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家园志愿者:每周绿家园江河信息综述(10月26日—10月30日)

(2020-11-02 20:55:25)
标签:

环境新闻

绿家园

绿家园志愿者:每周绿家园江河信息综述(1026—1030日)   (编辑:杜陈)

 

特别声音:

 

声音一——江河湖海

今年有3927座(次)水库和10个蓄滞洪区参与了防洪调度,拦蓄洪水1761亿立方米。通过水库的科学调度和各项防御措施,今年大江大河堤防没有出现决口,大中型和小(1)型水库没有出现垮坝,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也确保了大江大河的安澜。近日,水利部防御司司长田以堂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田以堂介绍说,今年汛期,水利部蓄泄兼筹,科学调度水工程,拦洪削峰错峰,实现水工程调度效益最大化。例如长江5号洪水让三峡水库迎来最大入库流量75000立方米每秒,但通过三峡水库调峰错峰以及精准精细调度长江上中游水库群,减少洪水淹没面积约235平方公里,减少受灾人口约70万人。

 

人民网——科学精准调度水工程 确保大江大河安澜

http://env.people.com.cn/n1/2020/1026/c1010-31906037.html

环保在线——促转型力度毫不放松 长江经济带质变积累逼近临界点

https://www.hbzhan.com/news/detail/138874.html

人民网——两部门开展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10-27/9323877.shtml

中国环境报——凝聚共抓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强大合力

http://epaper.cenews.com.cn/html/2020-10/29/content_98928.htm   

 

 

声音二——大气

据生态环境部网站消息,生态环境部今日公布了20209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以下简称“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尘监测结果。

9月,“2+26”城市降尘量均值范围在2.7~8.4/平方千米·月之间,平均为5.6/平方千米·月,同比上升1.8%“2+26”城市降尘量平均值均小于9.0/平方千米·(《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各市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9.0/平方千米·)。沧州、唐山、鹤壁、保定、聊城、濮阳、德州、新乡、开封、郑州、滨州等11个城市降尘量最大值高于9.0/平方千米·月;长治、晋城、石家庄、廊坊、济南、衡水、淄博、安阳、唐山、阳泉、保定、濮阳、德州、新乡、开封、郑州、滨州等17个城市降尘量平均值同比不降反升。

 

中国新闻网——生态环境部:9“2+26”城市降尘量同比上升1.8%

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10-27/9323929.shtml

中新网——生态环境部: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745798

生态环境部——我国提前完成碳减排2020年目标 2005年降低约48.1%

http://env.people.com.cn/n1/2020/1028/c1010-31909469.html

人民网——我国加速推进碳减排

http://env.people.com.cn/n1/2020/1029/c1010-31910274.html

 

 

声音三——动物植物保护

   1026日消息,一只双角白犀牛在山东济南野生动物世界里诞生了,双角白犀牛主要分布于南非,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因生存环境差异较大和孕期较长等原因,此次成功繁育在中国北方地区尚属首例。

 

央视新闻——中国北方首例:濒危物种南非双角白犀牛在济南繁育成功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717974

新华社——鄱阳湖清除捕鸟天网”1.7万余米,解救候鸟200余只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708513

中国新闻网——四川宝兴:野生大熊猫母子同框出镜

http://www.chinanews.com/shipin/cns-d/2020/10-26/news871194.shtml

央视新闻——小兴安岭首次找到东北虎吃熊珍贵影像证据,现场留有虎的卧迹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730455

 

 

声音四——全球动态

日本福岛县,一位老渔民一脸无奈地望着大海:我们这些人的意见,根本就没有人听。近日,日本或将决定将123万吨放射性核污水排入大海的消息,让本就不景气的日本东北地区渔业雪上加霜。而几千公里之外的中国,正在一家进口超市选购海产品的顾客表示,如果排放方案最终敲定,那么她在日后购物时会尽量避免吃来自日本的海鲜。

据日本共同社等多家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已基本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净化后含有放射性物质氚的核污水排放入太平洋。如此巨量的核污水从哪里来?是否只有排入海洋这一条途径?又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2011年的“3·11”特大地震至今仍让很多日本人心有余悸。这场发生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里氏9.0级地震不仅造成了数以万计的百姓伤亡和近20万人撤离,其引发的海啸还冲毁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自备发电机,让核电站控制系统失灵,致使当时正在运行的3座核反应堆温度骤升,引发核燃料与炉心金属设施融化成大量核垃圾。

自事故发生以来,为降低反应堆温度,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公司)需要每天向炉内注入大量冷却水,加上由于炉壁破损,地下水、雨水不断渗入,大量含有氚、铯134、铯137、碘129、锶90、钴60等的污染性核污水正在源源不断地产生。

2014年,污水增加速度达到540/天,在有关管理机构采取了建设地下水旁流系统、防渗墙、地表硬化层等措施,并在液体处理系统建成后改用净化水冷却堆芯后,污水增加速度目前已降低至每天150吨,并有望在2025年降至每天100

 

中国环境报——福岛百万吨级核污水,是否只能排入海洋?

http://epaper.cenews.com.cn/html/2020-10/26/content_98792.htm

中国新闻网——日本将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

http://www.chinanews.com/gj/2020/10-26/9322756.shtml

人民网——建筑翻新助力欧盟绿色增长

http://env.people.com.cn/n1/2020/1027/c1010-31907367.html

中国新闻网——俄罗斯考古学家发现鱼龙化石

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20/10-28/959026.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