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iddle/4ee11708x7efc6862972c&690
昨天是小年,按照传统,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理应好好来过。可是昨天晚上在QQ上问朋友小年过得好吗,回答竟然是“小年是哪天?”我被雷到了。又问了几个朋友,得到的回答要么是“忘记小年这个东东”,要么是“还没放假呢”,还有就是说“没这传统”。本来昨天我也没怎么好好过节,都不怎么好意思说,可看到大家这阵势,我不禁感叹“人外有人”啊。
其实这反映了现在很多人过年意识淡薄,不喜欢过年的问题,现在过年往往都没了它应有的热闹与喜庆。为什么要过年?过年就是过春节了,春节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就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春节具有非常浓厚的人文意义,但为何会遭人冷遇呢?其实过年的意识对我来说也比较淡薄,结合自身,究其原因,个人觉得有如下几点:
其一,人长大了。小时候比较穷,盼着过年无非是过年能有新衣服穿,能吃好的,收点压岁钱,还能和一群小家伙出去疯,到处放鞭炮、放烟花啊,现在大了,已经完全没了小时候的那股子兴奋劲,那些新衣服,现在随时都可以去买,至于好吃好喝好玩的,现在那是多了去了,现在想想小时候都觉得幼稚。其二,还是人长大了。长大是要付出代价的,人成熟了,没有那一份天真和无知了,知道要努力去奋斗,勇于去承担责任,对于过年也就不想了。其三,过年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过了一年,人就长大了一岁,或者说是老了一岁。或许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没什么感觉,但对于那些大人们来说就感受颇深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担子很重。时光飞逝,又是一年过去,自己还是一无所成,而岁月不饶人啊,是多么的愁苦,外人又如何而知。对于老人们来说,过年就会生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过年的代价就是压力再大一点。其四,对于很多人来说,小年都还在工作岗位上,然后终于放假了又千里迢迢回到家乡,累得骨头都散架了,哪有心思按部就班地过年?好好休息一下才是真,谁愿意折腾着去过年呢。其五,过年的人文意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已经不复存在,过年对很多人来说,不是喜迎新春、万象更新,而是一场场的饭局,一个个的红包与礼品。过年不是休息,不是喜庆的团聚,而是一堆任务量很大的应酬,一笔四处送红包的不菲开支。像我这样喜欢安静的人,最烦的就是应酬了,与其参加那些紧张的饭局,还不如静静呆在家里。至于开支,最近不是有个“蚁族”的“春节恐归”现象吗,对他们来说,过年的痛苦几乎覆盖了节日的喜悦,春节带来了春天,却没有带来他们的“春天”。这样的“年”有怎会喜庆?
有句话说得好,过年是孩子的乐,穷人的愁,大人的累,女人的苦,富人的笑,官员的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