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颇的圣西蒙——修道主义鼻祖

标签:
旅游叙利亚阿勒颇圣西蒙教堂基督教北角山妖 |
分类: 纷繁复杂的中东 |
又是一个基督教的故事,是我在叙利亚听到的最后一个基督故事。
基督教发展到公元3-4世纪的时候,出现了许多宗教腐败。于是,‘修道主义’在埃及应运而生。创立者是底比斯城的安东尼(Anthony)。公元270年,他在自己的乡村开始过修道士的生活。十五年后,他住进沙漠中的山侗,因此被称为‘隐士’(从世界隐退,过独居生活)。于是,许多人纷纷仿效。也有一些人群居在一间大房子内,渐渐演变成修道院。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逃离罪恶的世界,过圣洁的生活’。
(总是忘了说,点击可看大图)
修道主义很快从埃及传到东方。
有些修道士会采取非常极端的修道方式。圣徒西蒙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西蒙是叙利亚北部的一个牧羊人。受到一个梦的启发,成为一个修道士,终日年经苦修。
某日,云游到阿勒颇西北方向60公里处的一个小山附近,感到口渴,于是到处找水喝。此时一个蒙面女郎给他送水。西蒙问她为何掩面,答曰:脸部有疾。西蒙闻此,用右手轻拂,少女脸部随即奇迹般康复。结果,人们纷纷慕名而来,老人家觉得常此以往,叨扰了他的清修,于是为自己立了一个柱子,打坐之上。谁知,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柱子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加高,最后竟然高达33米。老人家也在此柱上生活了40年!因此,后人也称其为‘柱顶圣徒西蒙’
此后,叙利亚很多人效仿西蒙,从五世纪到十二世纪间,叙利亚一带有许多柱顶圣徒。
公元459年,圣西门死后,拜占庭皇帝泽农(Zenon)下令在他生前修行的小山上建造一座教堂,这就是今日的圣西蒙教堂。
教堂以圣西门修行的柱子为中心而建。四间矩形教堂形成一个十字,中间是一个八角形厅,厅上盖有圆顶,而这根石柱就在八角形厅的正中位置。半个世纪后,地震毁坏了教堂的大部分建筑。
人们从四处前来这里朝拜,因为他的神奇,因为他的执着。
阳光很好的早晨,我们来到圣西蒙山。
人很少,周围是曾经教堂的残垣断壁,从那些依旧挺立的立柱,墙壁,神龛中,依稀可见这里旧时的模样,一座曾经很辉煌的建筑。
地震破坏了这里大部分建筑,那曾经挺拔的柱子,自然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柱基。
环顾四周,到处是优美的拱门。曾经高高在上的西蒙,不知道心里真实的感觉是什么?是心无旁骛的平静?还是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亦或是对上帝触手可及的窃喜?
从前没人知道,今后更不会有人知道。 唯一知道的人只有他自己,还有神,他的上帝。
今天这个浮躁的世界上,还有几个人能真的清修如此?
教堂后面是个高坡,站上去,可以看到教堂的全景。这是典型的早期叙利亚风格(伊斯兰前)。几个世界后,欧洲才出现类似风格的教堂。
其实,教堂虽然在结构风格上是叙利亚式的,但其中揉合了多少其他建筑风格一看便知。
拜占庭式的神龛, 古罗马式样的柱头….
(细心如我,你看到2边的窗沿不一样了么?一边是直角,一边是圆形)
其实我在很多石雕中,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的‘花儿’
问导游,这些‘花儿’是不是有什么代表意义,他一脸茫然。
后来,门口卖门票的老人给了我合理的解释。见我不是十分明白,还翻出了一本书。
原来这些‘花儿’其实,都是各种风格的十字架。
每种风格在石雕上都有发现,唯一没有找到的,反而是那个个最简单的古罗马十字。
红色的,很显然是马耳他风格,黄色的是叙利亚风格,而蓝色的是拜占庭风格么?
绿色是古希腊风格;红色,叙利亚风格;蓝色,拜占庭风格;黄色,我猜想是马耳他风格的变通?
搞明白这些,对老人一番感谢。之后,又是最后一个走出景点,一路上多次拖了大家的后退。
回头望去,圣西蒙教堂孤零零地站在山上,或者正在等待它真正主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