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汪永晨 编辑/杜陈
汶川地震后,我们认识了映秀地震爆发点的肖洪一家。虽然他们家不是“江河十年行”要用十年跟踪记录的人家,但肖洪同龄的小伙伴地震时都在映秀小学上课,楼塌了,小伙伴们叫着救命,叫着妈妈,却一个也没能救出来。肖洪是因为正在操场上体育课,成了全村唯一幸存的小学生。

这个孩子的经历和他们家所在的地震爆发点,吸引着我们。

地震后肖洪再坐进教室,精力总是无法集中。2013“江河十年行”我们得知,正在上初中的肖洪离开了学校,和爸爸妈妈一起在野外随蜂而行。
2014年我们再见到肖洪时,他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开始在学木工雕刻手艺。他说自己很喜欢这个工作。虽然还在学徒,上个月也能挣到2600块了。

2015年“江河十年行”时,2010年参加江河十年行的,香港学者刘素,再次看到肖洪在网上的江河记事中写了这样一段:地震两年后我见到他时,似乎所有的废墟,仍压在他身上,沉默而疏离、窒息而无望。他好像对任何事情都无兴致,十一岁的儿童,眼神麻木而淡漠,像饱经沧桑的老人。我把身上剩下的港币零钱给他,讲香港,讲外面的世界。只有讲到迪斯尼时,他眼睛里面有一闪而过的一线好奇,我记住了那道光,也记住了这个人。

今天再问他关于迪斯尼,视像通话中少年爽朗的笑:“那是小孩子的玩意,现在这么大了谁还去!”我很欣慰:这个少年成长出来了,阳光了。那个巨大的阴影,似乎远去了。少年肖洪说想家,想牛圈沟那个家,无论它变成什么模样,始终是家。他现在最大的梦想,是学好手艺,有能力多帮补家里。
视屏里少年肖洪爽快的讲,视屏外晓平看着儿子满足的笑,围在旁边的我们,寒夜中被从里到外的温暖。
那次,有记者问肖洪:你有没有打算什么时候到北京去?
肖洪:大问题解决了再说。
记者:你什么大问题?
肖洪:现在我们家只有那么大的厂
肖洪的母亲唐晓平是一位十分豁达的农村妇女,她从不抱怨生活中的艰辛。尽管地震让她家二十多间刚刚装修好的,成都人会来度周末的房子全部震塌;尽管地震后,新家旁边的铝厂让她家四十多箱蜂都死于污染。她还是认为,只要能吃苦,生活能过好。

晓平的丈夫家祖传养蜂。可是2014年我们去,他们还是放弃了这一家人都喜欢的活儿。到一个工厂打工去了。晓平说,一是家门口的铝厂还在污染,人能忍,蜂是不能忍的。再有就是他们的蜂蜜是盖了盖的。什么是盖了盖的呢?就是蜂自己认为把一个蜂巢装满了,封了口的蜜,就是盖了盖的蜜。现在采蜂人一般不管这一套,而丈夫家祖传的技术不能马虎。这样,他家的蜜自然卖得要贵些,贵就不好卖。所以,虽然已经不做了,可家里还有400多斤蜜没有卖出去。

2015年“江河十年行”到肖洪家时,他还在外面打工。去年在外面打工的晓萍和他丈夫如今住在晓萍的娘家,做蜂箱。他们觉得干来干去,还是这个祖传的手艺应该传下去,这是他们向往的生活。而且也有不少人要买他们做的蜂箱。
通过手机视频我们问肖洪为什么不回家和爸妈一起创业?他说要在外面多学点东西再回来经营自己家的企业,那样经验多些。他说自己现在最想的就是加班,因为加班就有钱挣,家里现在需要钱,他要帮忙。16岁的肖洪认为,现在不是玩的时候,是要帮助家里过坎的时候。

2018年9月17号晚上,我们到晓平家天又黑了,全家人都在。肖洪完全个大小伙子了,旁边站着一位,甜甜的他已经交了两年的女朋友,晓平说我们家又多了个女儿。

没想到肖洪,又到那个曾经给他们村带来很大污染的铝厂工作了。不过他说现在我们厂的环保力度很大。晚上8点钟,肖洪要到工厂里上班看仓库。通过视频电话,他非常专业的给我讲着他的工作。那些我听也听不懂的金属物品,在肖洪的嘴里说的滚瓜烂熟,好像我是考官,他在向我答辩的似的。
晓平在都江堰长大,可是最后选择了一个大山里的小伙子成了肖洪的爸爸。我曾经问晓平怎么选择了他?晓平说:实在,办事,就非把这事儿办的好,不办好就不行。肖洪,像爸爸。

9月17日的早上当年地震爆发点的大山上云雾缭绕。曾经被地震震的翻江倒海的沟,又被泥石流添满了。过两边的大山,已经长满了绿色。
我们到了晓平,地震以前的家。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下,贵州的人到这儿来买蜂回去让老百姓养,所以生意还好。但是蜂蜜,最让他们不解的是,现在假的比他们真的好卖!这让他们的真蜂蜜,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认真的养蜂人,不会造假。可是,面对造假,他们没得一点办法。
我们今天在晓平家,看了他们制作蜂蜜的过程。我想,回到北京以后,我会让朋友们和一起买真蜂蜜,好蜂蜜。
让真的,好的取代假的。我想,这也是江河十年行的一个额外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