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展示初试
(2011-04-26 07:49:31)
标签:
专家组教研备课组案例杂谈 |
分类: 教研工作 |
“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展示初试
一、“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试水原因与目的
“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是局长在上学期提出并倡导全面开展的一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学科教研员和全区各校应区统一要求,展开了自学理解、设计活动、进行实践。
一个学期过去了,前几日,突击检查教研活动记录时发现,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在各校并没有实质性的落实,其表现是在各学科全面采用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的学校并不存在,偶见及格备课组在备课记录上有“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教研记录,但是有名无实。说明学校在这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这种情况,局长要求进修学校牵头,做案例分析式教研教研活动的展示。
进修校长和相关部门主任研究确定了“案例分析师教研活动”的试水活动,小学英语和中学物理在进修附校各进行一次试水,并确定在本月末进行试水活动的全面研讨,目的为五月份正式的案例分析式活动展示积累经验。
二、“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试水过程
昨天,中学的试水活动结束,为研讨提供了研讨的素材,试水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活动流程如下:
一、
1、
1)
2)
3)
4)
2、
1)
2)
3)
二、
1、
2、
1)
2)
为了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教研员现场发言与指导力度,上周,校长已经在全校会议上做了动员,试水活动前,我拟定了程序,说明要求,以文本的形式下发给每位教研员,使教研员明确活动程序、明确自己的任务。
发言要求:对学校的整个教研展示活动提出问题,倾听学校成员发言,自己能圆满质疑(当无回答或回答不合适时,自己能够给出建议)。
三、“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试水活动分析
整个活动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但是对活动的内容有以下思考:
1、
在原来的设计中考虑到为其他学校的做展示的,“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实际操作的流程较长,用时也较长,展示不出全过程,所以用录像补充。但是录像中的内容仅仅显示教师研讨的过程,听语言、看表达都不如现场说明,可以考虑整合。
2、教师的教材分析和命题分析发言,只能呈现出有这个环节,对于发言中的全面,不能突出研讨的重点,就是本学科的教师听也不能深入到内容。建议:这各环节的发言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紧密与研讨主题结合,体现分析教材对于教研活动的意义即可。命题设计发言存在误区,单元命题的设计也是与阶段教学紧密结合的,脱离教学实际谈命题(直指中考)不恰当。命题设计发言需要从学方面把握,让命题设计环节真正的为学校真正了解学科教学,为指导学科教学服务。
3、学校专家组与备课组辩论对话环节问题较大。专家组的提出的质疑都是教学行为方面的,根本不涉及到学科内部,这一环节不仅对教师的上课、备课组的备课没有正项的作用,还起到反作用,专家组的设问会将教师的教学引引导到过于注重上课形式的偏路上。我们知道,离开教学目标的任何形式都是无意义的。在专家组的成员的质疑发言中也看出,专家组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是肤浅,如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小组合作教学意义与操作。这个环节暴露出学校教学管理的问题,专家团队的培养,教学指导方向的确定不很明确。
专家团队质疑问题:
专家组1:王洪杰:上交材料看出到位,观察学生参与学生的广度,发言面21/32,有一个让学生没有发言,属于哪一个层次?有几个孩子发言在4次以上属于什么层次?
专家组2:提出问题的有效性问题。本课共提出问题XX个,有对个“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重复学生的话多。课前是否研究了提什么问题
专家组3:小组实验、小组合作和小组交流是否都是小组合作学习? 组内组间合作,每个学生都投入了吗?老师使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观察中真正参与到,还是在学习过程中都关注到?
专家组4:检测问题:(学校专家组的的问题没有进行梳理,对课堂教学行为提出质疑建议。)
4、教研员专家团队与学校管理层的论辩对话。从教研员的提问可看出教研员全情投入活动,教研员提问的侧面围绕着这次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展开,但是每个人提问的问题还不一样,说明教研员对“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理解、真正意义上的的教学指导思考的。而在学校领导层的回应发言中确难以体现领导力和指导力。
教研员发问题
物理:专家组的论辩质疑,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行为方面——对学科教学没有涉猎,是否会出现在学校教学导向的偏移,外行指导内行?重形式,忽视内容,假如教师们都关注到了提问、学生发言、小组合作,却偏离了教学目标,学校专家团队的指导力改怎样体现?
英语:学生不是白纸,对这节课学生已经掌握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关联?
数学:课堂教学是其中一个环节,教材分析和命题,专家组对其没有提出意见。(教学的指导体现在哪些方面?)
化学:如何理解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主要的核心环节在何处?是否充分有效的回答问题?
英语:确定教学流程时是否想到这节课的优秀课例?可否借鉴,研究历史的东西是否给我们启发?对三次备课,两次反思意义的理解?
数学: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参与的对象是否有限定?如果满足专家组的要求——各种形式,教师的脑容量是否能够全纳?从课上看,教师的引入的意图?听到后面才知道什么意思,专家组如果在引入上给予指导可以解决。为什么磁场看不见摸不着,还要下概念?学生模糊的东西依然是模糊的,如磁感线的方向,专家组没有给出点点评。
生物:教研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怎样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活动。专家组对这节课例整体评价,专家组的活动有无程序?方向太多,找不准方向。
历史:同时呈现学案和教案,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表述一致的,二者的差别在哪里?学习目标是否要三维的?
地理:案例分析式教研需要有主题,但是没有听见(有,只是活动是不是围绕主图),学科内容如何体现?教学目标的阐述是否规范?目标中没有结合学生的实情确定,就脱离教学
信息:听到“信息处理啊能力”培养,在命题中促进能力提高,除了在题中促进,教学中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在观察实验中能否做到?
语文:将学优生做不好归因为紧张,是否合适?说课中“纳闷、出乎意料”,专家组对个人说课可以指导,教学设计和实施之间的差异可以进行分析。
政治:巩固练习中的1-5感觉雷同,而命题设计中的题有思考,基于生活实际,能否拿到课堂上来。
语文:课上完了,对教师的辩论质疑,对课堂的意义何在?
专家组有不同学科教师组成,应从各方面进行关注,铁“屑”教师读音错误,可以纠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