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抚远淡水渔都大马哈鱼之乡鲟鳇鱼杀生鱼 |
分类: 我爱祖国好河山 |
好像是去挪威旅行时,同行的朋友说过的名言:每天吃鱼,再这样下去,我自己都要长鱼鳞啦!
当时把同行的小伙伴们,笑得肚子都疼了... 一直以为这样的情景只会发生在海边城市,或者是江南的鱼米乡,没想到,在东北深山老林里的抚远,每天每顿地吃鱼,也真的快要长鱼鳞呢~~
在淡水渔都,吃鱼吃到长鱼鳞
P1
杀鸡取卵不可取,可是抚远美味的鱼籽,真的是需要杀鱼取卵呢!
抚远,中国东极,华夏大地上最早看见日出的地方,黑瞎子岛,三江湿地,淡水渔都、鲟鳇鱼之乡、大马哈鱼故里….如果只选一张名片,那抚远人会‘为难死’吧,抚远的特色实在太多。
P3 刚刚打上来的大马哈鱼,从中间分开,一颗颗黄豆般大小的鱼籽,晶莹剔透(有点血腥)
P3
想不到吧,藏在东北深山老林里的抚远,居然是一座鱼米之乡,淡水鱼都的名头,由来已久。日日‘杀生’、顿顿鱼宴的生活,可不是滨海城市、亦或是江南水乡的专利,在抚远,一日三餐从来都离不开各种美味鲜鱼。
喜欢吃鱼的小伙伴,到了这里,绝对如鱼得水(这比喻有点不恰当)。每天不重样地吃各种不同的鱼。
P4
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抚远,独享五花八门的各种江鱼,沿江两岸的人们,老早就总结出‘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的顺口溜,用以说明江中鱼的种类之多。当地人大多能随口说出三花五罗是什么鱼,但能说出十八子七十二杂鱼的,却不多。也非常遗憾,因为环境的原因,现在江里的鱼种也没有原来那么多...
P5 一公一母,两条大马哈鱼,刚打上来的
P5'
抚远的大马哈,远近闻名。小时候,有个亲戚住在江边,那时候我对这里的印象,就是一人多高的大马哈,当然,那时候我是小人儿,个头也不高啦。那些回游产卵的大马哈,今天早已成了举国瞩目的美食,但当年,却只有咱们东北江边的人才能独享。而长相古怪、身形巨大的鲟鳇鱼,更是堪称‘水中大熊猫’,是当地人的最爱之一。
P6 在鱼市,刚好遇到一家鱼行,打捞到一条鳇鱼...本想让他抱起来拍张照,老板死活不干,说那样做鱼会掉分量.
说到吃鱼,当然要提到抚远的赫哲族。自古以来就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当然也是吃鱼的高手。‘杀生鱼’是赫哲人招待客人的上品。传说从前赫哲人招待客人,考察来客是不是真朋友的办法,就是用江里打到的鲜鱼,直接切下一块鱼肉给客人,如果客人毫不犹豫地吃下去,那就会被主人尊为上宾,如果客人不敢吃,那恐怕连家门都难进呢。当然,这些现在都是传说了,如今江边还保留传统生活的赫哲人,越来越少,倒是杀生鱼的吃法,成了当地餐桌中最不可或缺的。
P7 当地人正在烤制传统的塔拉哈...杀生鱼的一种,
据说,赫哲族人的杀生鱼,只使用鱼肉加作料的,而汉族人则多加改良,除了鱼肉外,还会加白菜、黄瓜、土豆丝等蔬菜….当然,所谓杀生鱼,鱼肉必然是生的了。赫哲人,把杀生鱼叫做‘塔拉哈(东北的读法,念四声)’ ,标准的做法是,用火将鱼皮烤熟,剥下,然后生鱼肉切丝。我们在抚远,吃到最多的杀生鱼,是鲫鱼,新鲜的生鱼丝、配上各种蔬菜,吃到嘴里的感觉十分丰富:鱼肉生鲜味美、鱼皮劲道Q弹、蔬菜清脆爽口,堪称美味!
