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环境新闻绿家园 |
分类: 19文章 |
文图/汪永晨 编辑/杜陈
2019年9月2日,我们北极三岛之行上船的第8天,太阳终于出来了。站在船上,向格陵兰岛上(ScoresbySund)峡湾入口处的Ittoqqortoormiit,翻成中文叫做依托考托米特,就是因纽特人住的村庄望去。
统一造型的房子,只是颜色分成红、蓝、绿、黑。整齐划一,也还是挺漂亮的,特别是在阳光下。
我们的北极三岛之行,坐邮轮一直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巡游和登陆,登陆安排唯一有人烟的地方,就是这里,阿尼亚昨晚上介绍时一再强调,能不能上去要看风浪大小。看来当地人出去是非常不容易的。
今天我上岸时阿尼亚说是刚修的一个新码头。
这个村庄是格陵兰岛著名的景观,很多地图,尤其是游览地图上都标有它的名字,真长。
在北极格陵兰岛拜访貌似中国人的因纽特人的家园,能感受到在他们的聚居地,昔日极度封闭的因纽特人,开始进入现代文明生活。
村里有游客中心、旅游接待处、编了号一排排的小木屋,社区内有超市、有邮局、有教堂、有博物馆,有学校、儿童娱乐场等等。
因为来之前就听说他们依然封闭,所以在村子里我向8个人提出是不是可以到你们家里看看?有4个人都说抱歉,NO。有三个点头,但其中一位是在岛上住的一位单身丹麦男士,家里满墙的书,是位学者。说是因为喜欢,在这里住了三年了。从这些书看运来不容易,他是真的要在这儿扎根做研究了。
还有一位勉强同意并也让我拍了照片的人家,家里很简单,但挺干净。除了那位丹麦人,另外三户人家都很小,也挺乱。不过同行的太阳花他们进了一户挂着岛旗的人家,说非常漂亮,健身器材都有不少。
在我看来,岛上人家的生活差距不是很大。而且每家的窗外都是漂亮的雪山和北冰洋峡湾的风景。在曾经500多,现在只有300多人的村庄,他们的生活无疑是单调的。我问在这住过的阿尼亚,去你朋友家看看吗?她说他们去打猎了。
村庄里有博物馆,里面工作的几个的姑娘都挺热情,其中一位一直在问我们中文的谢谢怎么说?不客气是什么意思。
村里多数人听不懂英文。所以基本不能与他们勾通。同行的一位懂汽车的专家看到村里放着的一台美国出的卡特比勒装卸车说:这辆车可是如今最顶级的呢。
村里的孩子荡着秋千,骑着小自行车,这些和大多数地方孩子们喜欢玩的差不多。只是训练驾雪橇的狗主人要是从狗旁边过,它们定会叫成一团。
村里有礼品店,北极熊的丅衫和围裙颇具特色。邮局关门了,这里买了名明信片写上地址会帮你寄,说是两、三个星期可以寄到中国。
商店门口一位一看就和村里其他长的宽脸像蒙古人的当地人不一样的女士在织和卖麝香牛毛的围巾,很小的一条就要150美元。
几个船上的探险队员都说:贵也值,这可是全世界最暖和的,比羊绒围巾暖和8倍。
这位女士是德国人,因为喜欢这里就住下了,并把自己在这嫁了。她说我丈夫是当地人的时候,表情有点小自豪似的。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爱斯基摩” 一词即“吃生肉的人”,因含有贬义歧视的意思,所以他们不喜欢这名字,而将自己称为“因纽特,即“真正的人”、“土地上的主人”之上意。2004年,因纽特民族发布了一个声明,自此以后所有的官方文件都称“因纽特”。
网上有文章说:据称因纽特人的祖先最早大约一万年前来自中国的北方,经历了4000多年的两次大迁徙,来到北极圈内外居住。
与印第安人一样,因纽特人也是在万年前从亚洲踏过白令海峡的冰桥到达美洲的,因为当时是世纪冰河时期,海峡封冻,可以直接走过去到达北美洲,而印第安人则继续南下,到达了南美洲。
格陵兰岛的原住民因纽特人居住的地区,是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最寒冷之地,气候恶劣,环境严酷,生存条件很差,他们基本上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实在是一大奇迹。
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因纽特人无疑称得上是最强悍、最顽强、最勇敢和最为坚韧不拔的民族。
狩猎是因纽特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他们必须面对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夏天仅凭一叶轻舟和简单的工具,奔忙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中,猎取海豹和鲸鱼。
冬天挣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用一根梭标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之一北极熊拼搏,一旦打不到猎物,全家人,整个村子,乃至整个部落就会饿死。就这样年复一年,在极其严酷的条件下生存至今,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因纽特人,总数大约有12万人。
到上世纪70年代末,已经有百分之七十的因纽特人住到固定的村庄。只有极少数因纽特人仍然沿袭古老的生活方式,依靠打猎、捕鱼维持生活,即使这样,他们也不再使用古老的工具和传统的交通工具,机动船代替了以往的皮划艇,人们骑着雪地摩托四处寻找猎物。
依托考托米特村因在半山坡上,村子的人出行不少是开着没有盖,比摩托车大的车的。我去那位丹麦人的家,就是坐在车的后座上去的。爬坡挺有劲,前面放个盒子坐小孩,后面除了开车的还能再座俩儿。
第一代移居城市的因纽特人,仍然保持着一部分传统习惯,如生吃鱼、肉,而他们的子女及后代,却更喜欢吃烹饪过的熟食物。
几乎没有因纽特人自己的文献记载他们的历史、文明和日常生活。对北极和它的居民的叙述,从一开始,就是南部文明对于地球之端的想象。
根据一些因纽特人(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对祖父辈生活的口述,在他们的家庭里,男人是主角,男孩在几岁时便随父亲外出打猎,6月出发,9月归家;女人则在家里缝制衣服、打鱼和采集蔓越橘、黑莓等水果。
“9月,男人们常在月光下回到村庄。他们老远鸣枪,表示他们回来了;村子里的人则以枪声回应,表示一切安好;他们再次鸣枪,表示满载安全而归。每一次迎接男人回来,都是村里非常喜庆的日子。”
今天我们走进的这个因纽特人居住的地方,眼前看到的生活,己让人难以想象这样的喜庆了。
从下午三点到六点一刻上冲锋舟离开时,远处的雪山越来越清晰,天边泛着金光时,博物馆里的两位姑娘使劲和我们挥手告别,从脸上的表情看,她们喜欢我们的到来。不过语言障碍,没有问她们欢迎我们去她们家吗?
今天晚上夕阳中的浮在海面各种造型的大小冰山真蓝。明天进的峡湾,也要看冰山是不是太多才能决定进的去吗?
汪永晨于格陵兰因纽特人村
2019 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