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家口地区马铃薯发展优势 存在问题及开发前景

(2009-02-26 09:55:09)
标签:

杂谈

分类: 点击看张家口、涿鹿相关新闻
张家口地区马铃薯发展优势 存在问题及开发前景  
[ 张家口农业信息网 ]
前言
    铃薯是张家口市农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作物种类之一。全市四区十三县都有种植,常年播种面积11万hm2,占河北全省马铃薯面积的二分之一,约占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左右,占全市总粮食播种面积的17%,全年总产量达1亿kg,常年单产2.25万 kg/hm2,高于全国单产1.75万 kg/hm2。生产品种多达 20余个,各种用途品种比较齐全,产品主要是外销、商品薯和自食。在张家口种植马铃薯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是全国马铃薯种薯、商品薯重要产区之一。由于马铃薯产量高,适应性广,生育期变幅大,抗逆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经济效益高。2000年张家口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发展势头特别迅猛,面积比 1999年增加3.3万hm2,因此,如何将张家口马铃薯产业化生产的自然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变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不但对河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全国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区域优势
2.1  自然条件优势
    自然因素、地势因素及生态因素与马铃薯自身的发展规模相适应是张家口种植马铃薯优势的根本原因。张家口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东邻北京、天津,西接山西,南连河北保定,北靠内蒙古高原。位于东经113º50?~116º30?,北纬39º30?一42º10?。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梯度大,从500―1600m,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分布。无霜期80~150d,年均气温6℃左右,≥5℃有效积温2200―3800℃;≥10℃有效积温1800~3400℃。年日照时数2700―3000 h,年均降水量400~600 mm。土壤以栗钙土、栗褐土及褐土为主,有机质含量0.2~5.7%。
2.2  种植水平优势
    具不完全统计,2000年张家口马铃薯播种面积约为13.3万hm2,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 21%。品种方面,加工用型主要是夏坡蒂、大西洋、斯诺登;南种北调错季用中早熟品种主要是“费乌瑞特”、“早大白”、“中薯2号”、“中薯3号”、“郑薯5号”、“克新4号”、“金冠”等;鲜食用品种有“坝薯8号”、“坝薯10号”、“无花”、“克新1号”、“台湾红”等。另有淀粉加工型品种“陇薯3号”、“克新12号”、“一墩青”等。主要推广的各种专用型品种20余种,产品销往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等地。马铃薯常年总产量1亿kg,其中生产一级以上种薯300万kg,平均单产2.25万kg/hm2左右,最高可达6.0万kg/hm2,每公顷平均效益0.9万元。是山区旱作地区唯一每公顷能超过1.5万元的大田农作物。据1999年统计,山区粮食作物中马铃薯的经济效益排名居玉米、小麦、莜麦、谷类等作物之首,是真正引导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作物,也是抗灾、稳产的重要产业。
2.3  科研技术优势
    近10年来,我国马铃薯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并很快地应用于生产,促进了马铃薯生产的不断发展。张家口现有较高水平的马铃薯科研机构两所,即坝上农科所和坝下农科所。并在坝上农科所成立了“中国马铃薯检测中心”。这两所配有较先进的科研仪器的实验室两座,中级以上职称研究人员 30余人。独立或合作承担着国际、国家和省级研究任务。60~70年代,选育出推广到全国各地种植的品种有“虎头”、“丰收”、“跃进”、“丰收白”、“康革5号”等,近年来又先后选育出一系列具有丰产性、高抗性、适应性广、大薯率高等优点的马铃薯新品种如“坝薯10号”、“坝薯8号”、“无花”等。全市共有具一定生产能力的组培室13个,平均每县一个,年均生产假植苗500万株。微型薯生产单位四家,年生产能力300万粒,2000年全区发展原原种生产网棚50 hm2,仅沽源县今年新增网棚 33.3 hm2。以单产 3.0万 kg/hm2计算,今年可生产原原种 150万kg。明年可生产原种200万kg。可供53万hm2地的用种,除本地完全实现良种化以外尚可以大量外调一级种以上的良种。
2.4  政策激励优势
张家口市委、市政府为鼓励外商投资,制定了若干优惠政策,其中从事农业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10年以上的在免税、减税期满后,仍可享受应纳税额减征15―30%的企业所得税。资金方面对重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银行将优先安排贷款指标。土地使用也相应地出台了诸多法规和优惠政策。今年三月张家口市委、市政府就如何开发本区域马铃薯召开了专门会议,制定了集团化开发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张家口市坝下农科所就马铃薯产业成立了多种合作形式的塞丰种业集团公司,形成了包括“一个中心,三个部”的开发格局。一个中心即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三个部即种苗部、市场部和生产部。
 
