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师在讲解蔷薇的知识后问学生:“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一学生答道:“是可怕的刺。”另一学生答道:“是美丽的花。”老师给与赞许。第三个学生答道:“我想,应该想办法培育出不带刺的蔷薇。”“你胡思乱想些什么”教师怒斥道。其实,这位教师没有意识到,他错过了一次发挥孩子想象力鼓励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一位日本教师的做法很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在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这个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他发现有一个学生画了个方苹果,于是就耐心的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的呢?”学生回答说:“我看见妈妈买回家的苹果放在餐桌上,一不小心,滚到地上就摔坏了,我想苹果要是方的,那该多好啊!”教师立即鼓励道:“你真会动脑筋,老师希望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
由此可见,大多数孩子富于异想天开。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正确的面对和处理学生的异想天开,那么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就不难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我上周在月检查中交流的这样一则教学案例:“一个学生在题为《我的妈妈》中写道:“我的妈妈脸上有七个小孔。我很惊讶,前两个小孔是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大大的,另外两个小孔是她的鼻孔,还有两个小孔是她的耳孔,最后一个孔是她的嘴巴。”一个老师看到后说:“这写的什么呀,怎么把妈妈写成丑八怪了,没有一点美感。”另一个老师看后说:“用‘七个小孔’描写人的五官,很独特很新颖,这正是学生求异思维和幽默的表现,也是它真实个性的体现,应当给与鼓励。”回到家以后我也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我以为:案例中的学生用“七个小孔”描写人的五官,乍一看,不成体统,也有些异想天开,不合乎我们常人的说法。也难怪第一位老师下出“没有一点美感”的评语来。其实,要用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思想来衡量他这种评价,这位教师就是抹煞了纯真孩子的丰富想象的萌芽。相反,我非常赞同另一位老师的评价:“‘七个小孔’描写人的五官,这很独特新颖,这正是学生能够求异思维和幽默的表现,这也正是它真实个性的表现,应给予鼓励”。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果让我来指导这段习作,会在指导孩子写“我的妈妈”之前,先让孩子观察。要指导孩子们如何观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顺序,交给孩子们一定的观察的方法。比如: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强调学生实话实说,把自己亲眼看到的在脑海中映现出清晰的轮廓。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达。如果这是中低年级的作文,我认为要先引导学生会说。从简单的一句话到几句话,再从几句话到一段话。内容尽量放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说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要注意适时纠正学生的用词不当等毛病。学生只要学会了按一定的顺序说,自然也就会写出来自己妈妈的五官特征。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说、写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因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既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理念,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等。事实上,正是喜欢“异想天开”的孩子,才是最有创造力、最具发明前途的人。人类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科学发明都来自科学家的“突发奇想”和“异想天开”因此我们教师和家长应该大胆面对孩子的想象。不要把孩子的“异想天开”视为“怪癖”,挫伤他们,而应加倍关注爱幻想、爱标新立异、有独特见解的孩子,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使他们敢想敢说,勇于创新。如果在孩提时代孩子的想象里通过有效的刺激变得很活跃,那么当他成人后,想象力就会更活跃而成熟。
就让我们的孩子在他们梦想的大海中畅游,在他们梦想的蓝天上飞翔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