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学习活动设计
(2020-09-14 22:43:10)分类: 物理-教学设计反思探讨 |
2020年9月14日星期一 71中
听课+研讨:《测量平均速度》
对于教研员下校指导来说,听课是一个载体,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对课堂中发生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交流研讨做出优化课堂教学的路径。经过听课研讨后,首先应该让教师在教学的思想观念上达成共识,然后,在教学行为上发生改变。行为改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主动修改教学设计,呈现出优化的后的教学设计。
2、在本轮教学其他班授课时,实践优化的设计。
3、在下一轮教学中,使用并发展优化设计。
研讨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开始。
一节课的效益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素养,同样的一节课,好的老师能够达成的目标更多。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比较容易实现知识目标,对于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箱规较弱。
在《测量评卷速度》教学中,按照从低到高目标如下
1、熟练地使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知识)
2、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运动物体的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进一步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知识)。
3、通过亲身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方法。(方法)
4、知道做物理实验需要正确规范的操作、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尊重事实。(态度)
5、能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有初步的科学探究的意识。(探究)
建议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内容
操作流程(步骤)
设计意图
操作注意
一、
创设情境
引起注意
3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
1)你能估计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速度大小吗?
2)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时,速度大小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2、教师演示:
搭建一定倾角(较大)的斜面,小车从斜面的顶端释放自然下滑
3、学生思考回答:……
复习旧知识,链接新知识
引起注意
判断速度大小的变化的方法
进行实验猜想、体会估测速度的难度
演示规范:固定斜面、倾角调整、挡板使用等
问题清楚,有指向性
二、
实践演练
时间测量
5分钟
教师搭建斜面,第一次较大倾角,第二次较小倾角,给学生提供统一的测量时间的情境。每次测量完换同小组的不同学生。教师听取汇报,按组序竖列板书。
1、测量小车在较大倾角斜面上运动全程时间。
2、测量小车在较小倾角斜面上运动全程时间。
3、测量小车在较小倾角斜面上运动上半程时间。
4、教师比较三列不同组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练习正确使用停表:
体会测量者带来的测量误差。
正确测量时间需练习、且有技巧。
测量短时间比长时间误差大。
知道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每组足量停表、三轮时间测量,每人实践一次测量时间。
三
交流讨论
路程测量
5分钟
1、依据示意图,独立判断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距离并读数(图)
2、小组交流、统一意见
3、小组展示
4、教师通过小组汇报点评规范路程测量
路程正确判断
长度测量正确读数、记录
学案、PPT呈现实验示意图
教师提出明确的任务,控制活动时间。
四、
介绍目标
明确任务
2分钟
小组合作完成
1、测量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速度
2、测量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的速度
3、计算下半程速度
4、实验中收获或疑问
明确实验任务
让学生带着思考任务、实验要求正确实验
明确任务方式:
1 PPT呈现教师语言解读
2学生学案引导.
在研讨课中还出现如下问题
1、学生使用的斜面上带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没统一,在测量长度的时候估读出现问题。出现分度值是0.5cm的刻度尺,长度测量的巩固作用没有达到。反映出实验准备不充分。
2、在记录数据的时候,没有规范的记录表格。比如缺少项目、物理量、单位等,所记录的数据的含义不清。表格的设计只作为考试的训练的内容,而在真正的实验中却没有正确的示范。重视考试内容,却不会利用日常教学实现,考教两层皮。
3、学生的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如两位学生同时测量时间总是不一样;记录实验数据如估读数字不一等都是很好的评价的素材,老师不能巧到好处引导到物理实验的教学要求,失去教学和教育的意义。
4、对测量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有些模糊。将测量平均速度当成科学探究处理。
71中杨世凯老师反馈:
9月14号,袁老师听评课指导:
每次袁老师的听评课,我们都能收获很多。今天我们上的课是1.4测量平均速度,听完课,袁老师立即同我们进行了研讨。在听完了我们的设计思路,上课教师的自我阐述后,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在讨论中我们逐渐达成共识,对学案也进行了细致的改进,对这节'简单'的实验课也有了新的认识,学生第一次系统的进行物理实验,规范要求,实验技能的熟练度都是我们关注的。学生渴望实验课,但是对实验中的具体要求和器材的使用都不熟悉,需要我们不断去教导和引领,尤其是规范要求,让学生开始就养成习惯,为日后的规范学习做好铺垫。
71中任红娇老师反馈:
好久没有让袁老师指导课堂教学了!!这种感觉是很微妙的!!忐忑 紧张 期待吧!!是那种毕业多年的学生看到严师的感觉!袁老师下校看了测量平均速度这节课,说实话这节课以前没怎么好好的系统上过,不是什么考试的重点,过程中趣味性也不强!是自己最不愿意做的一个实验!!但是因为听课啊,还是认真准备了课件,把课堂的环节趁着孩子在游乐场玩的时间好好的在脑子里过了若干遍!!想着重点啊难点啊!!唉,真正上课了,发现课堂的设置出现问题,课堂的生成也和自己的预期差很多!!袁老师给我们备课组,给我深入的讲解这节课的重要性,放置在章末的原因,能锻炼学生那些能力,能把哪些知识加强,原来总是用讲题来上课,通过袁老师的讲解知道自己错过了很多!生硬的讲解和自然而然的生成更会让学生理解!!在后来的整改课,我问学生第一次上实验课的感受,学生说:时间过得太快了,这节课的知识把前面学到的都用上了!!孩子们开心,有收获!!我也开心了!做为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一种习惯的打破,一种观念的改变,一种教学方式的突破可能对最后的分数影响不大(练题,哈哈),但过程中舒服的感觉对学生、对作为老师的我感觉也真的真的很重要!!说的有些乱,但是感受、收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