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尔卑斯勃朗峰南针峰登山爱好者自驾游北角山妖 |
分类: 在瑞士玩转山水 |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向往的圣地。对于欧洲的登山爱好这来说,勃朗峰算是圣地之一。
在阿尔卑斯的至高峰上,我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攀登。
我对那些‘前赴后继’的攀登者,充满敬仰
图1
对于攀登,过去我们喜欢说:征服。不喜欢这个词儿,因为自然是不可战胜的。人是万不能胜天的,我们能做的,其实是战胜自我,亲近自然。
图2,出发!
3842米高的南针峰,是攀登勃朗峰的大本营。每个攀登者都要从这里出发。
图3
尽管是盛夏的7月,南针峰上的温度,依旧是零下。御寒工作极端重要,若不是检票的工作人员负责,我们肯定无法滞留在山顶那么久。即使全幅武装,最后我也被冻得手脚发痒,再不下山,估计会被冻伤。
图4,离山顶还远着呢,温度就已经只有3度了。到山顶后,急于看山,忘记拍温度计了
人类之于自然,确实是渺小的,那些攀登者的身影,在冷雪寒冰下、陡峭群山中显得有些孤单和无助,但我知道,他们依旧执着。
图5
每一个从勃朗峰返回南针峰的攀登者,都会在平台上,向勃朗峰再次致敬,尽管它曾经在他们脚下。这种敬意,多少有点像宗教仪式般神圣。那是惺惺相惜么?此时,他们有理由在仰望勃朗峰的同时,也小小地崇拜一下自己,无论成功登顶与否。
图6,登顶归来后,再次向勃朗峰致敬
而我们这些蜷缩在防寒服里的人,只能向他们行注目礼,我们的‘敬仰’除了送给自然,也送给攀登者
图7,我们只有向那些勇敢者,行注目礼
其实如果仅想近距离观看勃朗峰,半小时足矣。可我们在南针峰顶,滞留了一个半小时。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拍摄这些登山爱好者。我用这种方式向他们致敬!
图8,又一组攀登真归来
登山爱好者们在攀登时,通常都是一组组出发的,因为需要互相配合、互相鼓励、互相搀扶。登山对他们来说,是探险不是冒险。每组人数不一,最少也有两人。
以下几张照片,送给两位成功登顶,并返回的登山爱好者。他们说只有登顶后顺利返回,才算真正的成功。说这些的时候,他们的喜悦溢于言表。
图9,他们的身影,在返回的路上
图10,接近成功了,加油!他们身后,是刚刚出发的后来者。
图11,整理征容,向勃朗峰再次致敬
下面这一组人马来自丹麦,对于欧洲来说,这是不短的征程。他们装备之精良、设备之齐全、分工之明确,令俺大开眼界!
图12 丹麦组合
他们从意大利一侧上到南针峰。据说那边可以看到壮观的万年冰川。如果不是开车过来,我们一定会选择从意大利一侧下山的。
图13,出发前整理好行头,是登顶和安全的必要保证
他们身上的装备,我基本不认识,除了冰镐
图14
看看身上都背了些什么?二毛同学说,你怎么连人家pigu后面都要拍?
图15,看看队长pigu后边都带了些啥
这是他们团队的摄影师,出发前调试相机,以防山上太冷,相机罢工
图16
这个小伙子负责啥?我忘记了。经常在高海拔争战,他脸上已经有了明显的高原红色,仔细看,甚至还有晒伤。

图17
这是队长,全权负责。对于登山来说,队长可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干部’。我问他今天能登顶么,他说,一切全看天气!
图18,很有范儿的队长
可惜,就在他们出发不久,天气骤变。刮风、下雪...为他们担心起来,他们能顺利登顶么?他们能安全返回么?唯有在心里为他们祈祷,愿所有攀登者都能心想事成,平安归来吧!
图19,天气骤变,刮风啦,下雨啦~
这些攀登者,总是让我想起临行前看到的一部电影:阿尔卑斯。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虽然故事发生在艾格尔Eiger峰(据说是十大死亡山之一哦),但对于攀登者来说,颇具代表性。
关于电影,俺不多介绍了,那绝对是阿尔卑斯的视觉盛宴。给个链接吧。
阿尔卑斯系列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