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韵之
赵韵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98
  • 关注人气:12,6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学校雷人规定盛行的背后?

(2010-11-12 09:30:26)
标签:

湖南

规定

校规

“热得快”

社会思想

赵韵之

校园

分类: 关注

http://s3/middle/4ee38e98h94d0d95c2322&690

揭秘:学校雷人规定盛行的背后?

 

 

 

 

     核心提示: 学生若在宿舍使用“热得快”,就没有资格拿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入党?长沙大学工管系保卫部近日做出这项校规,被学生发到网上声讨。据悉,近期不少学校出台有争议的校规,有网友收集后公布在论坛上,引起网友热议。有教育专家认为应允许校规有个性,但也应对校规进行适当的清理和规范。

    前不久,有网友公布了其收集汇总的“雷人”校规,多达20多条,让网友们大呼开了眼界。有的规定学生不准看湖南卫视,建议看央视;有的规定学生晚上要唱红歌;有的规定上课必须背书包;有的规定应买几套学生装否则不给考试;有的规定冲凉时要穿上内裤,乃至于上厕所的时间、留什么发型、穿什么鞋子、在哪里吃饭等事无巨细的生活举止都有规定。

    记者发现,不少的校规经过了媒体报道,可以确信是真实的,还有的未经报道,真实性尚存疑。不过,跟帖的网友大多相信这些

    校规的真实性,或者并不怀疑各地学校出台奇怪校规的“能力”。附各地“一流”规定:

    西安某高校——同学水房冲凉时穿上内裤,注意自己形象,否则会影响卫生工阿姨打扫卫生。

    陕西某学校——刘海长过眉毛不准上课。

    广东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怀孕可休产假一年。

    重庆某大学——发现当三陪、当二奶、当二爷、搞一夜情的将开除学籍。

    重庆某艺术学校——学生长胖一斤罚款50元。

 

 

    看过这个新闻,也仔细的读到了这些雷人规定,我感觉,这些规定简直是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从身体到心灵,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而且都是让我们难以理解,用古灵精怪来形容应该是可行的,不过有的规定实在是不太可行,而且越权之嫌,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假如将这些规定都融合到一个学校,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效果呢?那样就浑身上下都有规也都有定了!

    不过,我看了所有的规定,都有几个共同点:

   .想得太细太多。

    每个规定都考虑到了两方面的利益,比如眼睛的承受能力,比如发型的表现能力等等,而且把可能遇到的情况都罗列了出来,不说是“锦囊妙计”吧,基本做到了事无巨细,而且没有商量的余地。

   .做得太急太不合时宜。

    看了以上大多数规定,是完全没有考虑到具体情况的,比如长身体这件事情,可能吃的多就长了,吃的少就减了,其实很正常,不管你是不是艺术学校,都应该一样。太急的举动往往给我们的感觉是雷人,而且难以接受,可以来一个换位思考,就是让这些校长体验一星期在这些雷人规定下的日子,或许可以让他们做出因地制宜的举措。

   .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做得太绝对。

    这些学校很多是为学生考虑,而且考虑的很多,比如规定产假,唱红歌,不许看湖南卫视等等,都是考虑到社会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也考虑到学生日常言行的规范,也在考虑呼唤学生内心的斗志,但是看似好的出发点,出来的措施总是理想的,总是难以实行的,理想的就是离现实很远,所以不可主观臆断,来体会学生的感觉,或许应该来一个学校代表大会,进行公开投票,这些措施估计都是被遗忘的角落。

   .根本目的维护学校形象。

    看着这些所谓的雷人规定,其实并不雷人,真可谓深谋远虑,通过这些雷人的举动,大多都会实现一个理想而完美的场景,就是学生行为规范,吃饭规范,甚至冲凉都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开除二奶的举动不也是在震慑这种行为,进而达到维护学校形象的目的吗?如此形成的学校氛围是非常和谐的,学生能够自律,能够做到看的信息先进,这样既可以教育好人,又可以有一个好形象招到更多的学生,真可谓两全之美,这样一想,这些规定不雷人,而且是很有前途啊!

     雷人规定的背后,隐藏着太多的东西,既有学生的感受,又有学校的考虑,这真是学校与学生的博弈,既体现了学校急于育人,要求改变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也体现了学生要求自由,要求权利,不再喂学校为权威的叛逆心理,认为雷人,是因为它不符合学生的正常需求,是因为它只是学校的一面之词,新生代的价值观与学校的理想规定,在“雷人”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博弈着。

    也许将这些规定凝聚到一个学校,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大同”形象,几乎干什么都有规定,是不适合学生自由发展,太多的不合时宜的规定,过多的雷人规定,会禁锢学生的成长,看似考虑到学生感受的规定,其实是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限制,也不是不规定,至少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认真的考虑学生的感受,制定符合学生特色的个性化规定,这样就可以达到学校的目的了!这也是最佳的出路。

     规定之雷,其实源于社会之雷,如何让雷人规定不雷人,最重要的就是社会思想的和谐,社会氛围的积极化,这样学生举动不雷,社会不雷,那也不会有这种规定出现了。太多的雷事件不断出现,不是靠这些雷规定就能解决的,也不是靠一两个学校的努力就能解决的,那是需要长时期社会氛围的重建,社会道德的重塑才能实现的,在雷之势正盛的时候,过多的雷人规定只会助长这些事情的气焰,也会让叛逆的举动更加叛逆,用最柔软的地方进行“迂回包抄”,或许是可以的,就是通过对学生的温暖关怀,通过对社会思想的详细区分教育,这样就有可能在新生代价值观打开一个缺口,从而减少他们学雷的机会。期待所有的雷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大浪中消失,也期待教育的常规化和和谐化的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