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国家,大企业们始终处于反垄断法旗帜的笼罩之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垄断是经济的毒瘤,假如某个组织垄断了整个市场,那么它必然变得臃肿、缓慢以及于邪恶。
微软过去一直是欧美反垄断法关注的重点,Windows几乎遍及了每一部PC,微软籍此不断捆绑推行它的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结果在前几年年,微软被美国联邦法院搞得鸡飞狗跳,为缓和与公众矛盾,比尔·盖茨下野——尽管他个人被公认为是企业领袖中的道德楷模。当微软的反垄断案平息之后,英特尔就成为反垄断法的新目标,5月14日,欧盟反垄断委员会裁定英特尔公司触犯欧盟反垄断法,并对英特尔给出了高达10.6亿欧元的巨额罚单,此巨额数字刷新了反垄断处罚的最新记录。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当事人的英特尔回应将对此提出积极的上诉,并认为己方在诉讼中处于弱势地位,另一当事人的AMD自然对欧盟的决定欢欣鼓舞。
英特尔与AMD的反垄断官司纠葛
过去多年,AMD一直对英特尔的商业手段愤愤不平,认为英特尔借助垄断地位遏制了微处理器市场的公平竞争。早在2000年,AMD就向欧盟提起诉讼,指责英特尔在一些欧洲市场的垄断行为严重伤害了AMD和系统厂商,欧盟随即进行相关的调查,但并没有下文。2005年,AMD在美国本土以同样的理由将英特尔告上法庭,指责后者利用其垄断地位排挤竞争对手,以免费产品、大幅折扣等手段诱使PC厂商远离AMD。这场微软之后的反垄断诉讼案引发美国司法界、IT界和民众的广泛关注,这场诉讼经过无数次来回拉锯,双方提交的卷宗长达137英里,并经过屡次的延期,最终联邦法院在2008年决定在2010年2月20日进行最终审判。
现在战火重新烧回欧盟。2006年7月,AMD又在德国对英特尔提出诉讼,这次欧盟的效率奇高——两个月后欧盟委员会开始接手了这一案件,经过接近3年的调查之后,欧盟在2009年5月14日做出裁决:判定英特尔违法欧盟反垄断法,同时处于10.6亿欧元的罚单。尽管英特尔表示将上诉到底,但业界都很清楚诉讼已尘埃落定,英特尔很难有所转机,尤其是它在各国都陷入类似的反垄断诉讼泥潭。
欧盟处罚英特尔的三大理由
假如英特尔在美国败诉,我们也许可以说是陪审团在同情弱者,不过欧盟地区所实施的大陆法系,判决取决于证据和法律条文的规定,与陪审团的心情无关。事实上这并不是英特尔第一次败诉:2005年,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JFTC)判定英特尔违反了该国的反垄断法律,英特尔未提起上诉;2008年,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KFTC)决定对英特尔罚款260亿韩元(当时折合2540万美元),并指出英特尔滥用了其市场统治地位来要挟或收买本土PC厂商不得采用非英特尔处理器。
几乎所有的证词都指明英特尔确实所为不善,那么我们先通过AMD的证词来了解关键所在。AMD指出,欧盟委员会裁决中有三个关键点:
1. “如果PC厂商所需的x86处理器全部或绝大部分都购自英特尔,英特尔就会向他们提供全部或部分秘密折扣。”
2. “从2002年10月到2007年12月,英特尔向(德国)大型零售商Media Saturn
Holding支付了报酬,使得后者在其展开业务的所有国家都只销售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PC。”
3.
“英特尔直接干涉了PC厂商和AMD的关系。如果PC厂商推迟或取消发布基于AMD处理器的产品,英特尔就会向他们支付报酬,且与是否购买英特尔产品无关。”
对于这3条指证,英特尔显然无力进行回击,因为这样的行为并不只是出现在局部地区,英特尔在全球所有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都这么干,英特尔有名目众多的各种返点,在PC业利润日趋微薄的今天,一些中小品牌PC厂商甚至对此高度依赖,对此英特尔所能做出的解释就是这些都属于正常商业政策,每个公司都可以有自己的政策。很显然,在这3条措施之下,任何企业想要动与AMD合作的念头,都会思量再三,也只有惠普、戴尔、宏基这样拥有数量优势的企业,具有摆脱英特尔的实力,不过在更多时候,它们都将使用AMD产品作为与英特尔谈判的砝码。
革命性的转折点
英特尔的强大有目共睹,一个过于强大的机构总是容易滥用自己的权力,尽管它的权力是市场所赋予。现在,在高悬的反垄断法利剑之下,英特尔将面临从未遭遇的危机,对这家资本雄厚的企业来说,10.6亿欧元罚金并没有多么了不起,但这意味着英特尔从此以后将无法再对PC厂商使用目前的折扣手段,PC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供应商,而不是被英特尔牵着鼻子走。
诉讼的胜利对于AMD而言是巨大的鼓舞,现在它可以在公平的战场上与对手角逐,VIA和NVIDIA也将拥有新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欧盟的判决彻底改变微处理器工业的未来转向。而作为一家伟大的企业,我们也相信英特尔有足够的智慧继续引领未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