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汪永晨
汪永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569
  • 关注人气:7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二十三——大坝的今天

(2019-07-17 21:12:26)
分类: 19文章

文图/汪永晨 编辑/杜陈

2018年9月6日 大坝的今天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二十三——大坝的今天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们没能到三门峡大坝前去看看。更主要是,现在的三门峡大坝基本上每年去都差不多,没有多少水,看不出发电的迹象。

2010年 已经在水里的三门峡梳妆台(拍摄于三门峡博物馆)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二十三——大坝的今天

2010年 生态专家王建在三门峡前拍排沙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二十三——大坝的今天

2010年 三门峡水库在排沙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二十三——大坝的今天

2016年 三门峡大坝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二十三——大坝的今天

2016年 记录三门峡大坝边的黄河

退休前一直做黄河水土保持工作的黄河委员会专家李敏先生,2017年“黄河十年行”时站在三门峡大坝前说:“今天是我第二次站在这个地方。三门峡水利工程,应该说是新中国治理水利的先驱者、开拓者。当然,它也承载了很多是是非非,也承载了很多教训。同时,为启迪后人进一步开发黄河做出了很大贡献。我觉得我们评论这么大的一个水利工程应该从历史的角度,从科学的角度来评价。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感情色彩,比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怎样树立民族的自尊心,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应该在这儿有所作为。所以,当初苏联援华的200多个工程项目中,黄河三门峡是其中唯一一个水利工程项目。所迈出的是很重要的一步。可能这一步一脚踩空,但为以后更扎实的迈进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小浪底和三门峡大坝,“黄河十年行”第一,第二年来的时候都赶上那里的排水排沙。从景观上看气势十分壮观。不管对这个水电站持有什么态度的人,都不能不被眼前的阵势所震惊。

黄河委员会的专家齐璞告诉我们,空库排沙是把库区原有的蓄水排空以后利用上游洪水冲刷库区淤泥。这样不但可以输送上游来沙,还能带走一部分库区原来淤积的泥沙。所以从大坝排沙洞出来的是很稠的水。这就是库容被沙子堆得太满了,这个满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死库容,水电站的发电功能也就结束了。

2010,2013年“黄河十年行”到河南时,郑州环保志愿者崔晟说,自从小浪底水库修建以来,上游来水量减少,平常水面宽最多不过三十几米。崔晟认为,不应该在黄河上修建大坝,要让它保持自然流淌的状态。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的齐璞高工,当然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小浪底具有调水调沙的功能,可以利用人造洪峰的办法冲刷淤积的泥沙。但他也承认,现在花园口的水位比以前降低了十几米。

水库是人工湖泊,与天然湖泊一样,避免不了泥沙淤积问题。这也是所有水库大坝工程包括小浪底和三峡工程面临的真正挑战。

“黄河十年行”生态专家王建,这些年来坚持认为自然有其自身规律,人类应该遵循这种规律,小浪底建成以后调水调沙能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例如自然的江河被人为的“规范”了、还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王建认为;由于过去我们人类缺乏对大自然的认识,觉得这些水不用就白白流走了。其实,自然不仅仅是为了我们人类而存在的,江河也不仅仅是为了人类而流淌的,自然、河流都还有地球上其他的朋友。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二十三——大坝的今天

2017年 我为黄河源的孩子买本书

2017年8月18日在小浪底大坝前,一位刚刚考上中国传媒大学的年轻人知道我们在义卖书为黄河源小学捐阅览室,就买了一本。这位准大学生说希望黄河源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二十三——大坝的今天

2018年 小浪底水库在排沙 (周嘉宾拍摄)

2016年8月24日晚上,“黄河十年行”到小浪底时,第一次接触了两位小浪底水库的管理者。他们坚定的认为小浪底水库吸取了三门峡水库的教训,加上是国外水利专家参与设计和建设,所以运行这些年抵御了洪水,输通了黄河里的沙,灌溉了农田,还发了电。这两位说这些时,甚至有些慷慨激昂,显示着对职业的专住与热爱。

不过,在我们问他们,现在小浪底水库里的瘀沙占了多少库容时,他们却说不出具体的数字,倒是很痛快地答应帮忙查一下。

黄河的含沙量之大,是三门峡水库修建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而成为败笔的一个重要原因。小浪底水库的库容的减少是不是也超过了设计的预期,我们还需要再跟踪调查。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二十三——大坝的今天


2010年 在苗德中家大树下采访小浪底移民村的村民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二十三——大坝的今天

