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iddle/4ee38e98h7470daed3175&690
学术打劫,那抹无边的绿?
核心提示:华东师大方勇教授怎么也没想到,他领衔的现代版“四库全书”工程——总字数达10亿的 《子藏》项目竟遭
“拦路打劫”,被曾经参加《子藏》论证会的山东大学一位专家抢先“改头换面”,以《子海》项目申报,并获得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方教授说,《子藏》准备工作已达7年,是全国学术界的重要工程。
学术打劫,如此正义的一方怎和打劫一词混合到了一块,贪图别人成果,趁机将别人的成果堂而皇之的拿走,就仿佛是一个男人将另一个男人的媳妇骗走,无所畏惧的给他戴上了一顶具有无边绿色的绿帽子。
初看此文,我是怎么也没敢相信,一个知名大学的教授为何能够做出如此事件,但是我把思路放开之后,我明白了,原来教授抄袭并不稀奇,现在只不过加上一层“打劫”的外衣,也就是披上了合法的外套,学术界上如此混乱的局面,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首先,这位教授为什么要抢先申报?应该是正要凭一个职称,需要一个重大项目做基础,而这时正好有一个例子可以应有,何不借过来呢?还有这位教授,贪图便宜,想得到一个优异的成绩,又不想努力去研究,这也反映出如今学术颓势,不能积极进取,盲目追风,只为拿一个职称的不正确的最终目的。
其次,这位教授为什么这么轻而易举的得到了所有的研究成果?参加研讨会,而没有一个严格的保密协议,没有一个系统的管理制度,他能拿走成果,这也反映出华师大的成果保密和防止成果外露措施没有做好,难道是这位教授记忆力好吗?近十亿字他哪能记住啊!如果真是他记住的,那我们应该膜拜他啊!
最后,为什么这么大的成果,社科基金没有一个原来的记录?方教授说,《子藏》准备七年,难道没有在社科基金上边有记录吗?应该是没有,如此大的工程应该首先在社科基金等地方备案,防止某些人恶意申报,这也是一个办法,社科基金也应该主动进行合理管理,防止学术申报冲突的发生!
学术上的打劫和互相抄袭,让我感觉好像赌徒之间在争夺筹码一般,真是已经恶劣到了极致。如此学术腐败,真是大寒特寒民众的心啊,如果连大学的教授素质都存在问题,那么以后还能不能在大学得到深造呢?这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那一抹绿,就在学术打劫里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希望出台一个政策和法律规范一下现在的学术氛围,还有教授们不要单纯的为名利而进行研究,那不是你们该有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