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iddle/4ee38e98h949426f751c1&690
大学生“阴盛阳衰”是实现“阴阳和谐”的开始?
核心提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中国传统观念仍在被进一步颠覆——一个最新的例证出现在南开大学:该校91年的办学历史上,今年招收的女生第一次多过男生。
“女生数比往年有所增加,且首次超过男生。”南开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2010年工作报告总结指出。今年,该校3127名新生中有男生1465人,约占招生总数的46.9%,女生1662人,约占53.1%。
南开是一所著名的综合型大学,人文与理工类学科并重,与“偏科”大学相比,这类学校的生源性别比例较为均衡。但是,自1920年首次兼招女生起,截至2009年,男子一直都是这座校园里的主流。
在有据可考的中国教育史上,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与男性相比严重不足。100多年前诞生的高等教育体系,曾长期将女性拒之门外。
随着2010级新生的入学,南开的校园“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全校在校本科生(2007级~2010级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多了97人,这也是历史上的首次。
该校招生办公室向中国青年报提供的连续7年的数据表明,女生人数超过男生不是偶然,而是一个基本清晰的上升过程。2004级,女生1418人,约占44.9%,比男生少321人。2005级,女生1340人,约占44.8%,比男生少312人。2006级,女生1400人,约占45.2%,比男生少299人。2007级,女生1525人,约占49.2%,比男生少47人。2008级,女生1533人,约占49.2%,比男生少47人。2009级,女生1575人,约占49.9%,比男生少6人。2010年,女生1662人,约占53.1%,比男生多了197人。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高校“男多女少”的局面已经改变。在另一所综合类名校复旦大学,2006级新生里的女生约占52.3%,首次超过男生。
看过这个新闻,感觉好似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性别比趋于良好的希望,不管是“阴盛阳衰”还是“阳盛阴衰”,都是非常态的发展,但都是正常的教育发展,不能简单的因为女生多还是男生多来看待教育的发展。
自从有人以来,自从有了教育以来,女子的受教育权一直被搁置着,长时期的“阳盛阴衰”,甚至以阳为主的现象一直在统治着教育领域,不是女子不能受教育,只是那种长时间的“重男轻女”一直在困扰着人们的思想,不管男多还是女多,都是男子应该接受教育,而女子不应该接受教育,这种思想严重的阻碍了女子接受教育,也缔造了“阳盛阴衰”的乌云满天。
那个时候的“阳盛阴衰”是错误的,是没有理由的错误,是没有思考的剥夺,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少数女子接受过教育外,很少会有人接受教育,这样的阳盛阴衰是不平等的反应,更是不公平的反应。人们非常迫切的需要得到教育权,打破这种“阳盛阴衰”的统治局面。
而在历史的车轮下,女子的教育逐渐被浮出水面,不断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第一所女子学校开始,从第一个平民女子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教育,不断的冲击着“阳盛阴衰”,到了今天终于发展到最大值,“阴盛阳衰”逐渐取代“阳盛阴衰”成为社会现象,请记住这只是简单的人数上的胜出,看一看现在的社会。
女子成绩好,但是终究不如男子好找工作,传统的偏见一直存在,不管女子是多还是少,不管男子是少还是多,最困扰我们的不是谁胜谁衰,而是那种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为什么“阳盛阴衰”的现象没有人太多的关注,而出现了“阴盛阳衰”的时候,人们却不由自主的分外关注呢?这就表明思想还未前行,一直恐惧着男权受到冲击。
但是男女平等,阴阳和谐是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在人数上先占上风,只有扭转“阳盛阴衰”的局面,才有可能在未来实现真正的“阴阳和谐”,我们期待的是那种和谐:男女可以平等竞争,这样分出的盛衰才是正常的生态竞争,简单人数上的胜出永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阴盛阳衰”现象的出现是一件好事,是在警示“阴阳和谐”时代正在慢慢的到来,正在昭示真正的男女平等在慢慢的出现,也许这一天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只要在路上了,就一定会有到来的一天,不要给“阴盛阳衰”太多的关注,因为我们不该阻挠社会的正常发展,顺其自然,认真的看待男女性别的关系,真正实现男女平等,那这些人数上的差别就永远也不会成为问题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