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聪明了?
(2009-06-24 09:40:49)
通过市场统计数字显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手机的全球销售量正处于自它诞生之日起第一次明显下滑的恶劣形势。
从Gartner公司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年Q4全球手机总体销量约为3.14亿部,较2007年同期下降了4.6%;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则预测2009年全球手机销量还将下降9%左右,最终仅为10.8亿部。受此影响,位于手机市场占有率前几名的厂商排序和之间的销量差别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占据多半壁江山的诺基亚公司虽然保住了第一的位置,但是市占率却下降至36.2%(2009
Q1数据);不过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则没有这么幸运,销量分别下降4成和3成,直接导致他们双双跌出前三甲,取而代之的是韩国的两大品牌——三星和LG。最近关注过这两个品牌手机的朋友应该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相比于那些传统手机大厂的优势所在,强调时尚造型、人性化的交互界面以及智能化的系统响应是他们最核心的诉求点。
不过,相比于手机整体销量的大幅下滑,智能手机的销量却逆势锐增。2009年Q1,智能手机全球销售量高达3600万部,比2008年同期上涨了12.7%;2009年Q1智能手机销售量占全球手机总销售量的13.5%,相比于2008年Q1的11%有所上升。虽然全球的手机市场动荡明显,但是智能手机却能逆势而上还是有很多原因的。
其一,相比于前几年来说,智能手机的价格有所降低,整体性价比优势明显提升,更加适合购买。其二,对于越来越多的用户来说,智能手机可以满足更多例如网络浏览、商务办公、游戏娱乐等复杂而又细致的需求,“增值”能力更高。其三,完整、开放、免费的Android手机平台吸引了更多厂商的关注,大大扩展了智能手机的厂商领域。无论是三星、LG、华为等传统的手机厂商,还是以Android为敲门砖的Google公司,或是其他蓄势已久的宏基、华硕、明基等传统IT厂商,都在大力投入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其四,基于其他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也在不断涌入市场,并且价格不再都是高不可攀,而是定位更加鲜明、价格更加合理。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原来以为金融危机还没对国内产生很直接的影响,但是最近两件事情让我的看法有些改变:一是原来在老家借开矿之风跑运输赚了不少的表哥开始逐渐闲下来,原因是买方减少,开采量大幅下降;二是相比于往年,北京西瓜的价格令人诧异,前些日子的西瓜价格居然卖到3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本地西瓜那时还没有批量上市,依靠外地或外国货源补充时运输费用增加而导致了终端市场的价格飙升。
也许在未来几年,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减轻,性能和功能更加优秀的智能手机将会引领一轮又一轮的销售热潮。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