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吴玉虎: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2019-06-19 09:43:26)
分类: 19文章

文图/汪永晨        编辑/杜陈

3、2018820日 吴玉虎说:尘埃落地,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黄河十年行”一年从黄河入海口出发,一年从黄河源出发,今年我们是又要从源头走到入海口了。

每年在西宁,我们都要采访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吴玉虎。每年,吴先生也都会带着参加“黄河十年行”的记者们一起参观全世界最大的高原生物标本博物馆。在那里,我们知道了食肉动物的眼睛是长在中间的,这样可以更清楚的聚焦它们的猎物。在那里,我们还知道了食草动物的眼晴是长在两边的,可以更大范围的看到它们的“食堂”。

    2010年“黄河十年行”年在高原所采访时,吴玉虎先生就在为一片古柽柳因要修电站而被淹,或被迁移保护而着着大急。他告诉我们:“这片长有300多年的古树,拥有全世界四个世界第一:海拔最高,胸径最大,长得最高,最古老。这些树要被移走,可是它的生态系统能移走吗?”

吴玉虎告诉我们:“为了验证它的年轮,有很多古树,是被砍了以后去数的年纪。这样对待古树的方式,我们还能留住这片古柽柳吗?

今天,我见到了1991年我第一次到青藏高原采访时,采访过的周兴民。快三十年了,老周已经过了八十岁。我告诉他,就是那年我们在青藏高原上采访后,就开始了我关注中国生态保护的环保生涯。我送给他了一本我写的书《绿镜头II》。

老周也告诉我,虽然八十多岁了,但是他还没有离开工作,保护那片古柽柳和伴生的古树小叶杨,他和吴玉虎还有几个同事们还在尽全力。

今天的中国,还真有这样一批为大自然说话的科学家。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吴玉虎: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2018拍于高原生物标本博物馆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吴玉虎: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2018拍于高原生物标本博物馆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吴玉虎: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2018拍于高原生物标本博物馆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吴玉虎: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2018拍于高原生物标本博物馆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吴玉虎: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2018拍于高原生物标本博物馆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吴玉虎: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2018拍于高原生物标本博物馆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吴玉虎: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2018“黄河十年行”在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在西宁大部队集合,采访了两位生态学家后,我们决定,大家的高原反应如果没有那么强烈我们就直奔玛多了。

青海这些年发展的速度之快,实在让人吃惊。从西宁到玛多这一路上,全修了高速路,不用像以前那样爬山,哑口也都是从隧道过去的。这样的现代化,想看到野动物可就难了。家养的牛群,羊群从高速路两边迁徙,迁场要走很远很远的路。这对原住民来说,是好还是什么呢?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吴玉虎: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2018 从西宁到玛多的路上

 

    今天还听到一个我们希望听到的信息。就是高原上的很多网围栏被拆掉了,是牧民们自己拆掉的。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网围栏,虽然划清了各家的界限,但是也隔断了乡亲们之间的乡情,他们宁愿拆掉。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大草原上生存,乡情与关照是必不可少的。

      吴玉虎先生知道这个消息吗?从2010年“黄河十年行”第一年采访就听他说,恨不得一夜之间把青藏高原的上“钢铁”全拉出去。在我们行走到第九年的时候,这些网围栏真的开始被拆了。今天听到的真是好消息。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吴玉虎: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2018高原上的小河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吴玉虎: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2018这也是青藏高原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吴玉虎: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2018高原的路(周嘉宾拍摄)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吴玉虎: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2018走近玛多


2018“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吴玉虎: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2018高原上的落日后

 

高原的落日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它一直陪伴着我们,走进了海拔4270米的玛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