了解杀生鱼的制作过程,才会明白为什么当地人管生拌鱼叫‘杀生鱼’。
将鲜活的江鱼(多为鲤鱼,也有鲫鱼,还有珍贵的鲟鳇鱼),贴着鱼脊骨下刀,片下鱼身体两侧的鱼肉,在鱼皮上把鱼肉切成丝,剔下放入盆里,倒醋没过鱼肉稍微腌制,这个过程,当地人成为“煞”,所以这道菜该叫“煞生鱼”,久而久之,变成了‘杀生鱼’。带鱼鳞的鱼皮,会在火上烤焦,然后去掉被烤得炸裂的鱼鳞,鱼皮切丝拌入鱼肉盆里,再加盐、葱花、香菜和辣椒油等佐料拌匀,一盆美味的杀生鱼就可以上桌了。
P9 油煎三文鱼,吃起来就像腌咸鱼,味道咸鲜
抚远的餐桌上,除了杀生鱼、鱼籽,还有汆鱼丸、大马哈鱼肉饺子、刨花鱼片、鲟鳇炖土豆、鲶鱼炖茄子、红烧白塔(鳇鱼鼻子)….对于喜欢吃鱼的俺来说,真是吃也吃不够呢!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大马哈鱼籽,它是抚远的特产。每年千万里回归故里的大马哈鱼,会在这里产卵。晶莹剔透的红色鱼籽,配上面包或者米饭,咬一口,立刻鲜香满口,回味无穷。
P10
抚远的鱼实在太多,以至于当地有很多关于鱼的谚语、顺口溜,“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吃鱼饼,喝鱼粥,四季鱼毛食无忧”,“缸盆坛罐溢鱼油”,….是不是想想都醉了呢?
P11 这又是什么鱼?
P12
在抚远,随便一桌饭菜上来,都有记不住名字的各种鱼鲜。每一餐都是这样开始的: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罗?…当然,每一餐也都是这样结束的,盘干碗净之后,大家都再也记不住那些‘葬身人腹’的鱼的名字。同桌的当地人,总会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我们,估计心里会想,这些外地人,都是没啥文化的一群‘吃货’吧:)
想要体会抚远浓郁的鱼文化,光吃怎么能成呢!一定要去抚远的东极鱼市看一看。整条街都是买鱼贩,有卖鲜鱼的,也有鱼干、鱼制品。
P14
抚远人从来都认为,鱼身上没有废物。鱼籽拿出来,鱼血也要取出来,当地人说大马哈鱼的血可以治疗糖尿病呢!
P15
一条三四斤重的新鲜大马哈‘鱼坯子’(取走鱼籽和鱼血),才卖大约20块钱,真是让我对抚远人羡慕嫉妒恨。
P16
P17
鱼市中有很多以鱼为生的人,比如这位叫做刘力波的‘伙计’,猜猜他是做什么的?
他专门帮鱼老板杀鱼,对鱼来说,他就是标准的‘刀子手和勺子手’呀。刀子用来杀鱼,勺子用来取鱼血。每年过他手的鱼当然数不清。虽然也是个辛苦活儿,可生性开朗的人,从来都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感激。
P18
抚远还有一座淡水鱼博物馆,看起来很有意思。有很多鱼标本,还有展品讲述赫哲人的打鱼生活。在这里你会发现,当地人对这些江鱼的昵称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七粒浮子,老母猪鱼、黄鱼舅舅….有机会,一定要找一个当地的渔人问问,这么有意思的名字,究竟是为什么?
P19
除了江鱼, '东极'自然也是抚远最重要的名片。东极宝塔、东极太阳广场、最东边的界碑..自然,在这里,必须看一次最祖国最东边的日出。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可是按照这里的日出时间计算的~
P20 太阳广场....不过这是日落时间, 巨大的东字 高高耸立,当地政府全力营造东极理念
P21
P22 黑瞎子岛上的东极宝塔
P23 日落时分的东极宝塔
P24
登上东极宝塔,可以俯瞰黑瞎子岛,以及遥看江对面的俄罗斯,眼前的那组白色建筑,是我们的边防站
P25 黑瞎子岛回归后,这是中国现在最东的界碑
黑瞎子岛,自从回归祖国以来,也成为抚远的名片。如今,这里不仅有地理意义,更因为独特的湿地吸引俺的注意。水面上的悬浮栈道,让普通游客也有机会深入湿地内部,看看东北珍贵的‘塔头’,传说东北三宝之一的乌拉草。
P27 水中那一簇一簇的,便是塔头,乌拉草,号称百年才长公分,但生命力却极其顽强的东北一宝
很不幸,我们在抚远的几天,每日早晨都雾霭朦胧的,没有看到日出。但我们在黑瞎子岛,却看到了壮美的日落。夕阳把整个黑瞎子岛湿地染红,这一片土地,终于可以沐浴在祖国的阳光之下,过去的一切沧桑,都淹没在这血色的黄昏之中。
p31
P32
P33 黑瞎子岛上,遍地是芦苇,夕阳下,很唯美
P34
飞机上俯瞰,你才知道抚远这座鱼米之乡,是名符其实。 江水就像血脉,丝丝地浸润着黄色的稻田
(知道为什么叫黑瞎子岛么?据传早年,每当大马哈鱼回游的季节,都会有成群的黑熊聚集在这里,享用美味大马哈鱼,所以此岛因此得名。至于东北人为啥管黑熊叫黑瞎子?据说是因为亚洲黑熊的视力很差,所以被称作黑瞎子)
刚刚从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归来,又来到祖国最东部的抚远,这是开启了‘极地’之旅的模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