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9-07-01 15:33:40)
分类: 19文章

文图/汪永晨        编辑/杜陈

2018927日  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827日,“黄河十年行”先到了玛曲黄河第一湾。虽然没有日出,但是微红的天空还是让黄河水泛着光。

玛曲,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黄河第一弯曲部。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6年 玛曲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玛曲

去年“黄河十年行”到我们要用十年跟踪采访的玛曲这户人家时,天已经黑了。这家的奶奶坐在外面草地上乘凉。我们拿了《黄河纪事》书上的照片给她看。她带我们走进了家,这家的老人名字很有意思叫头老。

这家的小姑娘像个小男孩儿,叫斗格吉,我们第一次见到她时才五岁,今年11了。她告诉我们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乡下。她在城里。我问:你喜欢乡下还是城里?她说:城里。她不喜欢乡下。爸爸妈妈在乡下,因为他们家有58头牛。

斗格吉他们村子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年轻的父母在山上放牧,他们放牧的草原也是我们每年都要经过,可称得上是绿得迷人的牧场。城里的家,就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孙男、孙女住了。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年 玛曲湿地忠克 (周嘉宾拍摄)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7年 这是我们家


2017
年 《纪事黄河》上的照片是我们2013年来的时候拍照的,那个时候小姑娘还那么小,这个爷爷好像倒更年轻了些。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3
年 斗格吉还这么小。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斗格吉和奶奶

   长大了的斗格吉今天我们见到时显得有点忧郁。原来去年我们来时还见到的爷爷不久前去世了。现在家里只有她和奶奶。

我们把绿家园志愿者募捐买的书送给她时,她笑了,并说开学了我就全都带到学校去,同学们也喜欢看。

这个小姑娘,也是我们“黄河十年行”常常会惦记着的一个。明年“黄河十年行”结束后,我们还会和她保持联系,如果需要也会帮她完成学业。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7年 明年见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明年见(周嘉滨拍摄)

“黄河十年行”为了让同行的人更好的参与纪录黄河,从第一年开始走,就立下了规矩集体日记由大家分头写。因为有行程表,从一出发就让大家各自认领你要写哪一天的。

也许大家都是志愿者,也许没有更严格的规矩,以至于集体日记写得差距很大,有人能一天的丰富内容只写来七行半字,还包括了吃饭的地方和旅馆的名字。也有人甚至是领了写的日子可就是不交稿。

当然,也有写得非常认真和有内容的。摄影爱好者周嘉宾算一个。他不但照片拍的好,还把他写的那天的集体日记纪按小时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他写和拍的。

早上8:20,到达玛曲县黄河第一湾(以及玛曲黄河大桥),停留至9:00。阴天,没有日出。玛曲(县),藏语是黄河的意思,也是全国唯一一座以中华民族母亲河命名的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黄河自青海(果洛)流入玛曲,迂回433公里后又流回青海(黄南),形成久负盛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湾。县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玛曲湿地增加的流径量占黄河流域总流径量的1/6,故被誉为黄河母亲的蓄水池中华水塔,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在平均海拔3600的地方吃到了久违的豆浆油条。

街道两旁几乎全是卖糌粑的商店,满大街都弥漫着青稞的清香,第一次亲眼目睹炒青稞,设备简陋,视觉无感,对嗅觉却是享受。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之后,来到移民村,在路上听黎叔介绍两种植物:野罂粟(上图,没想到海拔3300的地方也有这种花)和蓟(原来天津蓟县的蓟,就是这个意思)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上午的采访对象,虽家境贫寒,但这位(头老的)孙女,一看就十分聪明、好学——从她的眼神、气质能感觉到——满墙的奖状也印证了这种直觉: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纪实黄河》里五年前的她,如今已经初现藏族大美女的潜质: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不禁感慨,黄河十年行每次见到这些采访对象都此去经年机会难得。但每次又都相逢太短不等茶水凉,她们家本来还准备了好多好吃的,可我们都没来得及细细品尝,就匆忙赶路了。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11点,赵老师在车上为大家讲解当地的藏族移民史:

第一代移民,拿了政府补贴就开始坐吃山空;

第二代移民就变聪明了,有了团队精神——多数人申请政府补贴,少数人保留牛羊。然后大家一起重返牧区——真是补贴、放牧两不误。

此外,当地寺院还有独特的精准扶贫措施:允许最贫穷的人进行代牧,每年根据羊群数量的增长,给予13%的绩效奖励。一般而言,70只羊是个临界点,一个牧民,手里的羊超过70只,就能自给自足了。所以,即便开始时一穷二白,只要勤于放羊,几年之后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羊群,摆脱贫困。