2014年 苗德中在记录家乡的变化

“黄河十年行”有十户人家是我们每一年都要访问的,像我们要记录黄河十年的变化一样,也要记录生活在黄河边的这十户人家十年的变化。

“黄河十年行”第一年,我们定了要找一户小浪底水库的水电移民跟踪十年。苗德中家是我们在大坝旅游区门口买水的时候,聊起来走进他家的。这一记录就是9 年了。

 老苗家在小浪底大坝旁边开了“黄河人家”农家乐。9年来,“黄河十年行”是看着他家怎么从一个小棚子开饭馆到盖了几层楼的。现在网上都能查到他家的“黄河人家”。在当地也是知名度不低,日子过得挺红火。

在我们的记录中,苗德中从一个农民到水电移民,然后开了一个饭馆当老板。挣了钱后开始搞饮食文化,建历史人物纪念地。这些年开始了另一个大手笔,为一个村子的水电移民写村志。

六十多岁的苗德中是新时代的农民,也是水电移民中过得很不错的一家子。这两年他会通过微信问我们什么时候来呀,千万别走过不来啊。对我们来说,9年来的交往,让我们一年年像是走亲戚一样互相惦念着这家人。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二十三——大坝的今天

2017年 老苗写的村谱中的一页

这几年,苗德中在自家院子对面建了历史人物纪念地,黄河人家的农家乐不管了,让孩子们管理。用他的话说:我只是参与,参与,因为还有事要做。

到2016年,老苗除了已经拍了七、八万张照片,每个村民照一张,还把每个人的出生时间,个人简历,爱好,写出来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一户村民都发给本人审核。名字对不对,出生时间对不对,简历对不对。你认为我写的不适合,你再把你的简历给我发来,我再给你改。这部分工作大概涉及两千个移民。

老苗说,如今按户已经做了90%户了。按人也已经70%多,因为大部分人在外面打工,现在都有微信,直接发微信就行了。

我和老苗说,人家都是写家谱,你是在写村谱。相当于村志,很大的工程呀。

老苗说:我计划三年时间完成。我们问老苗,有人帮你一起做吗?他说,就我一人做,靠一种精神就能做。

2016年小同行的社会学家、编剧黄纪苏说:您可以当一个民间的司马迁,民间的历史学家。

老苗赶忙说:文化太低了,现在也在找退休教师请他们帮忙看看我整理搜集的。

2018年我们再见到老苗,他说迁民纪念册的资料搞了一大部分,接下来筹备小浪底水库移民村蓼坞村志的编篆的人员,为蓼坞村志编辑做好基础工作。

小浪底水库的移民这些年还碰到了这样的事让老苗一直放不下,今天又和我们说起来。

当年移民时,政府出台移民招工方案。村里各户有十八岁以上的可去一至二名当工人,当年招工237人。每个工人有村集体向企业交入厂费八千元,相当于每个招工带走四亩征地款(当时人均耕地1.5亩),由于进场后每个工人还需集资三到五千不等,使一些拿不出钱的工人被迫离厂返乡打工,在厂职工也因企业一个接着一个的倒闭了。这些原来的移民工也回到村里。可这些人没有了户口,没有了村里的各项福利,十几年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孩子无户口,生活无着落!

1991年小浪底移民前老村书记苗德忠在镇政府工作,1996年回村主持工作,虽然一年就退下来了,虽然水库移民招工时他已不在任。可村民今天遇到了困难,他还要想办法解决。

长达十二年的努力,向政府反映要求解决移民工的安置问题末果,今年经村民代表商议,全部移民工及孩子由村民买单,村内消化回到了村里,有了选举的权利。这样一来,虽然村民的口粮幅利人均下降了,但为政府解决了长期不稳定的大包袱。

尽管这几年老苗家那个靠小浪底大坝游客办起的农家乐,因公款消费少了,收入也少了一半,还有像老苗说的,世纪工程小浪底,没有人文历史,只是领略水电工程,看点不多。在这样的状况下,老苗把停车的院子建成了济源古渡口爱国主义教育园地,供游客休闲,品历史文化。他向我们描绘着,研学旅行在济源各中小学展开,常有数百学生来这里就餐参观,这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播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承。

上面这段文字差不多是苗德忠自己写的,这就是今天黄河边的农民老苗。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二十三——大坝的今天

2015年 苗德中在家门口建的革命纪念旧址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二十三——大坝的今天

2018年 黄河人家越来越气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