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比教案
(2012-03-15 10:07:21)
标签:
杂谈 |
认识比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70“认识比”例1、例2以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通过自学、交流,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 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 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并结合自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读法和写法,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出示例1中的实物图。
师: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星期六早上,妈妈准备了早餐饮料,请看大屏幕,你得到什么信息?(妈妈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
师:我们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2/3。)
师:非常好!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师:太好了,如果要列式怎么得到的2/3和3/2?
生:2÷3=2/3
我们也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果汁比牛奶少1杯。你是怎样计算的3-2=1(杯)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
果汁比牛奶少1杯。
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 。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 。
2.小结:两个数比较,可以用减法表示相差关系,也可以用除法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当用除法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还有另一种说法,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板书课题:认识比)
二、学习探索,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1、教学例1。
谈话:用“比”怎样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8页先自学,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
(学生自学后和同桌说一说)
师:通过自学后和同桌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比是由前项和后项组成的,中间还有一个比号。)
师:哦?举例子说说看?
(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3,2是前项,3是后项,中间是比号。)
师:说得真好!果汁和牛奶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知道了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3,还可以怎么说?
(牛奶和果汁杯数的比是3:2)
师:太好了!如果我说成牛奶和果汁杯数的比是2:3,行不行?
(不行,因为是牛奶和果汁杯数的比,应该把牛奶的数量做前项。)
师:谢谢你给了大家一个提醒!比的前项后项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颠倒两个数量的位置,就会得出另一个比,它的意义也就不同。因此大家在叙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在比,不可颠倒顺序)
师:如果把牛奶杯数看作3份,果汁就有这样的。。。2份
2、师:大家对比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班男女生人数能不能用比来表示呢?(出示男生24人,女生23人)
(我们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4:23。我们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23:24)。
师: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又是怎样的呢?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24:45)
师:从哪儿来的45呢?
(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的和就是全班人数。)
师:对的,看到男生24人,女生23人,能想到全班人数是45人。如果你知道了我们班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24:45,你还能想到什么?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23:45)。
师:你真善于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现象还有很多.
3、教学例1后的“试一试”
师: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
(1)指图中的1∶8,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8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8,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8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8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8。)
(二)、深入认识比
1、教学例2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比,知道了用比可以表示同类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实际上两个不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用比表示。
师:请同学们填写下表并带着以下的思考问题自学例2:(1)怎样求速度?(2)、怎样用比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3)、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4)、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
组织学生全班逐题交流:
( 1)、(小军的速度是每分钟60米,小伟是每分钟45米。)速度=路程÷时间
(2)、(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师:那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呢?(
900:20)表示什么?(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3)、师:(出示: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只要两个数有相除关系,就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例如:900:15就可以表示900÷15
(4)、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如说,例2中的速度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师:对!小军的速度就是900:15的比值,一起看看这个比值是怎么求出来的?(生口述师板书:900:15=900÷15=60)
(2)、想一想,900∶20这个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两个比值60、45也就表示什么?
(3)、 你能说出例1中的各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
(4)、 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2、 师:现在我们对比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比和什么运算有最直接的联系?(生:除法)你知道比号是怎么产生的吗?请看大屏幕:十七世纪,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两个数的比,包含有除的意思,但又不能占用÷号,于是他把除号中的小短线去掉,用:表示。
3、师:完成“试一试”,独立填写在书上。指名口答
(三).探索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1)师:比、除法和分数就像亲密的一家人,它们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观察等式3:5=3÷5=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想一想,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什么?相当于分数中的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分数中的分数值。除法中的商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那么比值也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
(2)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3)从我们填写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比和除法、分数有密切联系。再想一想,他们有什么区别?
师:比、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
利用表格整理知识
名 称 |
相 |
区 别 |
|||
比 |
前项 |
:(比号) |
后项 |
比值 |
倍数关系 |
除 法 |
被除数 |
÷(除号) |
除数 |
商 |
一种运算 |
分 数 |
分子 |
—(分数线) |
分母 |
分数值 |
一个数 |
谈话: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注意这时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后写后项,仍应该读作2比3。
四、巩固练习。
1. 练一练第1、2、3题
学生独立填写,联系图形让学生说说每个比所表示的含义。
2.完成练习十三第一题第1、2题。集体交流。
3.
4、 练习十三第4题。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知识介绍:同学们,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听说过著名的“黄金比吗?”(课件介绍“黄金比”)。 3. 介绍黄金比
你知道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要踮着脚尖跳舞吗?(图)
通常人的下半身和身高的比值是0.58,许多艺术家认为: 肚脐到脚底的距离:头顶到脚底的距离≈0.618,这是最完美的人体,踮起脚来,这个比值就接近0.618.
0.618这是一个有趣的数,按这个比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又被称为黄金比。其实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欣赏:
宽和长的比值接近0.618的长方形,被认为是最美的。(书上图)
一幅画的主体部分约占画面的0.618,令人赏心悦目。(书上图)
有趣的是,人们认为乐曲也有“黄金比”。数学家对莫扎特的乐曲做过分析: 莫扎特的每一段钢琴协奏曲都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如果计算一下节拍次数,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节拍数的比值几乎与黄金比完全一致。(乐谱图)
就连植物界也有采用黄金比的地方,如果从一棵嫩枝的顶端向下看,就会看到叶子是按照黄金比的规律排列着的。(树叶图)
人的动与静也应该保持0.618的比例关系,大致四分动、六分静,这是最佳的养生和长寿之道。(音乐)
同学们,生活真实中处处有学问,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体验,一定能感受到数学的美、生活的美。
六、作业布置。
作业:练习十三第3、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