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
(2015-05-05 19:45:51)
标签:
教育苏教版唐宋诗词语文 |
分类: 教案 |
紫琅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
【备 课 组】:高一语文
【主 备 人】:钟海英
【备课时间】:2015/5/5
【教学目标】:
2、通过学习本词,体会宋词豪放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借景抒情,怀古伤今。
2、诵读本词,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写作动因。
【教学课时】:1课时
【活动安排】:
【课前引导】学生抢答:
1、
2、
3、
4、
5、
6、古诗词鉴赏方法(一般来说拿到一首诗,要想读懂并答对鉴赏题目,要从那几个角度入手?)
1)、从题目入手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分析表现手法
【活动一】学生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分组展示讨论成果。
题目是《赤壁怀古》,词中写了哪些与赤壁有关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们小组觉得咏赤壁的几句词中那几个字用得好,能说出理由吗?(请从用字、所写之景特点、写景角度、修辞手法、整体感情基调几个方面展示)
教师参考:大江东去
壮丽雄伟
景物描写的豪放:“大江东去”气势磅礴,意境开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使对景物的描写纵横驰骋、游忍有余,给我们呈现现出了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了宏大的气魄
乱
穿
惊
拍
卷
雪
【活动二】齐读本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小组讨论,口头展示,互相补充。
教师参考:“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活动三】分小组朗读这首词。这是一首怀古诗,与赤壁有关的英雄人物很多,作者为何单单写了周瑜呢?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形容周瑜的?填写下表,每四组展示一个表格。
|
苏轼、周瑜对比表 |
||
|
项目 |
周瑜 |
苏轼 |
|
年龄 |
34岁 |
47岁 |
|
婚姻 |
幸福美满 |
屡遭不幸 |
|
外貌 |
英俊儒雅 |
早生华发 |
|
职位 |
东吴都督 |
团练副使 |
|
遇际 |
功成名就 |
功业未成 |
|
基调 |
敬仰羡慕 |
感伤低沉 |
|
|
原句 |
作用 |
|
年龄 |
小乔初嫁了 |
美女衬英雄 |
|
姿态 |
雄姿英发 |
英俊潇洒、有气魄 |
|
装束 |
羽扇纶巾 |
儒雅的将军、能文能武 |
|
气魄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大智大勇 |
【活动四】前面我们讲了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赤壁)——思古人(周瑜)——忆其事(少年得志)——抒己志(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不屈不挠、努力进取、不懈奋斗的一生”,也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悲惨而不得志的一生。”结合词中“人生如梦”谈谈你的看法?看法自由,但得说出理由,能自圆其说。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辩论。
教师参考:1)——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活动五】人们常说这首“大江东去”,最能体现苏轼的豪放词风。体现在哪几个 方面?
小组讨论,简单地展示在小黑板上,看哪个小组的表达最简约最全面。
教师参考:1、景物描写来看,描写的都是意境高远、雄浑壮阔的景物;
2、从周瑜形象上来看,塑造了一个豪放的英雄人物。
3、从主旨来看,是抒发对英雄的赞美和壮志难酬的慨叹;
教师总结用:
景物描写的豪放:“大江东去”气势磅礴,意境开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使对景物的描写纵横驰骋、游忍有余,给我们呈现现出了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了宏大的气魄
周瑜形象的豪放:作者刻画了一个美人相伴、风度翩翩的儒将形象,更突出刻画了他面对强敌,镇定自如,谈笑自若的豪放胸襟和气魄。
感时伤今的豪放:自己壮志的豪放:虽然时运不佳,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但从作者的字里行间透漏着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梦想。
苏轼的词,豪迈奔放,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活动六】根据本词情景人完美结合的特点,为老师设计一个包括写作特点在内的板书。
教师参考:
★
赤壁雄壮美景
英雄周瑜
感叹自身
★★
2 运用衬托手法
3比喻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
写景
怀古咏史
抒情
★★★★
★★★★★
(一)景物透豪壮奔放气派
(二)人物显豪迈俊朗气质
(三)主题现豪爽洒脱气度
★★★★★★
状写江山,思慕古人
缅怀周郎,建功立业
感伤身世,祭奠江月
|
|
|||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