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机: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蚂蚁雄兵
(2008-07-01 16:10:35)
标签:
手机山寨机it |
分类: IT评论 |
CHIP特约作者 张健浪
(刊发在08年07期杂志每月评话)
如果说有一种手机带有文化色彩,它要么是苹果的iPhone,要么就是纯国产的“山寨机”。iPhone以唯美的设计和前卫的操作模式,再加上苹果的招牌吸引人;但“山寨机”看起来似乎一无是处,既没有品牌也没有过硬的品质,它只有两个“招式”——五花八门的设计和低廉的价格。
制造手机原本是一项高科技的活儿,无论芯片研发、软件设计、系统集成都有极高的门槛,这也是为何只有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这样的通信巨头能长期把持该领域。国内的手机厂商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不得不以贴牌的形式运作,简单点说,这种做法实际上比二道贩子强那么一点点,但也仅此而已。
山寨机的运营模式则极其诡异,它实际上采用了兼容PC的概念——核心技术掌握在一家名为联发科的台湾芯片厂商,联发科负责芯片研发、制造以及电路板制造,这样只需要接上液晶屏幕、套上个外壳、灌入操作系统,一个能正常使用的手机便出炉。在联发科的帮助下,制造手机变成一项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工作,进入门槛非常低,深圳当地许多小厂因此转型进入手机制造行业,不过这些小厂根本没有实力申请手机牌照,生产的手机只得游走在法律边缘、被外界冠以黑手机之名。不过在2007年10月,信产部取消了手机牌照,这些黑手机得以演变为合法的产品——由于这些小厂都位于深圳郊区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生产的手机变白之后获得了一个响亮的新名字:山寨机。
制造山寨机的工厂数不胜数,山寨机也因此极富创意、款式五花八门,几乎超越了你的想象力。这些山寨机的共同点就是价格极其便宜,而业者还有利可图,消费者因此有机会看到手机制造的真实成本。为数不少的山寨机干脆直接盗版了诺基亚、三星等品牌手机的设计,也就是生产假冒产品,而仿真程度可以达到95%以上,外观品质也与对应的品牌手机相当。问题就出现了:山寨手机的价格只是真机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而两者在品质上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滋长了消费者对手机暴利的不满。山寨机在2008年就自然而然演变为一种文化。
与国内品牌的手机相比,山寨机是100%的国产产品,从核心技术的芯片设计到外壳,无一例外为国内经营者掌控,许多用户因此戏言山寨机才是国产手机的代表。不过假冒品牌终归不是长久之计,部分成功做大的山寨手机开始了自己的品牌战略,而信产部也在2008年6月21日开始清理这类假冒的山寨机。
不论如何,把手机变成兼容机一样的东西绝对造福大众,它可以让消费者省下不少冤枉钱。制造山寨机的工厂主只在一部手机身上赚取十元多的利润,这一点很让消费者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