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济卫||从玉的肇始溯源华夏文明——读李国忠文化史学论著《最早的中国》

2022-06-19 17:17:37
标签: 中国 华夏 文明

            从玉的肇始溯源华夏文明——读李国忠文化史学论著《最早的中国》

                                                       胡济卫

        

       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是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一直在苦苦探求和追寻的一个人类学谜题。

       人类诞生之初就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并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渐变化和演进。世界上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对于生命的叩问和文明肇始的探寻始终就没有停止过。两千多年前楚国大夫屈原就曾在《天问》中发出过“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唐代大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的“江边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等等,无不体现了人类为之探寻的不懈努力。无数先贤持续不断地叩问,都没能给出一个确切而明晰的答案。李国忠先生的《最早的中国》(人民出版社2022.2)一书,用教科书式的严瑾,大量详实的文图,为我们描绘和展现出了一幅华夏古老文明发展的脉络和演进的历程,是目前国内外第一本用全新多维视角论及中华民族的溯源之书。

       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文明或者叫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古文明肇始于石,兴于玉,臻于青铜。所谓肇始于石,也就是从新旧石器时期的“三皇”时代,人们掌握了使用石器和制作石器的技术开始;所谓兴于玉,也就是从简单的打制到精细的磨制这一制作技术的飞跃,进入以玉作为祭祀和器物的“五帝”时代,我们也习惯称之为“玉”时代。如兴隆洼遗址、红山文化遗址等出土的玉器;所谓臻于青铜,也就是夏商周时期陶范技术的出现铸就的青铜时代,如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后母戊鼎。《最早的中国》一书以玉为载体,以玉文化为核心,从玉论史,以玉证史,作者从玉器的起源传承过程,从玉器文化入手去解读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部中华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玉的发展史。玉不琢,不成器。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玉的国度,仅含有玉字的成语就不下400余条,足见国人对于玉的喜爱程度。玉及玉佩饰品在辉煌的中华文明史上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玉既是远古先民顶礼膜拜的神物,也是森严礼仪等级制度的象征,更是民族美好品德的化身。玉器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的文明史,用途及种类繁多,而其中的“玉带”作为腰间的束扎物是中国古代服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书分为卷上、卷中和卷下三个部分,洋洋25万余言。卷上“中华古玉器:独特的文化谱系”,从考古学的角度通过对方国时代、玄女之国、炎帝、黄帝、中原王朝、良渚大虞、夏王朝、和商周的青铜时代等十一个部分玉的发展和演变,论述了华夏文明的脉络和源头。卷中“史前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化遗存”,通过‘三皇五帝’神话传说、《史记•五帝本纪》、华夏氏族的初步形成、绝地天通和阶级、阶层、神话传说中的史实、《山海经》、文字发明与传播、中国龙图腾、中华祭祀礼仪等十个部分,佐证了中华文明存在和绵延的真实性。卷下“先秦诗歌民谣:历史韵文化遗存”,通过民谣之风、祭祀之歌、神话传唱、祭祀颂诗四个部分,对卷上和卷下进行了补证。既紧密联系,互为组成部分,卷上主证,卷中佐证,卷下补证;又自成体系,有所侧重。卷上在于“有物为证”,卷中在于“有书可凭”,卷下在于“有韵流传”。

       这部书的独特和可贵之处就在于,作者以考古出土的大量玉实物为佐证,结合古代文献记载的史实、诗歌、故事、传说,对玉器时代重新进行了推理和划分,对五帝时代历史区间进行了断代和梳理,对夏朝的渊源进行了去伪和存真,对良渚大虞建国说及祭祀文字之说进行了辨思和考证,把中华文明的起源从5000年推至距今8000年以前,从而打破甚至完全颠覆了以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华文明不确定轮”“外来说”和“中华文明只有三千多年”等说辞。

       李国忠早年从事诗歌和小说创作,发表诗作百余首。大学历史专业毕业后从事地方史志研究和经济、管理及相关学科研究,曾获编辑、高级经济师职称。先后在《中国软科学》、《中国地方志》、《史志文萃》、《史学月刊》、《中州今古》、《天中学刊》等发表论文一百多篇,百余万字;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优秀论文奖,两次获得河南省驻马店市拔尖人才。

       我和李国忠青年时期就以诗为友,他为人坦荡正直,嫉恶如仇。他担任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期间,他的办公室就在文联楼下,每遇他有空闲时就会到他办公室喝茶、聊天。他平素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自费订阅了《考古》、《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等刊物。近十多年来,他业余从事古玉器的收藏和研究,颇有心得和收获,《最早的中国》一书,就是他批阅十载的研究成果。目前,他正在撰写《中国玉器史》一书,希望能尽早读到他的新作。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