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2011-02-27 21:07:31)
标签:
大连中考物理复习计划探究欧姆定律并联电路杂谈 |
分类: 物理-教学标准计划建议 |
新授课:两周时间:3月1日-3月18日 |
||||||
章 |
节 |
课时 |
课堂教学内容 |
作业及强化内容要点 |
||
第十六章热和能 (新授课) 3月1日-3月15日 |
分子热运动 |
1 |
扩散现象、分子间的作用力、当堂练习导航 |
本节内容 |
||
内能 |
1 |
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热量 当堂练习导航 |
本节内容 |
|||
比热容 |
2 |
1、 2、 |
本节内容 |
|||
热机 |
2 |
1、 2、 |
本节内容 燃料放热、物质吸热热量、效率计算 |
|||
能量转化和守恒 |
1 |
能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当堂练习) |
电热(P=W/t)、吸热热效率、热量计算 |
|||
单元复习与测验 |
2 |
单元复习、测试 |
电热(P=W/t)、效率、吸热热量计算 |
|||
章总课时 |
9 |
|
|
|
||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3月16日-3月18日 |
一、能源家族 三、太阳能 |
1 |
能源分类、太阳能(重点利用)、导航内容 |
热辐射、效率、吸热热量计算 |
||
二、核能 |
1 |
核能、裂变、聚变、核电站、导航内容 |
效率、热量计算 |
|||
四、能源革命、 本章复习 |
1 |
能源革命轨迹、电能来源、能量转移转化的方向性 |
|
|||
章总课时 |
3 |
|
|
|
||
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打基础3月21日-5月6日(6周) 基础知识+专题+综合(课时比例分配7:2:1) |
||||||
复习要求:第一轮复习以章节复习为主要形式,增加适当的专题复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回忆知识,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实验、新技术等情境中选择择素材,按考点练习。达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在章节知识复习中,突出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实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根据板块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增加适当的专题(如电路分析、电学应用计算等)进行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训练。 复习方法:印发中考考点导航图(知识结构图),以此为框架,帮助学生回忆填写必要的知识、技能点,让复习内容结构化,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精心设计学案,在学案中以考点为线索呈现例题、练习题,作为当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注:物理学科能力 1、 2、 3、 4、 5、 6、科学探究能力(①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表述这些问题。②猜想与假设: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确定实验方案及所需要的器材。能找出影响问题的相关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能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现对变量的控制。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 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意识。⑤分析与论证: 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⑥评估: 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尝试改进探究方案。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
||||||
内容 |
课时 |
内容 |
说明 |
|||
物态变化 |
2 |
1、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物态变化规律的理解与运用:如不同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特点、沸腾的条件及特点、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化的方法等 2、“熔化凝固的温度变化特点”、“水的沸腾温度变化规律”探究过程,包括器材的选择、温度计的使用、实验器材的组装,实验操作具体要求及原因、探究结论的描述(图像法、图像意义)等,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3、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大连中考的热点。 |
在《热和能》教学之后进行。热学内容集中复习。增加热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热学宏观现象能用热学微观理论解释。在热学复习中强化热学计算、热学探究实验对比。 |
|||
电流电路 |
1 |
1、结合家庭电路,复习电路组成、元件的连接方式、实际电路的识别、安全用知识
3、知道导体、绝缘体、半导体、超导体特征,能判断识别它们 4、探究能力考察:“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中实验次数的确定、实验条件的改变方法等 |
《电流与电路》一章是电学的基础,很多的内容在后续的章节中出现,如画电路连电路图等技能学生比较熟练,所以本章复习需要统筹,因此增加家庭电路内容的复习。 |
|||
电压电阻 |
1 |
1、电压和电阻作用、单位、常见值,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2、实验技能:电压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的特点、作用、使用方法 3、探究能力考察:“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中实验次数、实验条件改变方法等,“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电阻大小的判断方法选择、变量的控制等 |
突出实验技能、探究能力复习,强化电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减轻下两章的复习负担。 |
|||
欧姆定律 |
2 |
1、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注重对控制变量法、电路连接、信息处理法等知识方法的练习 2、伏安法测电阻,突出电路连接、电路故障分析与电路故障排除、读取电表数,结果的分析处理。 3、欧姆定律,常以串联和并联电路为题,综合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式、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特点,分析电路中电表示数变化、电路故障判断等。 |
本章在综合性较强,建议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专题复习,突出测电阻、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专题、电路分析专题等。两课时较紧张,在系统复习同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通过后续的每日反馈中不断强化。 |
|||
电功率 |
2 |
2、结合生活实际电路电器辨别和计算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以及消耗电能情况,综合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考查。 3、围绕测小灯泡功率进行实验探究的考查,涉及实验原理、器材选择、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及处理、电路故障及实验评估等形式。 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常识 |
