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廊坊学历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教育部网站赵韵之校园 |
分类: 关注 |
学与造假怎变得“混为一谈”?
核心提示:学士学位到手半年后就可拿同等学力硕士学位,不是高校教师也可拿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更离奇的是,这些硕士学位都可以在教育部网站查询得到。
这不是街边办假证的“牛皮癣”,也不是某个培训机构夸下的海口,而是“211工程”院校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硕士廊坊班滥发文凭的真实写照。
经“深喉”举报,新快报记者历时半个月横跨四省市调查发现,武汉理工大学近10年来,通过廊坊硕士班先后向百余名无资格入学的学生授予了真实的硕士学位,并顺利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层层复查复审环节。
这些涉嫌造假的学生中,如今有人已是处级干部,有人甚至官至局级。
造假似乎从来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蔓延至学术,学校上面的造假,似乎对于社会的影响更严重,学术,学校,学历等等似乎都与造假联系起来过,而造假的氛围让学的神圣慢慢下降,似乎学与造假已经变得“混为一谈”?
学历造假的程度其实是伪造自己的真实水平,为了获得职位提升,为了获得更好的机会,造假而获得的学历,似乎很管用,一证在手,社会任你走,太多的学校为了符合社会的需求,几乎是交钱就能获得学历证明,我敢说很多人都没有去过学校,甚至学位证都是别人代取的,一方面学校监管不严,听之任之,另一方面社会中很多人需要这张纸,当两者交叉在一起,便产生了利益,形成了链条,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本就是无可厚非。
学术造假其实也是为了获取学历的提升,为了得到职位的提升,这是最悲剧的,因为学术的不正,影响的不仅是你自己,而且会让整个学术风气大变,学术变得敷衍了事,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教学如何有真正好的风气呢,教育的行政化,官员升职的表面化,监管空设,让教育走入了一个尴尬,当学这个字与造假联系到一起时,教育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而误入歧途,这是南辕北辙的结果,教育会越来越慌乱,而证书泛滥,学术遍地都是假,那中国的教育还有进一步发展吗?有的只是空怅惘,造假无限,而真正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少。
在面对诱惑利益的时候,我们似乎很虚伪,我们也很麻木,虚伪,我们可以为了利益而获得名不副实的学历,为了虚伪我们可以抄袭论文,我们可以制作假的学术文章。麻木,我们可以纵容学历造假,我们可以打开绿灯,我们同样可以收获利益的同时,又去帮助别人获得同样的学历。而这样的我们,就存在于社会中,是你,是我,也可能是他。
如果能够将学这个字与造假彻底分开,但是这需要不懈努力,首先是学校要加强学历审核,提升学历的含金量,提升门槛,宁缺毋滥,设立监管部门,对学术,对入学人员进行资格审核。还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学术教育与行政教育分开,用专门用来行政提升的学历,也有专门学术的学历,学习的难易有别,学习的初级资格审核有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有各种不同的学历样本,那到时候就不会有人去造假,因为造假的成本会高,也因为可以有机会选择不同的晋升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