12:00抵达忠克。用赵老师的话说:甘南和四川交界一带,一个忠克,一个唐克,都是风景绝美之地。深以为然!若尔盖县唐克乡的九曲黄河第一湾早已成为黄河的名片,五年前自己也曾背着相机去起早贪黑地拍风光,只是当年的天气和今天一样,多云、没有日出、白跑一趟。可这样的天气,和忠克却是绝配——天光云影共徘徊——简直是国内版的托斯卡纳。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而守护这片美景的,是这里亘古不变的信仰: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世世代代,藏民们用最古老的信仰和最传统的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处。草原上,会有五颜六色的经幡,经幡飞扬的地方,就不会有五花八门的化学药剂:他们种青稞,不用农药;他们养牛羊,不用激素;对于鼠兔,他们也不会用老鼠药,甚至,某些地方的藏民会认为如果谁杀生了鼠兔,就会遭受断子绝孙的诅咒。相反,内地某些专家却觉得鼠兔过多会破坏草原,应当被消灭。在大巴课堂上,同行的专家表示:一提灭掉谁一定是没道理的,自然有自然的平衡:草多了,牛羊就多了,啃食多余的草;鼠兔多了,鹰就会飞过来,捕捉多余的鼠兔;鹰如果多了,自然会有鹰的天敌出现……其实,少数民族很有生态平衡的概念,他们根深蒂固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如某位采访对象所言:有鸟儿吃的,才有我们吃的。总之,美好的风景,懂得她的美,才能懂得保护。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下午13:30,抵达另一个移民新村——宫保吉家:穿过门前的院落,经过不起眼的牛棚和姹紫嫣红的花台(窗台上还晒着采来的藏香原料——花葵),    

宫保吉(上图)和母亲,早已为我们张罗好一桌地道藏餐——看着桌上的牦牛酸奶、糌粑和白糖,我毫不犹豫地将它们塞进碗里——回想起五年前在西藏丁青县,一位本教活佛请我吃过这种三合一酸奶塞,只是当天没有白糖,只好用两块大大的冰糖代替,另外,活佛家的酸奶也更加粘稠,就像牙膏。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回忆结束时,宫保吉的母亲已经开始亲手为我们捏制糌粑,这位朴实的母亲用最传统的方式请我们吃最传统的粮食: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午饭之后,去了棄村——当地人曾经居住、生活的地方:

如今,大伙儿都搬进了移民新村,就连最豪华的一栋别墅、村里唯一的两层建筑——曾经属于某个村干部——都早已人去楼空、荒草丛生: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之后,大部队来到宫保吉曾经就读的小学,倾听她的故事: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1年“黄河十年行认识贡宝吉一家人时的家

采访结束,我们穿过一片田地,前往尕海湿地: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途中,顺便收集了一点儿晚餐的食材,这是采到的最大一顶蘑菇: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尕海湿地,甘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青藏高原东部重要的动植物保护区。据说某些珍禽候鸟,如黑颈鹤、灰鹤、天鹅,都在此地栖息、繁殖。虽说此行没见到这些鹤类,但阴差阳错碰见尕海保护区的一把手张勇先生,也是万幸:据他介绍,近年来,不仅在这儿繁育后代的黑颈鹤数量保持稳定(每年80多只),保护区还发现了11种新的鸟类,生物越来越多样。不过近3年,湖水面积缩小了很多也是事实,不知是好是坏。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藏语称尕海为措宁,意为牦牛走来走去的地方,可见这里天生就是优良的牧场,我们也有幸目睹了骑马放牛的藏族小孩(最前面那只小牛犊其实还在吃奶),很高兴看见这种濒临灭绝的传统生活方式,后继有人了。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牧场的尽头,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地貌:丰饶的草原上,突然拔起一座光秃秃的石峰,然而岩峰上寸草不生,与青绿的植被界限分明:

离开尕海,18:20,我们在路上偶遇大雨瀑,体验了暴雨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我们却一滴雨都没淋着的神奇感受。这就是高原的个性吧:有云的地方才有雨,无云的地方淋不着。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晚上7:30,在饭馆喝到了鲜美无比的蘑菇汤。夜宿碌曲县。

      玛曲东北以西倾山为界与本州碌曲县接壤,东南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若尔盖县、阿坝县为邻,西面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甘德县、玛沁县毗邻,北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今天县城的发展,与“黄河十年行”第一年来比,真可以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格萨尔王文化广场,展现着草原的自然与藏族文化的交融。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玛曲街上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玛曲广场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
玛曲牧场

     黄河十年行”一路从黄河源走来,我们经历了黄河源区的激流纵横,高山花石。到了玛曲甘南,牛羊漫坡,蓝天白云之下,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现在真的是太少见了,我们在车上一路大呼小叫的喊着:太美了!太美了!

