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竞争格局下厂商的创新之道
(2009-07-13 14:36:01)
标签:
苏宁国美家电创维麦霸it |
从商品同质化到销售同质化,如今的家电厂商生存越来越难。借助互联网成名的创维麦霸促销员在成功的给自己做了推广之后,也让人们对创维这个品牌加深了理解。
伴随社会产品的极端丰富,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的市场转变中,渠道和终端零售商的话语权开始变强,并且扮演了客大欺主的角色。
渠道扁平化的今天,厂商对终端零售越来越看重。在家电领域,这种依赖更明显。终端,决定了家电品牌的生死存亡。国美和苏宁的销量,直接决定着家电厂商的业绩。
除非自建渠道,否则家电厂商就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卖场紧紧的捆绑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家电厂商除了要支付各种费用之外,还要忍受终端零售厂商季后付款的霸王条款。
而一旦进入卖场,就要服从卖场的统一调度。在经受了产品同质化的同时,又要经历销售同质化。如果没有新意,那么家电厂商就只能听天由命。
格兰仕的成功,并不是自己的产品有多么强。而是这个厂商敢于打价格战,而且有一批拼命的销售人员。但价格战已经不适应如何的商战,各家的利润都挤压到很小。
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品牌?创维给了人们一种启示。借助互联网,创维麦霸促销员红遍了互联网,而借助这个网络红人,人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创维的理解。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却没有出现一家强势的家电媒体,原因是家电已经被国美苏宁等巨头垄断。所有的商品进入卖场,然后统一编排,制成卖场宣传册和促销牌,任消费者选购。
从品牌认知度这个角度来讲,各大品牌相差无几。海信、创维、长虹甚至日系品牌,他们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别。谁的宣传做得多,谁在卖场的位置好,通常就能获得好的销量。面对众多的市场选择时,尽可能多的吸引眼球,就有可能取得尽可能多的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