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4ee38e98h8b3aa1c9b852&690
中国校园文学怎处如此尴尬之地?
4月16日,武汉武昌珞珈山,第27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朗诵比赛如期举行。只是此时,校园的樱花已经凋谢,决赛现场的诗歌爱好者也少了许多。这项从上世纪80年代持续至今的诗歌赛事,见证了校园文学跌宕起伏的命运。
山还是那座山,只是诗人不再。“现在同学称你"诗人",很大程度上带着调侃的味道”,武汉大学浪淘石文学社执行主编、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王家铭无奈地说,“就算在文学院,你跟同学谈艾略特、谈叶芝,很多人都会摇着头走开。”
校园文学,“五四”时期曾是孕育中国新文化潮的河床,上世纪80年代是理想主义的火炬。如今,随着市场化的浪潮开始涌进象牙塔的最后一片净土,校园文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校园文学,在很多程度上与青涩害羞联系在了一起,在这样的一个氛围里,校园文学曾经走过一个很辉煌的时代,汪国真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当社会在进一步的发展,校园里的人更多的不再是欣赏文学,而是留恋现实,所以这也导致校园文学处在尴尬的境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尴尬?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下几点现状:
一.学生们关注社会现实,忽略了文学艺术。
现在的文学艺术,被高高的悬空,仿佛只是专业人士读的,各种恐怖小说,言情小说,穿越小说等等像磁石吸引了很多学生的眼球。不是诗歌文学不能受欢迎,而是这个时代要求的是关注现实,而不是那些专注写清的情诗。
没有受众的校园文学,注定是一场悲剧。人们早已从以前那文学偶像中,走了出来,早已从那时的诗歌少年中,走了出来。没有比现实更重要的文学了,因为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压力。
二.校园文学作品水平不高,风格单一。
现在写校园文学的,大多充斥着诗歌。诗歌大多包括:情诗,愤世诗。绝大部分写诗歌写的均是情诗。这样的情诗已成泛滥之灾。就拿这个网络说吧,据统计,写网络情诗的所谓诗人就超过500万人。如此庞大的队伍,虽然不是没有好作品,但是大多水平不高,没有眼界上的提高,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
如此风格,如此庞大的队伍,再有耐心的人也会看烦的,没有那种警示的文学创作,只是饱含靡靡之音的谈情说爱,这样的校园文学是不合时宜的。
三.社会主流文学已经不再是校园文学。
现在的主流文学早已从诗歌走向了小说,时事评论。这样的看的比较容易的文章,很受大家欢迎,因为它实时实效,是对社会直接产生影响的,是在某些程度上依附于现实的。
社会上的很多人,谈论的是小说,很少有人在一起唱和啊,对诗啊,那样的场景是电影里的事物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诗歌不是,这样的评论才是。不是说诗歌没有出路,而是需要我们仔细去找,仔细的去想啊!
四.恶搞文学也成一定的趋势。
现在很多人为了赚钱,不惜去恶搞文学作品,而且很多人特别喜欢读,认为特别新奇,特别刺激,这样的恶搞文学不光是转移了人们对校园文学的视角,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认为这才是文学,校园文学也必定是这样的,所以恶搞也给了人们相信校园文学也在恶搞,所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校园文学的尴尬之地!
校园文学,自从上个世纪短暂的繁荣,便一直在尴尬中走着。这样的文学,不是没有优点,它们青涩,它们纯真,它们是理性化的浪漫。这全是优点,但最致命的缺点就是不能有自己的观点,不能真切的反映社会现实。人们不再需要风花雪月,人们需要时事评论,人们需要社会里受到压抑后的释放,需要文学作品给他酣畅的发泄,怎么发泄,就是在文学的领域里创作人们十分想说,但是却说不出来的话,这样就能让人发泄。
当然纯发泄也不是文学的要求,我觉得如果校园文学能和实时文学联系在一起,说不定会有所出路。不要太多的清高,杜甫不是清高,现实的诗歌赢得了大家的欢迎。不要太高傲,你没有什么可以高傲的。找准自己,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写过校园文学的,我自己也曾经写过,不过我想明白了,与其每天也情诗啊这些靡靡之音,还不如早些出来,写一些社会热点,这样脱离社会的自己,才能真正的看到社会是啥样的?才能写出反映现实的文章啊。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句名言,但是路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一定要听忠言,一定要吸取社会现实,这样才会走出属于自己的正确的路。这是给校园文学的执着者的告诫,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校园青年呢?怀着一颗热爱社会的心,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文体,为了这个社会,换一种文体,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不管是诗歌,还是别的,只要适合自己,那都是好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