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道题目的难度系数=该题目所有考生的平均得分/该题目的满分.如某道题满分2分,考生使得平均分是1.5分,那么该题的难度系数就是0.75。同样一套考卷满分100分,而考生的平均分是70分,那么该试卷的难度系数就是0.7。难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得分率。难度系数越大,题目越容易。
无论是试题还是试卷,其难度系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绝对难度和相对难度之分。我们要求期末测试卷的难度系数在0.75左右。这就意味着要让尽量多的学生达到合格水平,在义务教育学习阶段不掉队。为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试卷中需有区分度大的试题,难度系数在0.4—0.6之间会有较好地区分度。所谓7:2:1意味着70%基础题,保证学生及格的,20%的试题用来区分一般和良好学生的,10%的试题是用来区分优秀和良好学生的。所以在命题当中既要达到规定的难度,又要保证难度结构合理。命题需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高质量的试题,相当于一把精密的测量仪器,能够准确的测出教和学的水平,也能发现教和学的问题。
所以,教师在看试卷的难度的时候,要整体的看试卷,该易的易,该难的难,比例要合适。
同样的试卷不同学校的学生来说得分率一定是不同的。我们是全区达到0.75的得分率,那么热点校一定要超过0.8,即满分一百分的试卷,平均分应该在80分以上,对于最薄弱,学校平均分也应该在60分以上。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原因。
在命题上,同一个知识点,情境、载体、形式、问法不同,难度不同。如下列图中:
读取所测量的物体的长度图1的难度比图2的难度大,因为图1在整刻度线,很容易漏掉估读数字。图4的难度比图3的难度大难度大,因为图3中两把刻度尺对比,突出了分度值的不同,图4把关注点放在视线上就会忽视“零”刻度,且开始的刻度不是整数,做差过程又增加错误率。

同样是测圆的直径,图6比图5更容易错。因为图6中是1.00cm,整数位填0补足估读数字需要补位多。

同样考长度测量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错误率一定比单纯考察长度测量要高得多,如图7的内容载体还没有离开机械运动这一单元,得分率还能达到0.6。如果将测量放在平面镜成像或凸透镜成像的探究中。那么得分率就会降到0.5以下。如下图两题。


所以,非常反对在期末复习的时候,老师还要把单元的内容与其他单元分裂开,甚至把同一个知识点集中在一起练习。有的学生,日常检测成绩很好,越是大考成绩与日常水平不符。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验,对一个刚刚认识的人,在一个小的圈子范围认识了,当离开了这个小圈子,人群范围越大,越不容易辨识出来。难度大大增加,其原因之一就是不熟悉,其二,情境发生了变化。情境越复杂难度就越大。
长度测量读数问题,给单位比不给单位简单,因为中下的学生很容易忽视长度单位的书写。写不写单位与教师初始教学方法和物理教学认识关系很大。
难度除了与学生、命题人有关以外与教师的教相关性非常大。
1、日常教学整体和分层的思想。整体定位过低,一味的基础教学难以培养出优良的学生,而定位过高,合格的学生比例将会降低。整体讲授分层指导,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提高。所谓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学个性化。
2、日常教学中一步到位和循序渐进的思想。学生学习的内容,根据难易程度,有的必须一步到位,有的必须循序渐进,这需要对教学内容的分析透彻,技能有技能的训练方法能力,有能力的训练方法。绝非大量的习题训练所能代替的。
3、复习教学中全面与重点。这里涉及到复习内容的全面和重点的设计,复习过程当中,学生的全面和重点的关注。重点的内容为阶段学习当中,应知应会必须过关的内容,重点的学生为不同层次学生中均有个别需要指导的,不单纯是学困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