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德莱斯绸始源

(2012-10-14 22:42:28)
标签:

杂谈

分类: 记忆

艾德莱斯绸始源  

    地造奇花多姿彩,天工巧夺扮红妆。美若彩虹、灿如云霞的艾德莱斯绸是新疆和田、喀什地区特色传统手工艺织品,它的出现距今已有近3000年了,被称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其质地柔软,轻盈飘逸,图案层次分明,布局对称,组合严谨,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把新疆歌舞之乡、瓜果之乡极富艺术风韵的特点集中于丝绸尺幅之中,是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美在服装上的艺术反映。艾德莱斯绸如今已成为维吾尔族服饰的标签,其绚丽的色彩和神秘的历史引得世界各地的人寻芳而至,并把艾德莱斯绸带往世界的各个角落。

    艾德莱斯绸是一种扎染丝花绸。这种丝绸在蚕丝上采用我国古老的扎经染色法工艺,按图案要求,在经纱上扎结进行染色。一匹花绸的诞生,要经过扎经、染色、整经、织绸等多道工艺。艾德莱斯绸用草根、核桃皮、石榴皮和吐曼花浸泡的植物颜料染色。其色彩缤纷绚丽,虚实相间,对比强烈。图案简洁、抽象,又不失生动,风格上倾向于惟美和浪漫。令人为之叹止的是,在艾迪莱斯染织整个过程中,工匠们从不使用图纸,无需做任何染织前的图案设计,一幅幅精美的图案都贮存在大脑里,充分反映出维吾尔工匠们出乎想象的智慧。十二世纪后造型艺术以一种新的面貌复苏,雕塑发展为装饰,绘画变异为图案。而艾德莱斯绸,完整地保存了维吾尔民族日常生活中“无限图案”的风格,再现了大自然中光和色的美感。

    艾德莱斯绸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称:“玉波甫纳卡娜提古丽”,意思是布谷鸟翅膀花,隐喻这种花绸能像布谷鸟一样给大地带来春天的气息。鸟、翅膀、花,艾德莱斯绸艳丽的色泽,与戈壁沙漠单调的环境色彩形成了强烈对比。环顾艾德莱斯绸的周边,花帽、胡旋舞、手鼓、热瓦甫,洋葱、孜然、葡萄、哈密瓜,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永恒画卷,突出了维吾尔族人民对现实和未来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正如其诞生地一样,艾德莱斯绸吸聚东西方文化之精髓,闪烁着有别于中原丝绸的异样光彩。那么,桑蚕何以能落户古代和田?古代中原不传之秘的丝绸纺织术又何以能在此地勃然传播?艾德莱斯绸那神秘的图案纹样到底源于何物?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为什么人们对艾德莱斯绸的喜爱有增无减?除了那些神奇的传说依然鲜活,艾德莱斯绸的来历依然是一个难解之谜。以艾德莱斯绸为代表的丝绸文化仿佛是一个永恒谜题,吸引着人们无休止地去追问去破解。

    艾德莱斯绸的来历在古书上并没有寻到相关记载。公元前二、三世纪,和田的丝绸贸易就已兴旺,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贸易更加繁荣,于唐代进入鼎盛时期。和田在丝绸交易上的历史地位久享盛名,“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不绝于时月”是当时丝绸贸易兴盛的写照。唐代和田地产的“西锦”、“胡锦”多销往中原,为中原王朝的王公大卿所抢购。

    唐朝初年西行取经的僧人玄奘,在公元644年回国途经于阗国(今和田)时,听到一则传说。据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记载,于阗(今和田)本来没有桑蚕,当地的人将丝绸视为珍宝,而当时的中原丝绸业已经非常盛行,由于中原将蚕桑视为机密不肯外泄,严令关防,不准将蚕桑种子运出关防。一位汉代前来西域和亲的公主,把蚕桑种子偷藏在发髻里带到了于阗国,并教会了当地农民如何养蚕抽丝、纺线织绸。从此于阗的人民就开始了养蚕织绸,于阗也在频繁的商业贸易交流中,成了名震西域的“绢都”,成为古西域丝绸业最盛之地。

