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汪永晨 编辑/杜陈
2006年,“江河十年行”在康定木格措采访将要用十年跟踪记录的,开着家庭旅馆的荣东江措时他说:“木格措,我小时候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记得当时我问了同去的12位记者,所有人都说的是,小的时候家乡的河是清澈的,自由流淌的,可以光着屁股游泳的,而现在脏了,干了没有了。
木格措,这么偏远的一个大山里面的普通人家,命运却和我们国家的一个又一个政策,有着不可分隔的关系。

2006年荣东江措老人说,在考虑上水电项目之前的1986年,甘孜州就已决定开发木格措旅游资源。1989年,木格措景区正式对外营业。自那时以来,景区的百姓依靠旅游服务,生活明显有了好转。孩子们上了学,家里盖起了新房。水电项目如果上马,不但木格措独特的自然景观将会消失,当地老百姓也将失去经济支柱。尽管有关部门宣称,建大坝不但不会影响旅游业,而且大坝本身也将成为一个景点。可当地的老百姓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发展旅游,增加的收入在百姓手里,开发水电,收入归谁就不知道了。当地人还有话说:大坝哪儿没有,我们这里的神湖别的地方有吗?
当年“江河十年行”选荣东江措老人家作为十年要跟踪釆访的人家,就是因为本来要在木格措修的电站,因为媒体和NGO的联手,致使甘孜州政府说,木格措发展绿色经济。

2007年,水坝停修,令荣东江措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生活过得挺好,因为退耕还林,国家补给他家里的粮食吃不完。
可是2008年,我们到荣东江措家时,两个老人非常着急的是听说张家界老板要来承包木格措景区,他们很怕人家承包后,要让他们搬出去。

2010年
“江河十年行”,家里又有着的急了。荣东江措家老人的老伴和儿媳妇告诉我们,他们家虽然没有被圈在新改名的“康定情歌(木格措)风景区”里。但土地被冻结了,连在自家院子里盖房子都不行。老人的儿子在珠海工作了16年,本来听说家乡修了路,不建电站了,一家人回到老家,准备和父亲一起开农家乐。可是回来后才知道,自家的庄稼地成了风景区大口的停车场。家里房前屋后的空地统统不许盖房。回家两年的二儿子和儿媳到处找呀,告呀,可是没人理他们。
2011年6月9日晚上快十点,我们终于到了甘孜州亚拉乡木格措荣东江措家。一家子人除了老爷子荣东江措身体不好睡了,都在等着我们。
一进门,晚饭还没吃的我们,就听老人的儿子、儿媳和我们说开了。
以前家里有50亩开荒开出来的地,现在被景区征用为停车场却只给算了20亩。给的价格也是一压再压,一亩只有一万四,那么好的地,他们拿去旅游挣钱去了,和我们就没有关系了。

我们去找的不是承包的老板,因为管我们这些事的都是官员。可一次一次地去找,他们就是不给解决。
2011年“江河十年行”到木格措时我们采访了村长和书记。他们说,因为牧场都被景区占了,不能在山上吃草的牦牛饿死了不少。
牦牛还能被饿死!今年到了木格措,我们再次请荣东江措老人带我们去书记家聊聊。可老不肯去了。他认为我们来了那么多次,既帮不上他家什么忙也没能给村上解决什么问题,所以对我们很失望。
面对老人的失望,我们又能说什么,做什么呢?我们能说,是我们帮你们留住了木格措?对他们来说,生存更重要。
2013年2月底到三月初木格措这场大火,王姆村的人都去山上打火了,可算是义务工。和我们聊时,书记还在为怎么能给村民们些补助着着急。书记说,去打火时,村民们二话没说就去了。可这是为国家财产救火,村民们付出了劳动,却一点报酬也没有。

孙志云还说,他认为这场山火政府有责任。景区现在的门票70%是给政府拿走的,景区承包的公司只拿30%。拿了钱就应该保护好山林,可是却着了那么大的火。烧的都是几百年长成的大树,要想再恢复,不是三年五年能长起来的。
“江河十年行”是在记录中国西部大江大河在面对人类开发所带来的变化。这变化包括自然的,也包括人家的生活。
2018年9月17号,我们一到荣东江措老人的家就发现,他的儿子把大酒店盖起来了,真气派,可是我们听到的故事,还和以前差不多,至今也没有给他们盖房子的许可证,为此,他们不知道找了多少趟,回答说,要统一规划,这一规划,从2010年就到了2018年。酒店盖起来了,也经营了,可是却没有合法手续。

我们2006年,“江河十年行”到荣东江措老人家的时候,他的小孙罗绒才十来岁,还在和我们学电脑。如今,孙子罗绒已经当了爸爸。可是,他们家,随着建电站,景区被承包,家里的地被占了,没有赔偿,盖房子,没有许可证,开出租,没有运营证,这些问题却一个也没解决。

一个小家的问题,真的和整个国家的决策,命运息息相关。“江河十年行”用十年的时间,跟踪十户人家的命运,折射出来的,就是国家的命运吗?我们,还在思考,还在记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