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家园志愿者:每周绿家园江河信息综述(11月29日-12月3日)

(2021-12-06 20:42:16)
标签:

绿家园

环境新闻

绿家园志愿者:每周绿家园江河信息综述(11月29日-12月3日)绿家园志愿者:每周绿家园江河信息综述(1129- 123日)   

 

特别声音:

 

声音一——江河湖海

门环岛路游人如织,海天一色的碧蓝背景下,欧式建筑与海滨木栈道相互映衬,海滩上传来驻场歌手低沉温柔的歌声,时光在这里静静流淌。

很难想象,这座高颜值的海上花园城市曾经为海域污染问题所困扰。福建是海洋大省,拥有3752公里海岸线。暴雨时节,陆源垃圾常被冲刷到入海口附近。同时,受洋流和地形影响,一些漂浮垃圾会在潮落后滞留在岸滩,影响了海域岸滩景观环境,也给周边居民带来不便。

为守护好“那一片海上绿洲和一汪湛蓝海水”,福建创新海漂垃圾治理理念、路径、模式、手段,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开出“福建药方”。

改造海上养殖,从源头破解渔业垃圾难题

一场风暴过后,宁德市福鼎西澳村附近海域逐渐恢复了平静。

台风走了,海漂垃圾却留下了。白色泡沫浮球、损毁的渔排、破渔网以及塑料瓶在海面上随浪扩散,显得特别扎眼;近滩上,被冲上岸的植物与岸滩的破渔网纠缠在一起,绵延数百米,形成一道道环形垃圾带。

“在宁德,每年都有大量渔业垃圾被废弃在海面和近滩,打捞难度大,是海漂垃圾的主要来源之一。”有关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处理海漂垃圾是世界性难题。其以渔业塑料垃圾为主,大多难以自然降解,且会随着洋流或季风漂散。在风暴和潮水的作用下,大部分垃圾又会重新堆积到岸上,让美丽洁净的海滩成为“垃圾场”。一些密度比海水高的塑料垃圾和渔网、渔具还会沉入海底,成为杀死海洋生物的“凶器”。

 

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有关专家表示,治理海漂垃圾污染,需要从污染源头着手。

1. 中国环境报——海漂垃圾,再见

http://epaper.cenews.com.cn/html/2021-11/29/content_71711.htm

2. 黄河网——铁腕护水土 倾力守山河

http://www.yrcc.gov.cn/xwzx/jstx/202111/t20211125_235586.html

3. The Paper——水利部:黄河水量统一管理与调度以来已实现连续22年不断流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655670

4. 中国环境报——山东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http://epaper.cenews.com.cn/html/2021-12/02/content_71816.htm  

 

 

声音二——大气污染

贺兰山保卫战打响之前,宁夏北部石炭井、汝箕沟等煤炭开采集中区对植被和土壤的破坏,造成了贺兰山脆弱的生态系统进一步退化。

  前不久,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煤迹地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研究,顺利通过专家验收。用项目负责人刘秉儒的话说,他们实现了“绿水青山增碳汇,环境改善促发展”。

  这样的科研项目,将是宁夏未来较长时间内支持的重点。

  1125日,宁夏科技厅正式印发《宁夏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一个目标,七大领域,八个专项,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双碳”技术创新体系,将为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五年内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宁夏产业结构高碳特征明显,单位GDP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均在全国排名靠后,能源转型难度很大。

  针对全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基础薄弱、资源短缺,企业在绿色低碳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力度不足,全社会对此科学认知水平不足等问题,宁夏科技厅组织专班充分调研了各行业领域、重点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了《行动方案》。

  “紧紧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重大科技需求,我们将组织实施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先进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等八项行动。”宁夏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张磊说。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宁夏要初步构建自治区“减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业节能降碳等技术有所突破。

1. 北极星大气网——河南省荥阳市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https://huanbao.bjx.com.cn/news/20211129/1190650.shtml

2. 中国环境报——生态环境部公开十月份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典型涉气环境问题(上)

http://epaper.cenews.com.cn/html/2021-12/01/content_71776.htm

3. 中国环境报——生态环境部公开十月份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典型涉气环境问题(下)

http://epaper.cenews.com.cn/html/2021-12/01/content_71778.htm

4. 科技日报——宁夏出台“双碳”科技支撑行动方案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1-12/03/content_526299.htm?div=-1

   

 

声音三——森林、动物与海洋

近日,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经过野化训练的30只河麂放归大自然。据了解,河麂又名獐,是鹿科的哺乳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在实施放归前,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反复勘察论证,确定适宜河麂繁衍生息的放归区域,并对河麂进行野外生存能力训练,使其能更好适应野外生活。

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旷建军说:“放归后,工作人员将通过已经安装在河麂身上的跟踪仪、放归地的红外相机以及定期巡护的方式,加强对河麂的跟踪保护工作。”

目前,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达到46种。

 

1. 红网——30只经野化训练的河麂在南岳衡山放归自然,系鹿科哺乳动物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592846

2. 封面新闻——春分听遗鸥笑 冬至赏灰鹤立 22种候鸟经“中亚迁徙线”相聚凉山宁源湖

https://www.thecover.cn/news/8419568

3. 北京青年报——十三陵拍到斑羚 华北豹何时回京?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1/12-01/9619435.shtml

4. 西海都市报——壮观!数千只水鸟黄河源头嬉戏

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21/11/30/013487809.shtml

 

 

 

声音四——全球动态

1125日报道,俄罗斯摄影师Mike Korostelev在汤加拍摄到鲸鱼群,其中一头座头鲸将头部伸出水面打招呼,吓坏了附近船上的人。

1. 中国新闻网——塔克拉玛干沙漠迎罕见降雪 沙漠披银装宛若童话世界

https://www.chinanews.com.cn/tp/hd2011/2021/11-29/1010709.shtml

2. 环视频——南非一头大象发狂掀翻吉普车 车上三名实习导游惊恐逃命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5o1z9Q3SkL

3. 中国环境报——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

http://epaper.cenews.com.cn/html/2021-12/03/content_71872.htm

4. 中国新闻网——汤加座头鲸浮出水面打招呼吓坏众人

https://www.chinanews.com.cn/tp/hd2011/2021/11-25/1010366.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