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吴玉虎: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分类: 19文章 |
文图/汪永晨
3、2018年8月20日 吴玉虎说:尘埃落地,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黄河十年行”一年从黄河入海口出发,一年从黄河源出发,今年我们是又要从源头走到入海口了。
每年在西宁,我们都要采访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吴玉虎。每年,吴先生也都会带着参加“黄河十年行”的记者们一起参观全世界最大的高原生物标本博物馆。在那里,我们知道了食肉动物的眼睛是长在中间的,这样可以更清楚的聚焦它们的猎物。在那里,我们还知道了食草动物的眼晴是长在两边的,可以更大范围的看到它们的“食堂”。
吴玉虎告诉我们:“为了验证它的年轮,有很多古树,是被砍了以后去数的年纪。这样对待古树的方式,我们还能留住这片古柽柳吗?
今天,我见到了1991年我第一次到青藏高原采访时,采访过的周兴民。快三十年了,老周已经过了八十岁。我告诉他,就是那年我们在青藏高原上采访后,就开始了我关注中国生态保护的环保生涯。我送给他了一本我写的书《绿镜头II》。
老周也告诉我,虽然八十多岁了,但是他还没有离开工作,保护那片古柽柳和伴生的古树小叶杨,他和吴玉虎还有几个同事们还在尽全力。
2018年拍于高原生物标本博物馆
2018年拍于高原生物标本博物馆
2018年拍于高原生物标本博物馆
在西宁大部队集合,采访了两位生态学家后,我们决定,大家的高原反应如果没有那么强烈我们就直奔玛多了。
青海这些年发展的速度之快,实在让人吃惊。从西宁到玛多这一路上,全修了高速路,不用像以前那样爬山,哑口也都是从隧道过去的。这样的现代化,想看到野动物可就难了。家养的牛群,羊群从高速路两边迁徙,迁场要走很远很远的路。这对原住民来说,是好还是什么呢?
2018
2018年高原上的小河
2018年这也是青藏高原
2018年高原的路(周嘉宾拍摄)
2018年走近玛多
高原的落日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它一直陪伴着我们,走进了海拔4270米的玛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