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汪永晨
编辑/杜陈
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2006开始了以媒体的视角关注横断山六条大河的“江河十年行”。六条大河是四川的岷江,大渡河,雅砻江,云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十年走完了,我们有2T的视频素材一直没有编成纪录片。和我们走了八年的,央视编导李路最近有时间,我们决定重走“江河十年行”访问的十户人家。

每年的。“江河十年行”。第一站就是,紫坪铺大坝的水电移民,今天在紫坪铺大坝,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大坝的水位之低,消落带之宽。这么点水够发电的吗?发不了多少电经济效益又在哪呢?

汶川地震之后,地质学家范晓就一直认为。是紫坪铺大坝诱发了汶川地震,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与这个大坝,到底相互有什么影响?江河十年行用了十年的时间做了记录,我们也会继续跟踪报道。
“江河十年行”,除了关注江河,关注水电以外,大江大河两岸的老百姓也是我们希望用十年的时间讲述记录的。他们的命运和大江大河有什么关系?他们生活中的小故事,十年了也常常感染着我们。
陈明,就是紫坪铺大坝的移民,2006年的时候,家里准备靠开个小餐馆维持生活,水电移民的补偿很少,但是他们并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

可是2007年我们来的时候,不光他们家,整个一条街都关着门,原来水电移民都想自己开个小生意,每个人都卖,谁来买呢?无法维持生活的小餐馆关了门,陈明跑到外面去给人家做饭了。

2008年汶川地震,震中离陈明家不远,他们的房子也被震坏了。但是很快这位朴实的农民就靠自己把房子修好了。哪想到这里,因为是救灾时候冲锋舟的出发地,开发商认为有旅游价值,就把他们的房子都给拆了,重新给他们盖了房,重要的是把他们的地大量的占用。
2009年“江河十年行”的时候,陈明又开了一个小铺子,他那次很高兴的告诉我们:我找了个工作,在都江堰扫马路,他认为自己有了工作,当时一个月挣800块钱,已经让这个水电移民很满足了,小铺子没有多少人来买,老婆看着,也算能够维持生计。
2011年“江河十年”行再来的时候,陈明
把自己家的住房挤了挤,把两间租出去开了麻将桌。可是那年我们发现,本来,独门独户的移民,现在突然被开发商搬到了几栋小楼里,加上政府又给了一些项目,由村领导来分配,密集的居住,不公平的分配,让我们在村子里不管走到谁家采访,听到的都是这样几个字:赶快关门,村子里人们之间的关系紧张到了用陈明的话说,不说话。
2013年在陈明家采访,我记得,他的儿子女儿结婚生子,我们一年年去拍的照片,记录着陈明一家的变化,孩子们的成长。

陈明,捡垃圾的工资,也从800涨到了1200。儿子和女婿,在外面开大车,一个月从能挣个6000,涨到了1万。所以日子还是好过的,只是小卖铺本来,一个月可以挣个五六千,可是随着反腐,连这样的小店铺也受到了影响,陈明老婆说,卖个3000,4000就不错了。
2014年2015年我们去的时候,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他们村里的选举需要花钱买选票,政府给参选的人有五块钱的补贴,意思是鼓励村民参与。这些事让我们听着,都有意思,陈明说,不管给不给钱,我都不会去选,我只选我认为好的人。
2015年“江河十年行”时,虽然陈明家的小铺生意并不好,他还是花4000块钱,把家上面山上的一块地买了下来,他说要在那里开个茶馆,农民的日子,就是这样一点点的过着。
“江河十年行”,用十年跟踪采访的十户人家,每一年去,都像是走亲戚。他们会想我们,我们也惦记着他们

今年,一到陈明家,他的老婆上来就说,好久没见你们啦,陈明看到我们的李路编导说,你老喽,头发都白了,不是一家人,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
老百姓过着老百姓的日子,陈明家的对面两年前
开了滑翔伞俱乐部,他们家的那两间房子,又租给他们放东西了,一个月一间房就300多块钱。家门口的停车场,停一辆车十块,女儿也找到了工作,在滑翔伞俱乐部开车。

地震纪念馆,只有一把铁锁挂着。好大的一栋楼,从盖起来就没用过,今天听说,这是地震后上海的援建项目。不知真假。

捡垃圾,仍然是陈明很得意的一份工作,一个月1400块钱,还有200块钱交了保险。每天早上3点钟上班,八点钟下班。
陈明的老婆说起儿子和女婿开车挣钱,来了这么一句,活儿不好干,都是环保闹的。
紫坪铺大坝建了,早上起来老是大雾天,这是陈明认为的大坝对他的生活的影响。4000块钱买的那块地,茶馆到现在也没开起来,乡里没有批。为什么陈明说不知道。

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甚至也没有多少可说的大事。但这就是“江河十年行”关注的与大江大河同呼息共命运的人家。
十年的记录,容纳的内容仅仅是一家的变化吗?
加载中,请稍候......