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乐水行 |
文图/汪永晨 编辑/杜陈
北旱河
北旱河源于香山樱桃沟及玉泉山,经龙门西南而下, 流经四王府、娘娘府、青龙桥,于安河桥下注入清河。全长7.2公里,流域面积16.4公里。
1974年四王府至娘娘府一段改道。到卧佛寺、樱桃沟花园必经此河道。沿河名胜古迹有香山公园、曹雪芹故居等。
大自然给北京留下的河道主要有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句河等四条天然河道,再加上后来人工挖掘的北运河,共有五条较大的河道流经北京。
北京城郊河湖水系历史久远,古 都北京是以水系为中心建设,发展起 来的.金朝以莲花(池)河为中心建 中都,元朝以夸北海(大宁宫)为中 心建大都城.金,元,朝,清历代都 是把宫廷建筑,园囿御苑,河湖水系 融为一体统筹规划建造的.
玉泉水系曾是北京城最主要的水 源,排水河道玉泉山泉水是北京近 800年来重要的地表水源.玉泉山系 名泉而着称.玉泉的名称最早出现在 《金史》上,金章宗在位11年,曾7 次游历玉泉山,建有行宫.历代诗人 都以玉泉山的泉,涌水趵突的特色, 把这一带的风景称为"飞瀑垂虹". 金章宗曾将此景命名为"玉泉垂 虹",作为燕京八景之一.
后乾隆皇 帝多次观察,认为泉水是从石缝中流 出,并没有形成瀑布,不能叫做"玉 泉垂虹",而泉水喷雾如珠",很 象济南的"趵突泉",所以改名为 “玉泉趵突”,据《玉泉山天下第一 泉》中记述,
乾隆皇帝为验证玉泉水质,特命内务府官员用银斗秤量天下名泉,结果玉泉水最轻."凡出山下而有洌者,诚不如京师之玉泉",只 有玉泉水轻,质甘,气美.从此,玉 泉水定为清宫专用御水,乾隆亲题
玉泉山诸泉水由园墙南闸,北闸 及五孔闸流出分别流入北长河—— 昆明湖和高水湖一一养水湖一一金 河.均经南长婀流入京城.
北长河,上源有第一泉的部分水 流经北闸南下之水.裂帛泉,涌玉泉,经五孔闸流入北长河.并经台界湖牌 楼一孔闸(夸存)高水湖之后,东流 至顾和园西北处在此分为两支,南 支入昆明湖:北支至青龙(闸)桥入 肖家河——清河.
青龙闸平时墩闭不 过水,使玉泉山水进入昆明湖,只大 雨时提闸泄洪.原北长河起自玉泉山 五孔闸,终于青龙(闸)桥,长2公 里.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琉浚河 身,修建玉泉山分水闸,顾和园分水 60北京规划建设
进入20世纪50年代.玉泉山泉水 逐渐减少,原8处山泉出水,到1949 年已减至5处,总出水流量1.54立方 米,秽..~1951年1月,流出量仅有1.0 立方米/秒.随着北京市区规模扩 大,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太范围大量 开采地下水,到1975年5月玉泉山水 完全断流.由于泉水干涸,玉泉山水 系上源受到严重损毁,湖早已面目皆非,荡然无存。金河破损污残,所剩无几,已 成了地区排水沟;北长河古迹界湖牌 楼残缺不全.一孔闸几乎被填没,玉 泉分水闸被拆除,下游河道被截弯取 直,砌成筒子涧成为农田捧水渠,只 有上游一段于1994年海淀区政府做了 保护性抬理.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举世闻名的玉泉山天下第一泉及其附近水利建设,再使之恢复到"玉泉趵突"泉外水漾塔影的景色,已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