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分课时教学目标及建议
(2012-09-27 05:14:20)
标签:
物态温度计现象凝华测量温度 |
分类: 物理-教学标准计划建议 |
物态变化 |
课程标准内容 |
1.1.1 1.1.2 1.1.3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
||
|
|
教学目标 |
教学落实建议 |
|
温度 |
1 |
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和方法:通过用温度计测温度实验,经历实验观察过程,总结出温度计使用方法,交流体温计使用方法,锻炼观察、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正确使用仪器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
1、测量温度是必做实验,学习测量仪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完善实验测量的技能训练! 在实验中练习观察、分析、的结论。 2、采取合适方式让学生明白不正确使用温度计会造成什么影响。 3、体温计的教学,通过模拟测体温表演、测体温的需求两个方面都可以对比出与常用温度计构造上的不同。 |
|
熔化和凝固 |
1 |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知道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状态是可以转化的。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学会画出固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知道图像是描绘物理过程的重要方法之。 过程和方法:1、经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过程,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环节,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方法。2、将收集的数据用画图像法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锻炼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体会探究方法。 |
1、“熔化凝固的实验”实际操作用时较长,设计在同一个烧杯中水浴加奈和蜡,用教师演示同学协助完成有效实验数据的收集。全面了解探究的过程,重点突出图像法处理数据分析论证的方法,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的图像意义,为沸腾实验打基础。 如果用演示的方法,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学习任务的布置,防止不能近距离观察而导致学生无事可做现象 2、熔点反映出物质的性质,注意表头上有(标准大气压)隐含着与气压有关。 3、识图像,理解图像的意义是一个教学点。 |
|
汽化和液化(一) |
1 |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过程和方法:经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全过程,能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能收集实验数据,并将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分析数据或图像得出探究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分工协作、充分交流,合作学习的好处。在探究过程中增强探究欲望,乐于探究。 |
1、 2、 3、 |
|
汽化和液化(二) |
1 |
知识与技能:1、知道蒸发和沸腾时两种不同方式的汽化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2、知道蒸发可以致冷。3、能例举生活中的液化现象,知道液化的方法,液化过程放热。 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蒸发吸热制冷,并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2.通过实例分析辨别液化和汽化现象。有总结概括一类现象的共同特征与其他现象区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STS”,交流相关信息,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感受学习物理知识有用。增强学习物理的热情。 |
1、 2、 3、 |
|
升华和凝华 |
1 |
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能例举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交流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能够准确的辨别六种物态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STS”,交流水循环、水资源利用,有关心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
1、 2、 |
|
复习 |
1 |
知识与技能: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2、了解探究过程中各环节作用及要求。 过程和方法: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梳理总结知识的方法,将本章内容结构化。学会对比整理知识的方法。通过典型题对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训练,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体会物理学习的内容既有物理知识又有物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交流学习物理心得,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