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对牛弹琴别离温馨痛楚育儿 |
分类: 对牛弹琴 |
(二十二)、俩月别离,母子心中永远的痛!
2010年7月25日。牛宝已经快11个月了。
牛妈已经正式开始暑假生活了,尽管这个暑假又是“掐头去尾”,总共二十几天吧,但牛妈很珍惜。
趁着牛宝午休的时光,牛妈独自一人抓紧时间整理一些记忆,并将这些珍贵付诸文字。
2010年4月6日到6月5日。牛爸牛妈把刚刚七个月的牛宝送回了老家。说起来有些心酸与无奈,我们只有在心底默念,千万不要给宝宝造成一些安全感的缺失。
所以趁着端午节的假期我俩义无反顾的冲回到了牛宝身边。
以下的图片就是记录的我们别离俩月后,刚满九个月的牛宝见到我瞬间的表现,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这样温情的眼神似乎向我传递着:妈妈,我等你好久了!
http://s5/middle/4ee5d0c0t8c4c1d32a0f4&690之22
http://s7/middle/4ee5d0c0t746e034f3a46&690之22
这是微笑过后的第二个动作,有些腼腆地,手很自然的放到了嘴边上,嘟嘟胖的小脚丫依旧那样悠闲而又调皮劲的放在小车围挡上!
似乎很想跟我说个悄悄话,又似乎在向我炫耀着那个跟我未曾谋面的小牙儿!
长了小牙的宝宝这时候有些含蓄,一改曾经那“仰天长笑”的豪放,这样的腼腆让我有些不适应,牛宝的笑,其实也敲击着我的心,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愧疚和于心不忍!
http://s3/middle/4ee5d0c0t8c4c23b321b2&690之22
这张就是牛宝的典型惯用动作了。
他坐在小车上,一向擅长于体现“养尊处优”的悠哉“少爷样”!
不过这次着实腼腆,很不自然,或许这就是很久没见到妈妈后的心情的真实反映。小脸憋的通红,这让本来就晒黑了好多的小脸有些黝黑了。小手挠着脑袋,思考着:声音怎么这么熟悉阿?
http://s10/middle/4ee5d0c0t8c4c26c098d9&690之22
当我一点点走近他的时候,他的表情有些疑惑了!小手使劲地挠着小脑袋,似乎在努力地回想着,似乎在想象着:“这人到底是谁?是妈妈么?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见到她?她到底是不是来接我的?以后还会离开我么?
http://s11/middle/4ee5d0c0t8c4c283b55ea&690之22
而就在我伸手准备抱起我亲爱的牛宝的时候,他的反映却是很茫然、很谨慎!但是微笑的小神态又显示着他时没有什么戒备的!还是比较友好的!
那个在离开牛妈以后学会得用一个小手指头指挥的动作,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似乎恍然大悟:“你?……咱们好像认识!在哪儿见过?是谁呢?可是又想不起来了……”
http://s13/middle/4ee5d0c0t8c4c2a78f0ec&690之22
表情突然之间变得非常平静,紧张的右手再也不做少儿不宜的动作,逐渐放松下来。
很镇定地看着我,用眼神主动迎合我的眼睛,看来已经完全认出来了,也已经完全回忆起来了!这之后我再抱他他就主动伸胳膊让我抱了……
别离俩月后,母子见面的一刹那,其实很短暂,很温馨。
当时没有太在意牛宝的这些细微表现,只是满足于牛宝见面就冲我笑,就自以为是地认为他还记得妈妈,还挺高兴的。
而当我再次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才发现其实那个刚刚九个月大的牛宝,在跟妈妈别离后见面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一番挣扎的。
这些发现虽然有些滞后,也着实让我愧疚一番,但是也再次告诉我:孩子真的应该始终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切不可长时间分离!否则孩子的内心还是有创伤的,还是会疼得!
就像牛宝虽然不用哭泣来表达与爸妈的别离,但是每次临睡前必须也只能找爷爷一个人抱着一样,而且只能紧紧搂着爷爷的脖子睡觉……(因为自从牛宝出生以来,爷爷跟他相处得时间比奶奶要多很多)。而且睡得很轻,必须得抱着入睡一个多小时才能放下一样……
其实在离开爸妈以后,他内心深处还是缺乏安全感的!至少他在想爸妈是不是不要我了!
也或许这就跟一个心理老师讲的似的:六岁是孩子心智发育的分界点。六岁前,他会认为“爸爸妈妈和我就是一起的,不可分割的。”如果家庭不和,孩子会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好,爸爸妈妈才会生气吵架,他会自己从内心里默默地学乖!其实是不健康的心理!
而六岁以后才会有自我意识,才能意识到这是三个人的世界,才不会把家庭问题归罪于自己。
所以有人说:夫妻感情再不好,也不要在孩子六岁以前离婚!家庭和睦幸福,孩子才会健康成长——身体茁壮,心理阳光!
ps:本文获得筱鱼儿推荐,登上了育儿首页。
http://s5/middle/4ee5d0c0t8d0de1f39f94&690之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