    近代考古学者曾在和田东北沙漠深处的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一块八世纪的木板画,上面描绘着一位中国公主带着一顶大帽子,一个侍女正用手指着它。研究者都认为,这里所画的正是那位传播养蚕制丝方法的丝绸女神。另外,在和田洛浦县山普鲁古墓和尼雅古城遗址出土的距今至少2000年前的丝绸碎片和今天的艾德莱斯绸制作工艺完全相同。而蚕、桑树和残存的手工纺织工具残件,更是证明了上述故事,证明了艾德莱斯绸的古老历史。而如今当您来到和田的乡村依然可以看到家家种桑树、养桑蚕。古“丝绸之路”或许并没有完全消失,至少在今天,这条沟通中西方文明的路仍伴随着艾德莱斯绸的传播得到新的延续。

   艾德莱丝绸基本为四大类型,按色彩分为黑艾德莱斯、红艾德莱斯、黄艾德莱斯,另外还有多色调艾德莱斯。各种绸的基色为一种,但又恰到好处地搭配其他色彩,以凸线图案、纹格,艳丽中不失端庄,飘逸中不失稳重。艾德莱斯绸图案富于变化,样式很多,采用植物图案的有花卉、枝叶、巴旦姆、苹果、梨等;采用饰物图案的有木梳、流苏、耳坠、宝石等;采用工具图案的有木锤、锯子、镰刀等;采用乐器图案的有热瓦甫琴、独它尔琴等;其他还有栅栏、牛角等。各种图案经过艺术的变化加工而绚丽缤纷,如彩云飘风,奇妙浪漫。传新疆的五彩山便是天上仙女身着艾德莱斯绸制成的五彩霓裳,被夕阳将艾德莱斯绸纹映照在山峦之上所成。五彩山的神奇传说无疑又为艾德莱斯绸增添了一道美丽的色彩。

    艾德莱斯绸图案纹样如同一幅精美图画在水中形成对称的倒影,奇妙无比,细密柔薄,光彩艳丽。据说是古代维吾尔人信奉萨满教崇拜火神、树神、水神的宗教意识的反映,也有人说是巴旦姆纹、木纹、梳子纹以及民族乐器变形纹样。它好像五彩斑澜的少女之梦,又像充满神奇的美妙音符,生动而富有韵律。千百年来,艾德莱斯绸图纹始源之谜因众口不一而愈发神秘。每当我们面对这吸聚东西方精华的艺术品般的艾德莱斯绸,总难免心生疑窦:究竟是怎样高明的画师成就了如此美仑美奂的图案?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阿曼尼莎汗的诗与音乐的时代,也许还要远古一些,沙漠中有一座城市,城市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织绸少女,她织出的彩绸就象她窈窕的身影一样美丽动人。她不仅倾倒了城里的贵族和贫民,也倾倒了过往的商客。

    于是许多人前来向她提亲,美丽的少女倚着织机捻着丝线,总是轻轻的摇摇头,她沉静的就象雷雨后天空中的一道彩虹。她的行为使人们着实生气,急躁的年轻人骂她是疯子,慈祥的老人却说她是真主降生的女儿。没有人能理解少女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少女并不理会周围人们对她的看法,依然坐在织机前编织那美丽的绸缎。有一天,辛苦了一天的少女漫步在护城河边的树林里,那时四周的景物都裹在夕阳的余辉之中,金灿灿的,绕城的河水也成了一条光亮的彩带,连着天空与大地,流溢着一种神秘的色彩,整个空间显得那样的宁静、超逸与庄严。少女惊奇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好像就在这一刹那间,她被带到了时空之外,看到了宇宙自然的奥秘与永恒。这时一道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少女身上,也照亮了少女的心,这一刻她的心灵突然有所感悟,“我明白了!”少女兴奋地向天空大声喊着,她的叫声凝结在了护城河的上空,顿时,古老的河流幻化成一片奇纹光波,布满整个天宇。先是银色的,再接着是金色的,最后成了霞光氤氲的彩色。幻像只那么一闪,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此时,在少女的心中泛起了一个名字:艾德莱斯——神之光。