过了玛曲的高山草原,就到了尕海。当地牧民称其为高原神湖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
走近尕海

     尕海是甘南碌曲境内,湖面海拔3200米,是甘南高原第一大淡水湖,水域面积近600公顷,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的国际湿地,

      尕海四周为优良的天然牧场,河流纵横,植被良好。有各种珍禽异鸟栖息于湖畔。1982年尕海湖被省上列为湿地类型候鸟保护区,1999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6
年 尕海。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6
年 尕海的斑头雁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
尕海

      比之内地的许多丽水名湖,高远的尕海湖显得格外纯净,没有一丝人工粉饰和雕琢,没有半点城市的喧嚣和尘屑。

      今天“ 黄河十年行”在要用十年时间跟踪采访的甘南尕海贡保吉家听说,这位大一的学生一周的生活费是50块。       

我们关注贡保吉家整整8年了。自从2011年“黄河十年行”认识她以后就一直在帮助她上学。2017 年夏天,贡保吉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她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2011年“黄河十年行”在考查尕海生态时,发现当地百姓的生活仍处于穷困的境地。我们随意走进一户人家,看到一位漂亮的姑娘。聊起来知道,这个姑娘家因母亲的病生活越来越困难。过两天母亲还要去做胃的大手术。就要开学了,虽然现在上学不要学费,但是去县城上学,吃,住,行还是不小的一笔钱,全家人正在为此而着急。我们当时就凑了些钱给她,希望她能继续上学。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1贡保吉

       20131116日,我正在北京乐水行,贡保吉打来电话。她说期中考试刚考完,她考得很好,所以要告诉我一下。小姑娘打来电话的那一刻,我心里的那份快乐就别提了。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6
年 和贡保吉在一起。

      2016816日,“黄河十年行”见到的贡保吉出落成大姑娘了。已上到高二。她告诉我们本来假期要出去打工,去饭馆揣盘子,挣学费。可妈妈的胃病又犯了,只好在家陪妈妈。过几天就要开学了,她不放心妈妈。

      2016我们在贡保吉家和她聊的时候有人问她最喜欢什么?她说最喜欢笑。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7录取通知书

2017年的贡保吉告诉我们,除了最喜欢笑以外,她也有最担心的,就是爸爸妈妈的身体。6000块钱的学费,本来让她很着急,但她父亲说没问题你一定要上。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7“黄河十年行”送上学费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7贡保吉在尕海

     大学报学科时贡保吉本来报的是藏汉历史文化,但是后来又想改学前教育了,因为好找工作,早点帮爸爸妈妈减轻负担。贡保吉的弟弟也表示自己不再上学了支持姐姐上大学。

     第九年“黄河十年行”出发前,绿家园两位志愿者说她们要继续帮助贡保吉上学。我们知道,贡保吉并没有为了找工作,改学专业,继续学藏汉历史文化。

       过去在中国上师范学院,不但不要花钱还有补助。现在,即使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第二年还是要交近5000元的学费。

       在宫保吉家,我们把第二年的学费交给她后,一起走向尕海看海子里的鸟。路上聊天我才知道,一年的大学生活,宫保吉没有参加过任何同学的生日聚会,没去食堂吃过饭,只是买些干面条泡辣椒吃,晚上一般不吃饭。以至于一周的生活费只要50块钱就够了。

       在尕海有水,有鸟,有花的湿地里我和贡保吉说唱首歌吧,她是蹲在花丛中用藏语唱的,我问她词是什么意思,她告诉我说,是孝敬父母的。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
贡保吉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尕海      

边走边聊中贡保吉说,去年,她们村她和另一个同学考上了大学。今年只有一个。而她小学,中学的同班同学有的都有两个孩子了。

      离开贡保吉家时她盛了一碗人生果粥说:谢谢北京绿家园的秀兰阿姨,史华阿姨,欢迎你们来我家。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感谢资助我上学的北京阿姨

      

    50块钱,一个星期的大学生活,不应该在今天,贡保吉却还在努力着。

      今天到尕海时,我们是冒着蒙蒙细雨,采着蘑菇,从一大片田地上穿过走进的尕海。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走近尕海的田间

      很幸运,今天我们见到了尕海自然保护区的第一把手张勇,他向我们介绍着尕海近年来的生态现状。

       张勇说,现在比较稳定的是每年都有40多对,80多只黑颈鹤在这繁育后代。

       近年来,发现了11个新种的鸟。这也许是因为以前没有发现,现在发现了就记录在册,也可能就是新的鸟在这里停留。

      尕海,人们说,是各种珍禽彩蝶的自由王国。每到春秋,便有白天鹅、灰鹤、黑鹳、大白鹭、雁鸭、水鸟等80多种候鸟从我国江南沿海、从东南亚、尼泊尔、喜马拉雅山麓飞到这里栖息、生儿育女。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
尕海的天水间

         世代生活在尕海草原的藏族牧人,信仰佛教,奉守不杀生的信条,视珍禽莅临为吉祥,尤其把鹤类看成是神仙的化身,是祥瑞和美的象征,从不惊扰伤害它们。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
尕海水中

       20152017,尕海经历了三年大旱,湖的面积缩了不少。但张勇认为这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今年的雨水就很好,所以,这对鸟类来说是它们的好日子。

        尕海,“黄河十年行”每年来都不一样。不一样在,阳光照射的不同,水中植物的不同,鸟飞来飞去的不同。也许,这正是尕海的魅力之所在。

        离开尕海后,我们经历了草原上的大雨瀑。草原的暴风雨来临之前跟城市不同的是,在浩渺的苍穹之下,大地上的一切都如此之渺小,若隐若现。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一——一周50元的伙食费

2018雨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