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山西太原店头村血滴子石碹窑洞层式窑洞 |
分类: 我爱祖国好河山 |
尽管拍过很多部电影,但店头村似乎并不是那么出名,
游客当然就更不多了,这多少有点出乎意料。
最近的一部大制作电影,大约算是陈可辛监制、刘伟强导演的《血滴子》了,
直到现在,村里还有很多电影拍摄时现场搭建实景,残留的道具等等
整个小村因为位于黄土地上,村里的房屋都是石碹窑洞..满眼看起来都是昏昏黄黄的
加上季节的原因,木枯草黄的,一切仿佛笼罩在浓重的怀旧气氛中
P1
店头村位于太原晋源区,交通方便
古时紧靠风峪沙河(古称天河)和西通交城、古交、楼烦的驿路(也称柴煤大道),
古村分五个片区组合连成,原有3000余间石碹窑洞,现存较完好的有460间,其余皆倾圮颓废,
清光绪3年之前,有500余户人家,3000余口人,
马帮、驼帮、推车帮熙熙攘攘、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号称“小太谷”,
从古村现存的石碹窑洞群组的结构、功能初步推测,历史上店头村曾是一个军事堡垒和屯兵之地,在公元979年(宋太平兴国四年),宋毁晋阳城后,才逐步演变为村庄......。
店头古村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既是晋文化的一角,也是晋国古村落的载体。
店头村是太原市第一个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村庄,
全村的窑洞、寺庙依山而建,每家每户貌似都互相之间有暗道相连,
感觉就像地道战,石槽上、炉灶下,烟囱中,貌似都有暗道,要是没个想到领着,进去想出来有点难
这样的建筑既能用于躲避战乱,又可密藏财产、互通信息。估计也是因为地理位置重要的缘故吧。
不知道是否因为电影的缘故,总觉得这里处处都像是电影的布景一般
分不清哪些是真正古旧的摇动和建筑,哪些是电影的布景
但总体上,感觉很好,若是有几个靓丽的模特来,应该照片也不错:)
俺是真心希望这样的窑洞,是真的老建筑哦...
为了能了解更多村里的历史,我们还是请了一个导游,他也是我们在景区见到的唯一一个工作人员:)
要是没他带着,这迷宫一样的窑洞群,层层叠叠的,还真难得走出来呢
店头村现存的古石碹窑洞群组中,二层式窑洞占90%以上,三层、四层式建筑石窑洞群有三组,
这些石碹窑洞的特点为窑洞串套窑洞、大窑洞套小窑洞,上下层院落间除筑石阶互通外,在窑洞内还筑有暗道曲折迂回连通,有的窑洞内还筑有地道(地窨)通外,有的筑有了望台,窑洞群组一字排开辟小门互通,窑洞内有石磨并筑有系统完备的通风、排水、采光、观察道孔......。
村子不大,但五脏俱全。 最有特点的是村中心的位置,有一座小巧的寺庙,竹林寺。
这座寺庙底层依旧为窑洞,但上层就是寺庙,这座寺庙占地只有700平米
但绝对可谓麻雀缩小五脏俱全..
阳光从拥挤的建筑中,斜照在寺庙的窗棂上,光影营造了很好的气氛哦,可惜没有美女帅哥在镜头里
寺庙屋顶的琉璃瓦
P17
向导说,村里最老的一棵树,大约300年历史
据说,古村中尚有九棵古槐树、二棵古松树、一棵古柏树、一棵古黑枣树
还有石马槽、石碾、木制车等生产生活用具见证历史、承载历史文化。

P20 村里到处是这样的石窑洞 石拱门
沿着竹林寺门前的小路走下去,就会达到村中的一个戏台很灯山...(P1中是戏台后的房子)
寺门与戏台刚好正对..
村中除了窑洞,还有很多公共建筑,..这里也有拱门呢~
残垣断壁,破败,但很有感觉

P23
村里很多建筑细节值得仿效,比如这个看起来常见的楼梯
仔细看,并不是直上直下的,而是有个很细微的弧度
据说这样更有利于人们上下,更不易摔跤:)
P24
村子里,不时看到残留的道具,还有布景,所以经常会恍惚,究竟哪些是真的历史,哪些是仿造的历史

P26

终于见到一点人气..说明村里还有人住...据说所有村民都移居别处
这或许是小村没有人气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古建古城保护,为什么总是走上不归路?
要么严重商业化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要么就将所有居民驱逐出境
没了人气,再古老的城镇、建筑,都是毫无生机、死了的历史...

P28
没有人气的地方...只有让小狗狗进镜头了...
各种电影留下的痕迹...抗战的...
还有血滴子这样的古装大片的...
尽管店头村村民已经全部搬迁,没了人气,但现在还没有商业化,想去的童鞋赶紧去吧...
说不过过了半年几个月的,去了就只能看到各种店铺,还有假民俗了..
我是宁可不看民俗,也不想看假民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