本章在综合性较强,建议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专题复习,突出实际功率计算题、家庭电路生活用电常识专题 两课时较紧张,在系统复习同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通过后续的每日反馈中不断强化。 |
|||
电与磁、信息 |
2 |
1、 2、 3、 4、 5、 某些电器及设备的原理的判断辨别是常考的形式。如电铃、电话、电动机、发电机、扬声器、继电器、动圈式话筒、录音和放音的原理等。 |
本章内容对学生来说相对较为陌生,电与磁的联系模糊,仪器装置的原理混淆,许多内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加强反馈,提高熟练程度 |
|||
光现象 |
1 |
1、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的辨别。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选择题、填空题) 2、光现象的解释(简答题) 3、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内容。(作图形式考查、选择题) 4、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综合题) |
光学板块两章内容用三课时完成。由于命题趋向是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光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对实验探究过程的探究,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知识及能力。 注意在复习过程中加强这两张内容的联系如透镜成像原理与光的折射关系、像的性质与呈现方式、光路的可逆性等都是两章内容的重要链接。 |
|||
凸镜及其应用 |
2 |
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三条光线经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的折射光路图(作图) 2、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解决照相机、幻灯机(或投影仪)、眼睛、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问题(选择、填空) 3、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实验装置组装、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的解释、探究结论的及应用、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评估等(综合题,考查几率较高) |
||||
声现象 |
1 |
本章主要阐述一些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相关的升学初步知识,内容不难,中考对声现象的考查一般要求较低,主要集中以下内容: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噪声的来源和控制、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声音的特性等内容上。 |
本章放在此处复习,实际上是加强“声”与“力学”的隶属关系,也缓解复习压力。 |
|||
多彩物质世界 |
1 |
1、质量和密度概念的区别,密度概念的理解(选择题、填空题)。密度的计算(综合题、计算题)。 2、在测量密度的实验中综合考查:天平、量筒的的使用方法和读数,密度的计算、结果的处理,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评估等。 |
突出密度概念的理解、应用——测密度。 密度计算问题可以放在《压强和浮力》一章,设计力学计算专题。 |
|||
运动和力 |
2 |
1、常见的长度、时间、速度值的估计,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选择、运动静止的判断)、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力的关系(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惯性概念和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三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理解与应用 2、力的示意图 3、速度简单计算、路程时间图像的识别。 4、重力、弹力、摩擦力大小相关因素的探究,涉及到实验表格设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图像法探究过程的评估等是近两年考察的热点。 |
本章内容中一些知识点相对独立,复习时避免遗漏。 力和运动的关系是难点,需要强化训练 |
|||
力和机械 |
力分在《运动和力》中复习,简单机械分在《机械能》一章复习 |
|||||
压强和浮力 |
2 |
1、压强的概念、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测量大气压的方法。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3、流体压强和流速的的关系。 |
本章是力学重点内容,复习时,注重概念规律的理解。用力、压强、浮力等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学难点。建议在系统复习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专题进行解题方法训练。 |
|||
功和机械能 |
2 |
1、使用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用力大小规律。 2、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概念。 3、动能和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
力学重点内容,注重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
|||
综合练习 |
2-3 |
2-3套综合练习,作为市一模考前练习 |
||||
第二轮复习:重点复习上台阶5月11日-5月31日(3周) 专题训练+综合练习(课时比例7:3) |
||||||
复习要求:根据市一模学生的答题情况,设计专题。专题的设计内容划分可采取多种形式。如按知识板块的综合、按题型综合,应用问题解决等。通过第二轮复习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重点在分析综合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下功夫。在本阶段课下增加计算题的每日训练项目,分散训练点、增强学生解题规范性强化训练,教师需要在设题计划、反馈上下功夫。 复习方法:学案形式。需要说明专题设及依据、专题特点、专题解决方法策略,有典型题分析、专题练习。 |
||||||
力学 |
4 |
设计三个专题、一套综合 |
||||
光、热 |
4 |
设计三个专题、一套综合 |
||||
电 |
4 |
设计三个专题、一套综合 |
||||
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补漏洞6月3日-6月20日(2周) 综合练习+专题训练(课时比例7:3) |
||||||
复习要求:通过综合练习题熟练知识、提升解题能力、提高解题速度。 复习方法:优选、自编综合练习题,保证训练点不遗漏,突出能力点。设计题型专题复习,如简答题专题训练,让学生明确该题型的考试要求与答题技巧,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应用能力。 |
||||||
第四轮复习:考前调整稳心态6月21日-6月24日(1周) 查漏补缺 |
||||||
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个别辅导为辅,适度训练(学校模拟),增强信心,轻装上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