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批老师马上就来美国了,有人通过辗转找到我,问如何适应这边的教学。我不是什么专家,更谈不上成功,作为经历者,唯一想说的是:这边的教育制度,法律,理念,学生等等差异很大,国内的老师要准备“放下包袱,准备战斗”,不过,只要能慢慢悟出美国同事课堂教学的背后实质,比较中西教学的异同,随时作调整,也不必过分恐慌。
顺便把我上个月一节普通复习课的教案以说课的形式放在这里,让未来同行参考,慢慢比较,让大家先有点点概念。这是高中生汉语一的一节复习课(文化课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这节课的教学计划是学习两组汉语拼音并复习本单元所学汉字。
美国学校的铃前活动之后,我将课导入复习课。我先把学生分成两组。分组的方法是写上一组含有韵母ui,
dui, hui, gui, rui, sui,
cui;一组写上含有韵母ei的拼音,并标上不同的声调,让学生抓阄(只能玩一次或变化着玩)。学生一看,知道这次分组不同于以往,不知自己属于哪组,有一点困惑,又有点兴奋,以为是如以前按照声调在分组,想尽快解码出我的分组方法。我就让他们大声读出来,然后在板上写出来,最后才恍然大悟,自觉地和自己组员站在一起。我借机解释ui的发音,学生这才意识到是狡猾的老师让他们复习枯燥的韵母和声调,我顺便让学生回忆哪些单词含有这些音,并组词造句。汉语拼音学习也随之结束。
分好组之后,我按计划进入汉字环节,活动安排是让他们比赛。比赛要求每组出一人写一个汉字,轮流进行,组内可以互相帮助(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一般学生都为了集体的名誉和自己的面子,“不耻下问”)。要求所写汉字不能重复。如果学生写错笔画,或根本写不出,该组就扣一分,轮到另一组。如果学生能指出另一组的学生的笔画笔顺错误两次,可获得轮空一次的奖励,什么时候使用轮空由本组组员自己决定,有点像游戏的多一条生命,给对方增加压力。直到学生一起将所学汉字都写完。(我的原则是,对付美国学生,自己能不动手的,则尽量不要动手,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公布比赛成绩,记录在案。
接下来,利用满板的汉字,玩What
Is
Missing?的游戏。要求学生眼睛闭上,老师将黑板上的字擦掉一个或两个或三个,视情况变化难度,让学生猜,并将猜中的字要求学生重新写回到侧板上,猜中写对的学生给奖励分。这里要注意,擦掉的汉字估计都是问题不大,学生已经掌握的汉字,只是加深印象。
针对有问题的汉字,进入再一轮游戏。我问学生,板上的这些汉字,你最喜欢哪个或哪几个汉字,或最讨厌哪个或哪几个汉字。我给学生10分钟时间与旁边的同学讨论。学生讨论热烈,有说喜欢某字的,边写边解释自己为什么喜欢。说恨某个汉字,恨得咬牙切齿,也边写边给自己的同学解释,都在尽情表达自己的情绪。实际是老师的套,让他们无意间写上或读上好几次。老师来回走动,问“你最喜欢(讨厌)哪个汉字”,让学生写给自己看,并问为什么,并引导提高游戏的教学效率。
此环节完了之后,老师让每个学生做一个汉字卡片,我圈定一些认为学生还没有掌握的汉字,汉字数目和学生数一致,要求学生做字卡。卡片一面写上汉字,笔顺,和拼音,另一面则要学生创作一幅画,或画上卡通形象,如spongebob(美国学生爱展现自己的创作力,这也是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要求该画尽量能帮助其他同学猜测反面的汉字,做好后,安排环节让同学猜,如其他同学能从画中猜出所表达的汉字,得创作奖。最后要求学生做推销员,推销自己的汉字卡。推销的过程是,用汉语问同学“你会写这个”爱”字吗?”,如果回答“不会”,推销员得教会同学;如果回答“会”,则请该同学写给自己看。如果每个同学能笔顺正确地写出他的字,说明推销成功,给以奖励。每个学生做的汉字卡不能重复,挑字的顺序抽签决定,抽签方式改变(美国学生喜欢做不一样的事情),我用先天学的句子“王明的朋友很喜欢打高尔夫球。”决定学生挑字的顺序,(句子字数和班级人数一致,顺便复习已学句型)。然后总结,复习课结束。当然,以上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得随时按照学生的情况作调整。比如,如果节奏太快,或任务重,老师得安排一些轻松的活动插科打诨,把握好90分钟的节奏。
总之,感觉在美国教中文,就像是一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智力游戏,一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游戏。在海外教汉语和国内教汉语完全是两个概念,他们绝不会像中国学生那么刻苦,外语也不用参加升大学的考试,他们也没有像其他国家的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去对象国留学工作,统统没有。学生学习的动机全靠老师的教学,老师如果不能让学生感兴趣,寓教于乐,那就彻底失败,会陷入课堂纪律的无休止的战争中去。如果老师不能注意到个体差异,也是要失败的,最好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忙起来。学生不会主动学一门外语,除非自己真的感兴趣,他们都会合理偷懒,而老师的工作要继续,要有职业精神,为学生服好务,于是智力游戏就开始了。如果有老师让这场智力游戏不着痕迹那就是更高的境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