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总关情
——范仲淹《苏幕遮》赏析

[原文]: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分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文风。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这首《苏幕遮》词,
是他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时所写。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该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
[美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范围,但意境的宏阔却是此类词少有的。前人有云:“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上阙写景,秾丽阔远的秋景,景中含情,处处暗透乡思,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从大处落笔,一高一低,一仰一俯,浓墨重彩的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澄黄的高远境界。全无传统文人笔下常见的萧飒悲秋之气,天地万物聚于笔端,摇曳生姿,情态万千。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碧”字原本形容水的视觉效果,如“漫江碧透”。此处写天空,主要突出天空的澄澈明净,如此醉人的大块翡翠中,在点缀上朵朵絮状的白云,随风变幻,更添风采。俯视和碧天白云相对的褐色的土地上展示着成熟后的另一番韵致,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静下心来闭上眼睛用心去听或许你会听到脚踏在落叶上发出的悉悉簌簌的声响。意境宏阔,色彩明艳。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此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土之间的浓郁秋色和绵邈秋波,意境更显空邃。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澄黄的广野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张目远眺,好像一位性情豪放的画师将手中的绚烂色彩肆意的泼洒在天宇之间,挥就一幕巨幅的山水画,甚为写意。而在这看似明媚、清艳的底色上,在这放纵性情的莽苍之间,却蒙上了一层轻纱。“波上寒烟翠,”“翠”字用字极佳,烟霭本呈
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秋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寒”字此处运用通感,从人的肤觉上突出了这翠色烟霭在人内心引起的秋意感受。无独有偶,王维《山中》诗中有“空翠湿人衣”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无边的绿浓重的几乎可以溢出水分来,诗人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以触觉来形容视觉感受)。山中的秋波,像位含情脉脉的女子,面笼轻纱,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语还休,万种风情都化进回眸一笑的娇羞里。给原本如镜的画面,投下了一颗小石子,打破了原有的平静,漾出了灵动的涟漪,增添了一丝动感。这里,碧天、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天接水”复将青山入画,又将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又让人心中不免升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与落寞。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草木本无情,在此有意位草木添缀一词“无情”似乎芳草本应有情之物。埋怨草木无情,实则着作者主观之情于客观之物上,更增添了哀伤与落寞之感,见出作者的多情,重情。此处实为由眼前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相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多是多情、重情的象征。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它遥接天涯,远离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望远怀乡的羁旅游子难以为情,而它却全部不管人的情绪,兀自在碧天澄野中抱守“无情”。此处,方由写景隐逗处乡思离情。整个上篇写秋景,色彩秾丽,意境高远。毫无衰飒之味,更无悲秋伤春的陈腐之气,而悠悠怀乡之情也从天涯芳草的景物中暗递,读来却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义近。两句径托出作者挥之不去,纠结不已的怀乡幽情与羁旅愁思。“旅思(sì)”,即在外作客的惆怅。“思(sì)”,意念。“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点明舍此别无它计。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月楼高休独倚,”登高凭栏,多传达乡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煜《相见欢》:“独自莫凭栏。”
此处,作者夜里为乡愁所扰,辗转反侧,好梦难成,便展衣推户,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同照九州的圆月,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惆怅,难遣胸中块垒,于是乎发出“休独倚”之叹。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也不成寐,故想借酒以浇胸中之快垒。可酒却是多情之物,举杯销愁愁更愁。酒入百结愁肠,却都催生成无尽的相思之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情刚之气。读来句句真情流溢。
拟诗一首附后:
烈烈风中
您那银发长髯 坚毅的背影
已站成历史中一抹耀眼的记忆
也许 庆历改革的失败没能让您的
人生
添上更绚烂的一笔
但那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呐喊
却将心怀天下大济苍生的
忠心赤胆 挺立成了巍巍华夏坚实的脊梁
千嶂里 您望着大漠长烟落日 紧闭的孤城
一滴老泪灼痛了脚下苍凉的土地
昨夜 您还戏笑曹操刘备孙权用尽机关
只成三分天地
而今 您还能否参透岁月变迁的机缘
今夜
月玲珑 夜朦胧
映照在寒烟迷离的翠波上
不知是否又唤起您天涯孤旅的乡愁
故乡的清笛又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曾独倚的高楼上
仍为您备置了一杯故园新酿的绿醅
不知能否慰藉那愁肠中郁结千年的相思苦痛
淮北一中 贺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