张家口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张家口市马铃薯产业虽具备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马铃薯的综合利用层次低,附加值小
    张家口的马铃薯利用,40%外调,用于种薯、鲜食及加工原料;30%自用,用于鲜食、本地留种;15%左右用于本地传统型淀粉粗加工,另有15%左右属劣质等外品,用作饲料或腐烂损耗。张家口因其独特的区域优势,被辛普劳、百事等公司发展为种薯、原料薯基地,但都是以原料的形式进行交易的,马铃薯的加工用途有几百种,张家口却没一家成规模的粗加工企业,更谈不上深加工。一般单薯重超过 0.1kg的,销售价格为0.4―0.8元/kg。而1.2万kg马铃薯可生产0.1万kg吸水树脂,价值 1.68万元,比出售原料增值 8倍;1.2万kg马铃薯加工成精淀粉可生产0.1万kg环糊精,价值 5万元,比出售原料提高19.7倍等等。出售原料,是最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效益流失,特别应当引起各级领导乃至全社会的足够重视。更何况,全国各地种薯商品薯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一旦形成规模,将会极大地冲击张家口的马铃薯市场,削弱本地的优势,严重地影响张家口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3.2  种薯生产繁育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检测保障
    张家口脱毒薯生产始于1976年,当时采取的是科研所脱毒生产原种,县、乡、村四级繁殖推广体系。但随着农业政策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利益的驱使,不具备技术水平的县、乡,甚至个体农民也组建了组培室,繁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一村、一户同一块地既有种薯田,又有商品薯田,而且品种多样,致使种薯纯度、质量难以保证。1993年虽然河北省制定颁布了(脱毒马铃薯综合标准),但事实上政令不通,令行不止,造成脱毒薯的生产混乱,检测体系有名无实。
3.3  马铃薯生产品种分布混乱,布局不合理
马铃薯在张家口因用途不同,生产品种20余个,坝下、坝上各县的各级生产单位各自为政,同时生产每个品种、小而全,小而杂,这就势必造成:其一,某一专用品种形不成规模,产品经营分散,造成不公平竞争;其二,品种间相互混杂;其三,品种特性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其四,品种病虫害防治困难,病害传播快,品种退化快。
 
马铃薯产业化开发的设想与建议
4.1  重视马铃薯生产,加强专用型、多用途品种的开发和利用
    基于马铃薯生产的现实性,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直接关系着山区农村的脱贫致富工程、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工程乃至张家口整个社会的工业、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等问题。因此,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马铃薯产业化的地位,高度重视其发展,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单产,加强专用型,多用途品种的开发力度。利用张家口坝下、坝上的地势差异从东向西,从南向北,形成一条马铃薯主产带,使马铃薯收获期从7月一直延伸到10月,收获时间由现在的一个月发展为4个月,既可以缓解现在因生产过分集中而导致的产品积压滞销,又可以弥补7~9月,全国众多厂家原料缺乏而停产的不合理局面,使张家口的马铃薯真正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4.2  建立龙头加工企业,实现最大限度的加工增殖
    马铃薯实现产业化的龙头作用,根本出路是产品加工,只有加工才能提高产值。虽然我们近年来为美国辛普劳、百事等公司提供商品薯,并且成为他们的生产基地,这固然是好事,但我们销售的产品都是原料,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张家口的马铃薯产业结构中根本没有加工业。我们只能被动的由市场牵着走,不能驾驭市场,看着别人用我们的财富发展他们自己的产业,带动了他们当地经济的繁荣。张家口作为全国一个马铃薯生产重要产区之一,更应及早谋划马铃薯的加工业,使马铃薯成为张家口经济腾飞的龙型产业。
4.3  完善脱毒种薯生产产业化工程
4.3.1  建立严格的良种繁育体系
    建立脱毒原原种一―原种―一级种薯―商品薯(二级种薯――三级种薯),脱毒快繁的良种繁育及生产体系。市、县、乡三级分工负责管理各级种薯。严禁农户自行在既无网棚又无隔离条件下生产原原种薯。各级繁种单位一定要严格控制种薯级别的混乱,严把质量关,并且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议逐步推行区域化品种管理,实行种薯“111”制,即一村一个品种一个种级,真正将良种良繁落到实处。
4.3.2  建立种薯质量监控系统
    种喜质量即品种本身应具有的高产、稳产、质优特性和良好的纯度,以及病毒病、真细菌病害、虫害应控制在一定范围。这是种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这既需要种薯质量标准和病毒病害检测标准又需要种薯生产操作规程,尤其需要质量监控法定单位建立监控体系并具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检验专业技术队伍。逐步实现种薯生产、经营法制化,以达到提高种薯质量之目标。
    综上所述,马铃薯产业化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形式,是以市场为导向,农户为基础,企业加工为依托,经济效益为中心,全方位多种服务形式并存,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只有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最优的效果。
文章来源: 河北张家口市坝下农科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