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上个月WPS
2009的发布几乎没引起任何反响。当沿着积极的方向,找不到满意的答案后,我决定掉转180度,假设“WPS是一款错误定位的软件”,再想下去。也就是说,WPS从最早的解读
Word Processing System(字处理系统)到Writer、Presentation、
Spreadsheets(文档、演示、电子表格)后,要被调侃为Wrongly Positioned
Software(错误定位的软件)。
用途vs硬件:免费范围的错误设定
作为尊重商业版权、热爱自由/免费的软件爱好者,我通过EA协议于公于私皆合法地使用着商业化的MS
Office,通过GNU许可自由使用着开源的OpenOffice,但是,我却无法使用乃至试用“免费”的WPS个人版——这是因为
WPS个人版“仅限于在个人所有的计算机上安装使用,禁止用于企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所有计算机”,而我最常用的笔记本电脑恰是公司配备。
限定免费范围的软件中,我见过的绝大多数都是按用途界定;按硬件所有权界定的唯有WPS一款。但是,被此界定挡在许可范围之外的,恐怕并非仅我一人。
免费vs收费:商业策略的错位
金山认为WPS最大的对手是盗版而非微软。早期盗版横行时,微软表面上心痛、无奈,实际上却放任盗版,借“零价格倾销”来占领市场。此时的金山误被微软所诱骗,认为面对盗版,“微软无可奈何,金山也没办法”,既没得到收入,也丢了市场。如果一面坚决宣传正版化,一面提出免费,则格局未必如此。何况,早期的微软面对盗版并非没办法,而是暗地纵容。
时至今日,正版意识逐渐恢复。微软不仅在企业获得了收益,也推出了价格更低但决非免费的家庭版。相比之下,金山的免费策略则显得更加不自信,流露出“微软能收费,金山还不能?”的心态。如果说这是以免费换市场,则能否证实WPS的增长率高于总体软件正版化或MS
Office正版化的增长率呢?
总之,在盗版和正版化两个时期,金山都错过了正确策略,而微软则都抓住了机会。如果说金山早期不免费是错的话,则今天免费有点傻。
模仿vs创新:根本战略的错位
金山早期的成功源自创新的领先,但WPS在界面、功能、文件格式等方面完全模仿MS Office后,就意味着WPS完全臣服于MS
Office,甘做追随者,永远放弃了主动权、放弃了超越对手的可能性。危言耸听?请设想一下,微软只要改一下doc格式,WPS为了“兼容”是否就要同步改变呢?模仿意味着WPS永远不能走出微软的影子,更不用说走到微软的前面了。
专注vs放弃:投机者必然失败
如果竞争劣势源自力量薄弱,则扭转局面的唯一法宝就是学会放弃,而专注核心。任何美其名曰结合更多优的做法都是投机之举,必然失败。长期以来,WPS在文档格式、中外市场、个人与企业方面,都曾经游移或试图兼顾,并不理智。
文档格式上,从最早专用的wps格式,中期基于OpenOffice的尝试,到现在完全臣服于微软格式,多次转换既浪费了时机和人力,也暴露了不自信及一定程度上对短期利益的投机心理。而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分散开拓,以及个人和企业(两类用户对Office软件的需求完全不同)、份额与收益的游移兼顾,均令WPS力量分散,导致全面模仿Office,全面落后的形势。
上述问题也体现在2009新版的亮点功能“网络集成”和“PDF阅读插件”等方面。如果用户信任网络,他们多半会选择连软件也不需要安装的Google文档。而WPS
PDF阅读功能,也不可能代替真正的PDF
Reader。与其在明知不可能做到第一的方面尝试,不如果断割舍抛弃这些边缘功能,或者抛弃WPS的狭碍定义,大胆利用金山的品牌和品质做一些或许在Office之外,但用户需要且能做到第一的服务。
作为国人骄傲的金山和WPS,承担了技术之外的太多的压力。唯因如此,才以此偏激片面的文字,以期警醒减压之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