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教学目标与教学建议
(2013-10-19 20:22:39)
标签:
物理十六章电压电阻教学计划教育 |
分类: 物理-教学标准计划建议 |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
课程标准内容 |
3.4.2 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3.4.4 会使用电压表。 3.4.3 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
||
节题 |
课时 |
教学目标 |
新变化及教学落实建议 |
|
第1节 电压 |
1 |
1、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值。 3、知道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能识别和选择电压表量程,会正确读数。 4、在初步认识电源、电压、电流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推理方法。 |
1、增加水果电池使二极管发光引出电源、电压 2、不同的电源提供的电压不同,引出电压有高低。 3、电压表的教学对比电流表进行。 4、56页想想做做为后续学习中电流与电压关系,灯泡的亮度随加在其两端的电压改变而改变,要善于利用 5、电压一定指某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6、教材习题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当堂完成。 |
|
第2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
1 |
1、学会正确将电压表接人串、并联待测电路,并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进一步练习连电路和使用电压表 3、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各自电压的规律。 4、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步骤。 |
1、教材提出实验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必须落实。可以设计用一个小灯泡和一个电阻接入电路探究规律,扩充用电器含义,和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2、重点突破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探究,并联电路电压关系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完成。 3、提出三次实验的普遍规律的意义,和三次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 4、实验后,当堂完成教材习题。练习题围绕教学目标、比照教材习题设计。 5、用电压表可以判断电路中的短路断路,但是需要有欧姆定律的知识,课上可以演示串联电路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断路时的现象,为后续教学提供感性印象。但绝不要在此处练习故障判断。 |
|
第3节 电阻 |
1 |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能画出电阻符号,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知道常见电阻值大小,如实验用小灯泡、导线、电流表、电压表。 3、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 4、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
1、电阻是电学核心概念,重点要建构概念。难点是影响因素,“本身的一种性质”含义。 2、“决定”电阻大小改成“影响”电阻大小因素,不绝对化增加探究的意义。 3、教材中演示用比较小灯泡亮度来推测引出电阻,而在探究影响电阻因素的大小的实验中用电流表来推测电阻的大小,两种方法有区别,教学注意引导区分。知道同时使用灯泡和电流表好处。 6、教材习题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当堂完成。 |
|
第4节 变阻器 |
1 |
1、能说出变阻器的构造、画出电路符号,知道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3、会用根据要求将变阻器连入电路中改变电流,及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会画出电路图。 4、了解变阻器的应用 |
1、变阻器是是初中物理重要的电学器材,直接影响后面学习,建议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尽量处于思考—体会—总结—明确的循环中,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课知识理解。教材“实验”中的问题是很好的引导,善于利用。 2、教参121页实验2滑动变阻器同时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教师可以演示一下,学生体会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也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预告。 3当堂完成教材习题。 |
|
|
复习与检测 |
2 |
完成巩固知识、建立知识联系、总结学习方法、沉淀学习过程。 1、 2、 3、 |
本章典型题: 1、识记了解类:常见电压、电阻大小,单位符号及单位换算。 2、技能类: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连接实物,画电路图。 3、理解类:电压和电阻概念理解,电阻大小变化判断,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结合简单的电路分析)。 4、探究类:两种不同的规律的探究——普遍性、相关性的不同方法。 5、本章内容与前一章内容的综合,如串并联电路判断,及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