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灌篮》:童话是童话的最好注解

(2008-02-04 11:38:00)
标签:

大灌篮

贺岁片

周杰伦

朱延平

娱乐

 

    最先接触《大灌篮》不是通过周杰伦,而是朱延平。我跟朱延平有些渊源。八十年代,朱延平就很活跃了,还曾任过台湾导演协会主席什么的。他早期作品没怎么上过国内大银幕。那时也没有DVD技术,看他的作品,多是录影盒带。我最喜欢他的《乌龙院》,像是行走在“无厘头”与“黑色幽默”之间的一匹喜剧灰色毛驴,“昂昂”地甩头撅腚,煞是可爱。

    之后台湾电影迅速衰落,许多台湾影人便来大陆混生计。朱延平导演那时开始在圈里慢慢捻熟起来。

    港台影人来内地后绝大多数都要过一道关口:水土不服。不是生理上的,而是文化上的水土不服,他们往往认为,内地传统文化底蕴厚,因此,拼了命的想迎合大陆观众,绞尽脑汁要讨好政府,挖空心思打算适应市场,这样一来,反而失去了自己。朱延平据说还导演过一部“主旋律”少儿题材影片叫《红领巾》,至今也没上映。让一个台湾长大的导演执导“红旗的一角,烈士鲜血染成”的红领巾,这事怎么琢磨都比较喜剧。因而我说,与其说朱延平在做导演,不如说是在做姿态。让领导看看,台湾导演朱延平,也很“主旋律”呢!

    大前年,朱导和我朋友刘信义共同投资拍了一部《一石二鸟》。我们都很希望朱导演能再现《乌龙院》时的灵动机敏,我和信义去无锡拍摄基地探班,恰好在拍曾志伟和吴宗宪的戏,看下来,感觉朱延平导演状态不佳。起码,不是我们想要的和朱导承诺的幽默电影,有些向夸张、滑稽,甚至变形方向严重偏移。

    等做为国内投资人的刘信义和影片总策划的我打算“拨乱反正”一下时,全片已拍完外景,杀青了,(朱导手快,不到20天就囫囵出形),看完样片,信义自然少不了表示不满,朱延平也是好脾气,一切都虚心接受着,但一切都不可能推倒重来。于是,我们挺自知之明地把《一石二鸟》定位在“一部坚定地走商业路线的滥片喜剧”。结果国内票房1400多万,还不错。国外可赔了,朱导是断臂揣袖,还是落牙下咽,我不得而知。

    所以,看《大灌篮》之前,我还真没敢抱太高期望,不客气地说,甚至觉得朱延平颇有“朱郎才尽”的感谓。

    正如人所言:希望高则失落大,而期望小却惊喜多。朱延平在《大灌篮》中,一扫《一石二鸟》的颓萎,把一个童话成人版的《大灌篮》拍得趣味横生,那头《乌龙院》时的灰色喜剧毛驴踏着笃笃蹄声重新回到大银幕。

    其实,《大灌篮》只不过赛了一场球,讲了一个传奇童话,打了一张牌(打球寻亲之牌),但朱延平的巧妙之处,在于他将球赛的悬念寓于阿杰(周杰伦)的传奇童话里,而后又将阿杰的童话渊源从寻亲的温情中牵引而出。如此一来,童话中的一切都变得合理且易于接受:夸张并不变形,矫情却不滥情,媚俗又不恶俗。童话就是无论怎样演绎,都不会有人苛求的一种完美方式,大抵是因为,童话中虽充满了真情,但决不可用“真实”尺度衡量。就因为它是童话!

    童话中的阿杰可以用意念让整个篮球赛场瞬间冰冻,乔丹能做到吗?童话中的阿杰远投命中(无抛物线)百分之百,姚明能做到吗?童话中的萧岚灌篮弹跳时不受万有引力的限制,奥尼尔如何企及?童话是童话的最好注解,即便是作家,童话作家历来也是最不容易受到争议。童话属于幻想的世界,而幻想本身就是非现实主义的。然而,童话中断不可失去温情,朱延平导演当然深谙此道。因此,尽管“寻亲”这条线挖的并不深入,但我们还是被阿杰和立叔(曾志伟)的亲情戏份所打动了。当陈立宁可被暴打也不肯出卖阿杰坐在楼梯鼻孔淌血时,我们心头有些微的颤动,而当阿杰找到已是亚洲首富的老爸,却义无反顾回到陈立身边时,已让我们唏嘘不已……

    说到表演,一句话便可概括,周杰伦的阿杰,超过他本人的“杰王子”和“头文字D”,而曾志伟的陈立,仅次于他本人的“豹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