现在我们在感冒这个个例中,早已得到很多经验,比如:吃药和不吃药愈合时间是一样的,效果也没差别;感冒一次后,人体对同类病毒就具有了免疫力,也即所谓的抵抗力增强;而发烧是自体免疫系统开始反击病毒的征兆;等等。

在这里,就不免会产生几点疑惑:感冒到底还要不要吃药?发烧时,退烧药,尤其一些添加可疑成分的药物是否有必要使用?人体需要靠什么来抑制感冒?

前两个疑惑,我这里不做分析了,太多的高人早已为我们指点过迷津。这里我还是就如何抑制感冒多聊几句。

前述,我提到了两句古人常说的哲理,我们仔细学习,会发现:一味的对抗只能是死路一条。现在之所以有那么多所谓的疑难杂症出现无药可救,无法可依的局面,清楚表明那种对抗的思路完全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即是说,单纯跟恶魔比拼武力是没前途的。那靠什么解决问题?“正”道在何方?

 

现在很多医学实践已经表明,跟病菌的融合才是一个合理的解决方式,从接种牛痘抑制天花开始,人类对疫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接种疫苗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方式,但抵御病毒及其不断地变异越来越艰难,为什么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

 

刘教授对这些病症有一句总结:“积而生热,热而生毒”。清晰地描述了感冒这类病症的真正原因。看看蚊虫会滋生在何处?死水一潭的地方。而流动的河水不是它们的乐园,所谓流水不腐也。在人体内,病菌能滋生的条件也如是。那么微小的个体,如果达不到一个相当大的规模,释放出足够量的毒素,根本不会让相对它们来说如此庞大的个体产生病态反应,何况人体自身还有强大的免疫系统。要躲开这个系统的防护性攻击,形成庞大的种群数量,只有在体内找寻一片免疫系统无法覆盖的盲区,建立其根据地。而这个根据地,就在人体不通畅的地方,最容易造成堵塞,不通畅的地方,就在肠胃!所以便秘者往往是跟感冒打交道最殷勤的人。

 

故而百病求一通。

 

用圆通针术调理通顺的人,都跟感冒无缘。而且,我们在跟诸多不同类型的病人接触中,不再有任何避忌。无论他是什么感冒,什么发烧,什么皮肤病。对于我们来说,都只是一个寻常病人。这不仅是对患者的一种尊重和心理安抚,更是源于我们对疾病的重新认识。邪不胜正的道理,就在于正气化解邪气,而与细菌的融洽共存,也在于相互适应。很多人经常讲农村长大的小孩,卫生条件从小差很多,但身体却更好,无他,在于不断与各种细菌(所谓的病菌)不断接触,不断适应而已。

 

在SARS、禽流感、猪流感之外,明天还会有什么怪客光顾?我们不知道?但我们根本无须生活在未知的恐惧中,调理好自己,你就能享受“正”的好处。

7月13日补充:【http://news.sina.com.cn/h/2009-07-11/104718201011.shtml 世卫专家称甲型流感重病患者多数肥胖】这篇新的研究报告有效支持了笔者上述论点。)

 

《人民日报》报道刘合群的新医学观

八年痛风一朝治愈

湖南姜柃羽:我的“红斑狼疮”被治愈了

中医专家亲历不开刀治愈阑尾炎

哮喘患者被治愈的经过与感言

人类的新生:跟疾病告别

高血压被治愈,丢弃医药

轻松告别严重胃病

揭秘:传说中的奇针(图)

冠心病人不用再服药了

中国医生的新理论轰动世界医学大会

针术治好了半月板损伤,免挨一刀!

人身上有哪些组织是无用的

刘合群在德国进行医学访问前后背景材料(1)

构建未来新医疗体系的基石

刘翔的悲剧到底是从何而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