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教学设计
(2009-10-24 10:39:14)
标签:
杠杆学案动力臂简单机械教育 |
分类: 物理-教学设计反思探讨 |
《杠杆》教学设计
课题 |
四、杠杆 |
学时 |
1 |
课型 |
新授 |
设计人 |
袁佩琳 |
||||
教材分析 |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教材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四节的内容。这一章是在前一章《运动和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涉及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以及杠杆和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简单机械又是学习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的基础,所以说,机械是架构力和机械能的桥梁。 教材将《杠杆》安排在机械的第一节,是因为杠杆的学习是一切简单机械学习的基础,本节内容包括杠杆、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三部分,集概念建构、规律探究、物理知识应用于一体,是物理思想方法充分体现的一节课,做好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达到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至高境界。 教材中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的设置验证的分量较重,探究的意义远离学生(探究平衡条件干什么?),分析论证的环节处理不细,四个物理量的分析论证在初中教学中初次出现,教材中提醒的论证方法没有起到分析论证的真正作用,即学生能得出规律实际上是假的(看完结论验证的),需要对杠杆平衡探究的教学做出合理设计。 |
||||||||||
学情分析 |
初中学生对生活中的杠杆十分熟悉,已经有了一定的使用杠杆的经验,对杠杆省力的印象比较深,但是对于使用费力杠杆原因不明,也就是说,学生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的,追其根本就是杠杆使用中遵循的规律是未知,所以杠杆平衡条件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学生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学生对为什么学习力臂、为什么要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还存在疑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出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布置合适的任务,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
||||||||||
教学整体思路 |
1、学生从使用杠杆的活动入手,体会杠杆使用的好处,对费力杠杆使用的好处留下疑问。 2、对活动中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杠杆进行分析:抽取杠杆——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归纳出杠杆特征。 3、从“杠杆省力情况的研究”实际出发到“作用的再杠杆上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物理问题探究,进行探究教学过程 4、将探究结论转化成出杠杆平衡条件,解释课前活动中的杠杆使用的道理,提出杠杆的分类,学生自学完成。 |
||||||||||
教学 目标 |
1、知识与技能:从日常用品和生活工具中识别出杠杆,找出杠杆的共同特征。说出力臂的定义,说明力臂的实际意义,能画出力臂的示意图。描述杠杆的平衡条件,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对杠杆实例进行分析。按照杠杆省力情况划分杠杆类别。 2、过程与方法: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形成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具有合作精神。 |
||||||||||
重点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
难点 |
探究杠杆平的衡条件 |
||||||||||
关键 |
1、 2、 |
||||||||||
教具 |
教师: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 学生:(1)剪刀、纸;钳子、铁丝;镊子、砝码,筷子、豆子 (2)铁架台、杠杆、钩码(50g,8个)、弹簧测力计(5N 量程)----共20组 教学环境:实验室、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等。 |
||||||||||
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引入 建立概念 探究规律 应用 小结 反馈 练习 |
动画幻灯片: 舂米、挖掘机、 磕头虫、敲石头 活动:体验使用杠杆 一、杠杆 1、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的作用下转动。 2、几个概念: 支点: 动力: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二、杠杆平衡条件 探究: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可能与阻力的大小、阻力臂、动力臂的长短有关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F1=F2 L2/ L1。 F1 L1= F2 L2 三、杠杆的应用 省力杠杆L1> L2 费力杠杆L1= L2 等臂杠杆L1 <L2 1、 2、教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 |
放映幻灯片,解说复杂机械都是有简单机械组成。 提出任务 播放一组杠杆动画: 敲石头、抽水机、跷跷板 动画展示后画出杠杆的示意图提出问题: 这些杠杆在使用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动画演示 总结、板书 对撬杠撬石头提出问题: 手放在撬杠上A、B何处省力? 手放在A点,沿四个不同方向用相同的力,效果是否一样? 提出问题,形成探究问题 引发猜想 演示:用大剪刀剪木棍 依学生的回答在剪刀上粘贴箭头表示受力。 提出任务 分三组分别探究: 1、F1与F2关系。 2、F1与L1关系。 3、F1与L2的关系。 提问、倾听 组合三组实验数据综合分析指导。 我们是在杠杆平衡的时候得出这个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平衡条件. 演示:羊角锤把钉子 放映:划桨 指导:回忆学习过程、从获得知识的过程、阐述自己的释疑过程 巡视、个别指导 |
①用钳子夹细铁丝 ②用剪刀剪纸 ③用镊子夹砝码 ④用筷子夹豆子 在学案上填写活动体验 通过观察动画,找到共同点: 杠杆是硬棒、 绕固定点转动、 有力的作用。 提取杠杆、找固定点、受力分析 练习: 在学案上的实物图上画杠杆、杠杆受力。 按经验猜想 深入思考 观看、思考、回答 分析一片剪刀受力情况 填写学案 小组汇报 小组合作实验操作 记录实验数据填写在学案中 汇报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发现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力臂的特点。 在学案上完成判断杠杆的种类 统揽学案总结学习收获 画力臂 阅读思考回答 |
体会生活有物理 体验使用杠杆的好处 质疑使用镊子筷子好处 将学生活动落实处 通过寻找杠杆共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引导学生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杠杆的概念。 为下一步学生活动中的学生分析提供方法。 及时巩固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抽象杠杆的方法,引发联想,为选择器材服务 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巩固控制变量的、多次实验得规律的物理思想方法,设计实验表格要求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养成实验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解释生活中杠杆使用原理。 重点对力臂、杠杆平衡应用进行检验,以确定作业布置的内容 |
|||||||
作业布置 |
必做: 1、完成教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3、4题 2、阅读教材中科学世界栏目,回答问题。 根据课堂反馈情况选作:《导航学物理》相关内容 |
||||||||||
板书 |
杠
一、杠杆:
定义:
动力臂:
阻力臂: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
||||||||||
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