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力单元复习板书设计说明

(2016-05-09 22:12:41)
标签:

浮力复习

设计

板书

分类: 物理-教学设计反思探讨

下图为6中张楠老师浮力单元复习的板书。从板书实际推演教学设计。

 

浮力单元复习板书设计说明

    板书分为主板书和辅板书两部分。主板书呈现本章的知识网络图,辅板书呈现典型题及浮力应用典型实例潜水艇和轮船。板书中突出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数学表达式,以及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知识网络图形成——单元复习必做事宜

     知识网络图能够起到五个作用:熟悉本章知识、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突出重点知识、加深知识理解、扩充学习内容

    1、在浮力一章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的反应是翻书,可见,虽然刚刚结束本章的学习,学生脑中留存的内容少,通过建立知识网络回忆本章的知识内容,从而是知识有个系统化的整理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的个过程,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记忆知识是基础,理解知识是关键。

    2、如果将教材中的三节内容规划为两部分,你将把那两节归到一起?原因是什么?

    生1:第二节和第三节,因为只有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才能进行第三节浮沉条件的学习。(前一节都是后一节的基础,为何不将第一、二节归到一起?)

    生2:第二节和第三节,因为阿基米德原理能计算浮力,第三节运用计算(将阿基米德原理归位到计算)

    生3:第一第二节.......

    通过学生的发言你会发现,学生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是不清楚的。而多数教师在复习的时候就是按照教材的三节分成三部分复习,实际上缺少建构知识联系的意识。

    三节划分为两部分,主要就是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原理往前归还是往后归的问题。这样,第一次将本章的重点突出出来。先从第一节的内容回忆起,“浮力”——“产生原因”“测量”“影响因素”“方向”,前三个是节中小标题,需要引导学生从目录——节标题——具体内容,按照从主干到细枝的过程来完善知识网络。伴随着浮力方向的出现,自然就会想到大小,阿基米德原理引出,归位到浮力大小中。由此出现主板书的知识框架结构。

    本章的第二个主要内容是物体的浮沉条件,由于浮沉条件的进入,浮力的实际问题解决就变得难了。因为情景复杂了、干扰因素多了,单纯的知识不能应对问题解决,需要有分析综合能力。如果在第一部分浮力中还是回忆内容的话,第二部分物体浮沉条件的回忆与复习就要纳入方法。

    3、根据图中的提示的物体在水中的状态,画出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

    用画图的方式复习浮沉,改变文字方式,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在图中,调换新授课的中上浮、悬浮、下沉的顺序为主板书所示,主要是将漂浮放在上浮的后面,意味着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在液面上。在分析上比较方便,也便于对比。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不用教师提醒,多数学生会画出每个物体的所受的重力和浮力,且能够也能够线段的长短来表示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如果老师在复习浮沉条件时用心设计,就会从建构框架往典型题过度。如下操作:

    1)请关注:图中四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知道的, 在画力线的线段长度的时候需要注意准确(这样实际上就进入了人运用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再根据浮沉状态画出重力的大小。

    2)判断出图中物体的密度关系(根据重力的大小来判断的,这样在比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的时候就多了一种方法,新授课利用V排=V物,F和G的关系,从公式推到突出密度关系的),复习密度知识也是推进灵活解决浮力问题的基础。

    (二)典型例题

      请判断下列情况中物体A和B所受到的浮力FA和FB的大小关系

    (1)A和B两个小球体积相等,分别放在水和煤油中静止后如图 

    (2)A和B两个小球体积相等,都放在水中,静止后如图。都浸没在水中

    (3)A和B两个小球质量相等,(ρA>ρB)都浸没在水中。

   (4)A和B两个小球质量和体积都相等,在水中情况如图。

   1、限时做四个小题。查看、对答案,调查学生做的情况。

   全对四个空全对的不足一半。学生做题的速度不一。说明学生在做此类题的时候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知识不熟练、而是方法不熟练。

    2、学生交流,组内交流方法,互教。错的写判断过程。(兵教兵)V排g 若

   3、教师总结:

    1)辅板书上写出阿基米德原理F=G=ρBVg,分析浮力大小首选阿基米德原理,抓住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ρV若根据已知条件难以直接用阿基米德原理作出判断的时候,再用浮沉条件,以物体的重力作为间接量进行比较。

   2)物体所受到额浮力的大小与浮沉没有关系。可能下沉的物体比“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还大。

    3)将三个例题与浮沉条件应用实例潜水艇和轮船联系起来。如辅板书上对应的图。(1)对应着潜水艇从海中潜行3到河中,判断浮力,如何实现的?(2)潜水艇从潜伏到漂浮浮力变化,如和实现?(3)轮船从海中行驶到河中浮力大小变化。

   由此将抽象的小球图和实际的物体图联系起来,本质是一样的只是情景发生了变化了。让学生明白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复杂,让学生明确知识点考查的方法就是变换情景,有从大量的做题中抽取本质共同点的意识。知识、方法熟练,剩下的就是审题作分析。

    (三)突出联系

    1、知识框架中的各个知识点有联系

    2、形成知识框架环节和典型例题分析两个环节之间有联系

    3、例题、巩固练习、可前后测验有联系。

    练习遍及在整堂复习课中。

 

    总结:板书设计能够看出教师上课的思路,清晰的板书反引出清晰的教学设计。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包活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记忆方法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