    从此,少女的心中就有了一个神圣的信念,她要用尽世上所有的丝线,织出美丽的艾德莱斯。她忘记了一切,眼前全是各种各样的图案,她不停地思索,要寻找出那种最特别的图案来。

    她整整织了10年,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努力……不知在哪一天哪一时刻,彩色的织物上终于出现了巴旦姆纹似的流动光波。定睛看时,会发现旋转不息的彩色光纹带着你的思绪飞进宇宙般无尽的深奥与绵延之中,真是神奇含蓄,妙不可言。少女完成了自己的事业,成为沙漠的圣女,同时也得到了人们深深的爱戴。

    古远的年代过去了,阿曼尼莎汗的时代也过去了,少女的传说伴随着艾德莱斯绸却代代留传下来,关于艾德莱斯绸图纹始源的美丽传说也因无人或无缘印证而始终流为传说。然而,世上独怕有心之人,活许是艾德莱斯绸文化需要更为神奇的注解,或许是它那优美的图案旋律所赋予的灵性。时任乌鲁木齐新市区区长的李原先生,怀着对新疆一草一木的亲切,对新疆一山一水的崇尚,惊叹于艾德莱斯绸色彩绮丽、璨若云霞之美,猜思其始源于水光天影而巧夺天工。

    2004年9月,李原先生在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和田维吾尔老人专心致志织出一种非常漂亮的艾德莱斯绸,便问其图案来源,但不得其解。2005年3月,李原先生在练习拍摄水面时发现了一种让人心动的奇特景象,一个陌生水域在阳光、气候、气象条件的作用下,产生出绮丽色彩,它闪耀璀璨,充满生气,颜色多样,不断变幻着黄、橙、金、紫、蓝等色像,微妙的变化散生着自然美的魅力,给人一种欢愉、奇幻的感觉,将人不知不觉引入玄妙的世界,令人惊叹不已。此情此景,与传说中的“艾德莱斯”完全吻合!触景生情,李原先生及时把它抓拍了下来,幸得与世人同享。由此,艾德莱斯绸图纹始于大自然在水光倒影的传说得到见证,千百年的艾德莱斯绸的图纹之谜终于得以解开,李原先生便也成为传说之后的第二位见证之人了,固此照片起名为“艾德莱斯绸始源”。更有王宇斌先生为李原先生赋诗赞曰:“艾德莱斯漾碧波,天西丝路锦霞多。非关玉女调霓彩,疑是云宫赏绮罗。”

    星座旋转着,意念理想着,旋律飘荡着,智慧晕染着。在新疆天山南北,古老文明与现代时尚相依相偎。无论戈壁、绿洲、大街小巷,都流淌着丝光霞影,俏丽而灿烂。艾德莱斯绸如同轻盈如玉的玉龙喀什河,以最强劲的想像、最炽热的情感、最艳丽的色彩成就了一种大漠荒凉中的绚烂。它斑斓的色彩、不拘一格的图案所形成的那种独特的光影效果,自然而然地具有了艺术史上抽象主义的神奇和印象主义的美妙。艾德莱斯绸是性感、飘逸、柔美的化身,是美丽、娇嫩、高雅的象征,是维吾尔民族璀璨文化中一朵不可多得的奇葩。

(或许是艾德莱斯绸文化需要更为神奇的注解,或许是它那优美的图案旋律所赋予的灵性。时任新疆乌鲁木齐新市区区长的李原先生,怀着对新疆一草一木的亲切,对新疆一山一水的崇尚,惊叹于艾德莱斯绸色彩绮丽、璨若云霞之美,猜思其始源于水光天影而巧夺天工。由此,艾德莱斯绸图纹始于大自然在水光倒影的传说得到见证,千百年的艾德莱斯绸的图纹之谜终于得以解开,李原先生便也成为传说之后的第二位见证之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