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论
(2023-06-29 09:34:11)分类: 随笔杂谈 |
家论
针对台湾问题,我国政府曾多次重申观点,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也就是说,离开了一个中国的基础,什么问题也谈不成。
这是处理一个国家大事的原则。之所以今天我提起这句话,因为我想到了,其实处理一个家的问题,有时也同处理一个国家的问题有相同的原则。一个家庭其成员之间避免不了要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处理起这些矛盾,只要在一个家的前提下,问题也就很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抛开了一个家的完整这一立场,那么问题解决起来就要麻烦复杂的多。
一个家是有很大包容性的,也具有很大的修复性。当然,我指的这个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家,更主要的是指情感上的家,心灵上的家。这个家的成员在情感上是彼此的根,在心灵上是彼此的寄托,在经济上是一个共同体,在生活上是一个互助组。总之,这里指的是一个和谐的家,成员之间的矛盾不触及到根本原则,各成员不存二心。只有在这种家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问题就能成为加油站,让家的脚步迈得更大。
相反,如果一个家的成员只有自己的立场与利益,而没有在心里为对方留有位置,这个家出现的问题便成了摩擦,对家的前进毫无益处。换言之,这样的家即使不出现家庭成员矛盾,也是在晦暗中走向死亡的家。
是什么样的家,关键在于家庭所有成员的心态,而并非一个人的心态能左右得了的。自私、误解,天真、不现实……将都不利于正常心态的修养。
一个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一个细胞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组成,细胞核是细胞的核心,一个家庭也应如此,也要有家庭的核心人物。这个核心人物平时为家中的大事做最后决策,危难之时为家庭力挽狂澜。这个核心人物,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多了就如一山二虎,如果家中有二虎,在两代人之间也无妨,将家一分为二即可解决。如果在夫妻间,那就要有一个虎变成狼或者什么,要么变成武松。这个核心人物并不是封建制的皇帝,而是民主制的权威。
家庭成员的自知之明,也是家庭和谐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就是说自己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自己要清楚。清楚了这一点,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位置找对了,也就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安居乐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