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中考模拟一试题启示三
近几年大连中考、模拟一直在引导教师关注学科思想、方法,多从探究实验的角度命题。如不同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减小误差”“使结论具有普遍性”“使XX和XX的关系接近实际”,还有研究问题的时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合适,且还要满足多点等距原则等等。老师们略有感觉,能够辨不同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今年一模的一道选择题又引起一翻讨论。
一模试题第9题:
9.下列实验都需要做三次,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使结论具有普遍性的是
A.测量定值电阻的电阻
B.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C.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D.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
正确答案:B
A选项中,测量电阻,三次实验是为了减小误差;C、D选项中三次实验的出的结论都有特殊性。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多次实验目的是具有普遍性,大家已经认同,但是反过来考察,就引起对“普遍性”的进一步的思考,我们学习的到的规律都有普遍性的一面,如欧姆定律,没有普遍性的定律不会得到印证,当然也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取6组以上的数据,得出了“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的关系这只能说得出“电压和电流接近实际的关系”,不能说“普遍性”,那么怎样的实验才能是这个结论具有普遍性呢?
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实际上只用了一个定值电阻,研究也这个电阻上的电流和这个电阻的电压的关系,做了一次实验,在这次实验中取了“六组”数据,我们只能得到这个电阻的电流与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这个结论是在一个条件下的结论,具有特殊性。如果要得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关系,需要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再做至少两次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说具有“普遍性”。
当然,任何一个规律的得出都需要大量的实验。实际上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更需要大量的实验,改变不同的条件多次实验,这不是三次实验能够解决得了的。“三次”、“六次”是为了区分不同的规律的探究。这里就含有探究思想的内容。
根据领会总结得出结论具有普遍性的探究实验的具有的特点
1、每一次实验研究都能够得出一个结论
2、每次实验都要更换不同的条件
3、每次实验得出的结论都是相同的
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实验具有普遍性的有:
1、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像的特点。改变物体、改变物距、改变平面镜、平面镜放置的位置等都在一次实验中的出相同的结论。
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像的特点。换物体、换透镜、变物距等,成倒立缩小的像的条件都是f
3、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改变总电压、改变电阻的分配关系等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4、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倾斜位置平衡、静止的平衡、动态的平衡、力的方向垂直于杠杆、不垂直于杠杆等,每一次实验都能得到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我们在实验中为了实验简单化只改变其中的三个条件。
5、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
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中的实验探究的题目比较大,有时候可以破成多个小的具体的探究题目,如探究平面镜成像,可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可以探究平面镜成像像的大小和物的大小的关系,需要做几次实验能得出结论还需要从实验的目的入手进行具体的判断。如平面镜探究中,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就属于两个物理量的关系,要想在在未知的前提下探究,就要取6组以上的数据。
大连考题在近几年考查实验次数,重在探究的思想,根据探究的题目、目的、提供的实验器材,判断需要和能够探究出的结果来判断实验次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